謙虛奉獻,以身作則凝聚北斗人
採訪中王飛雪經常說的一句話是:“我很惶恐,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不是我一個人能完成的,是集中攻關的典型,是我們團隊合作的功勞,這個榮譽應該是大家的。”並且不止一次跟打斷同事談他舍小家為大家的話,因為他覺得與事業無關就不用提了,更何況那是他應該做的。他的這份謙虛與奉獻精神讓在場的記者都很動容。
“北斗人”的隊伍從最初的三個毛頭小伙子到如今的300多名專家學者,經歷了20年,這20年時間裡,王飛雪作為團隊的領頭雁,一直用這種謙虛和奉獻精神感染和凝聚著每一個人。
“體恤部屬、苛刻自己” 是同事對王飛雪的最深印象。也許是自己曾經不止一次的暈倒在實驗室裡,所以更知道身體健康的寶貴,同事介紹說“王教授對同事的唯一要求就是要保障身體健康,強迫大家周末沒事必須休息,而他自己則經常熬夜工作。”
不僅如此,王飛雪還主動把個人項目經費交由團隊統一管理,統一使用。2012年,北斗團隊潛心十年磨一劍后首次報獎,王飛雪和團隊骨干研究決定,多給貢獻突出的年輕人創造機會。上級機關為此專門通知,他和另外幾名專家每人可在兩個項目中報獎,可最終他們幾名專家每人隻報了一項。
在他的辦公室裡,文件櫃上常年擺放著一個出差用的旅行箱,角落裡常年擺放著一個休息用的行軍床。出差乘坐的火車就是他的辦公室,科研工作的試驗場就是他的家。他一年平均出差200天,有一半時間奔波在試驗場。他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響和感召著一茬茬年輕的“北斗人”逐夢北斗。
“胸懷乾坤執北斗,拼將睿智鑄國器。”在王飛雪內心深處,逐夢北斗不僅僅是一份工作,更是他實現抱負、強軍報國的畢生追求! 正是憑著這份赤誠和熱愛,他和團隊攻克了一系列的技術瓶頸,使中國在廣袤的太空擁有了自己的“千裡眼”。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