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
人民網>>軍事>>正文

上將:島鏈封鎖困不住中國 不宜看得太重【2】

2015年08月06日08:35  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  手機看新聞

人類要打三場戰爭:陸戰爭、海戰爭、天戰爭

環球時報:您在書中提出未來的四大熱點戰場(太空、網電、深海、極地)和“四無”形態(始於無人、戰於無形、斗於無聲、處於無疆),您認為未來戰爭將是什麼樣子?

朱文泉:我從人類生存和發展的角度,將人類戰爭劃分為三場戰爭:陸戰爭、海戰爭和天戰爭。目前正處在海戰爭的后期、天戰爭的早期。主要是基於以下判斷:21世紀是海洋世紀,世界的財富在海洋,世界各國紛紛走向海洋攫取資源,擴大生存與發展空間,盡管海洋已基本“瓜分”完畢,但仍存在著83處約410余個島嶼(礁)爭端,處理不好,會引起武裝沖突甚至戰爭。同時也要看到,隨著人口不斷增長,發展空間受限,而太空及地外星球有豐富資源,它像燈塔一樣吸引著世界各國向其大踏步邁進,以獲取更多更好的生存條件;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人類已經初步具備探索太空的能力,同時太空特殊的空間環境,又為科學技術研究、發現新物質、創造新財富提供了可能;探索太空、爭奪太空、鏖戰太空將是天戰爭的三部曲。目前,世界軍事強國都在太空、網絡、深海和極地這四大領域進行軍事准備,中國也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

環球時報:如何破解島鏈封鎖?

朱文泉:島鏈封鎖確實存在,島鏈最早是美國針對蘇聯提出來的,由日本、台灣、菲律賓一線構成一個島弧,也叫做島鏈,后來人們把島鏈概念泛化了,又提出第二島鏈和第三島鏈,其實,有點勉強。對於島鏈封鎖,首先,要在戰略上藐視它,活人對死鏈,一定可以找到解決的方法。同時,說是島鏈,但它也有缺口,像宮古海峽、大隅海峽、巴士海峽就是可以正常通行的公海水道。海峽是平面的,能通過則通過,不能通過還可以飛越。有些國家雖然部署了水下潛艇和島上水下監視系統,但真要封鎖,我們完全可以先用火力摧毀它。所以對島鏈封鎖從戰略上不宜看得太重,不要過分描述它,要淡化它。對於我們海空軍去西太訓練,媒體沒必要描述成“沖出”,更不要說“肢解”。對正常的進出島鏈進行不正常的描述,容易引起有關國家神經緊張,我們不應該制造這種輿論,所以一定要淡化它,島鏈封鎖絕沒有什麼了不起的。

但在戰術上又要重視,它畢竟是島和島連接成的弧,對於我們艦機出入太平洋的行動自由還是會起到限制作用。對於我們的水面艦艇和潛艇進出的情況都會有所了解,相關國家可以通過監視了解中國軍隊訓練的內容、規模,甚至可以借此研判中國軍隊發展的方向。

未來加快發展我軍海、空、天武裝力量,這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本。如果我們的海、空軍力量強大了,未來天軍力量強大了,還怕什麼呢,到那時第一島鏈就是一根“草繩子”,一掙就斷,根本困不住我們,所以發展海空天的軍事力量是解決島鏈封鎖問題的根本方向。

備戰是為了保衛和平

環球時報:對於東海和南海的島嶼爭端,您認為應該採取什麼樣的策略?

朱文泉:處理中國周邊的島嶼爭端和海洋劃界問題,還是要堅持“不戰而和人之兵”。《孫子兵法》講“不戰而屈人之兵”,我把“屈”改成“和”,因為讓人“屈”,要麼因為你實力太強大,武力威脅迫使對方不得不屈服,要麼是用利益去引誘人家,或乘人之危使對方不得不屈服。因此不戰而屈人之兵不是長遠辦法,屈人容易帶來仇恨,一旦時機成熟,屈服的一方就想要報復。如果本著和的動機,採取和的途徑,通過談判、共贏的原則解決問題,大家都舒服,長久和平就有了基礎,因此“不戰而和人之兵”用在南海和東海問題上是合適的。

其次,解決南海問題還要邁開“雙腿”,南海、馬六甲到印度洋一線是一條腿,要繼續鞏固,而出北、暢西是另一條腿。實際上這就是國家提出的“一帶一路”,這既是經濟問題,也是政治問題和軍事問題。是中國十多年來戰略運籌上很成功的突破。

還有,要旗幟鮮明地反對南海域外大國插手干預。美國不是《國際海洋法公約》簽約國,在南海問題上不是當事國,中國也沒有影響美國的航行自由,所以美國人針對南海提出的問題都是偽命題。中國希望和美國打造新型大國關系,但這並不等於不講原則,在南海問題上,反對域外大國插手這個大原則一定要堅持。

上一頁下一頁
分享到:
(責編:劉玉倩(實習生)、閆嘉琪)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