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
人民網>>軍事>>正文

中國展出頂尖軍工成果 海上人工島可做軍事基地【2】

2015年07月17日08:42  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  手機看新聞

利用核聚變保障未來能源

太陽靠聚變反應,不停產生光和熱。那人類是否也可以用這種方式,制造出自己的“小太陽”,以解決未來的能源問題呢?在本次展覽會上,中國唯一的核武器研究和生產單位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首次對外展出“神光3號”激光聚變裝置模型,公開展示中國和平利用聚變能的最新技術成果。據介紹,“神光3號”是目前已建成具備實驗能力的全球第二大裝置,第一大裝置在美國,法國計劃建一個更大的,但還沒有完成。

據介紹,聚變能具有無溫室氣體排放、燃料來源充足、廢料產生少等很多優點,一旦實現商業發電,將從根本上解決人類的能源問題。據介紹,“慣性約束聚變”是目前可能實現可控核聚變的主要途徑之一,慣性聚變就是利用高功率激光等方式點燃靶丸,讓它在很小的空間內燃燒,瞬間釋放出巨大能量,這一反應過程就如同在瓶中創造一個小太陽。由於慣性聚變對於禁止核試驗之后的核武器研究具有重大意義,並可用於未來能源開發,所以包括中國在內的五個核大國,還有日本、印度、德國等國都在投入巨資爭奪這一高技術領域的戰略制高點。

為何把這麼高端的技術拿出來公開展示呢?現場的一名專家表示,這說明中國在這方面已經具備相當的自信心。美國人造這一裝置,可以動用全世界的資源,中國則完全是在本國的工業和科研體系下做出同樣的裝置,所以中國的難度更大。全球在這一領域隻有兩條技術路線,一個是中國的,一個是美國的。

軍民融合需要全民參與

據國防科工局新聞宣傳中心主任李自平介紹,這次是軍工科技工業領域首次舉行軍民融合主題展,內容涵蓋民用核能、民用航天、民用航空、民用船舶、電子信息與光電技術、反恐防暴、特種化工和新材料等多個領域。

實際上,和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很多領域,已經享受到軍民融合的成果了。據了解,中國軍工企業研發出的一套機場行李分揀系統,就是航母物流系統的民用化成果,因為航母如同一個小城市,裝備、物資的運送都需要非常先進的物流設備。大型軍艦使用的燃氣輪機,經過改造就可以作為“西氣東輸”管道的加壓裝置。而柴電潛艇的電池進行環保處理后,則可以用在混合動力汽車上。

據中船重工的一名專家介紹,他們還將通過一系列互動方式,幫助民眾了解中國的最新科技成果。比如他們正在打造一個“蛟龍”深潛器體驗艙,尺寸將是“蛟龍”本身的1.5倍,方便同時容納更多人體驗深潛。據了解,這一體驗艙有望在今年9月亮相鳥巢。中船重工還計劃打造海洋裝備模擬體驗系統,讓民眾模擬駕駛航母,指揮艦載機起降,親身感受發射導彈和魚雷。(劉揚)

上一頁
分享到:
(責編:劉玉倩(實習生)、閆嘉琪)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