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
人民網>>軍事>>正文

軍演內外看點多 隱含軍隊建設指向【2】

2015年08月07日10:28  來源:解放軍報  手機看新聞

  軍眼觀察

  軍演背后是戰略

  一場場看似熱鬧的軍演,其實都從不同側面折射出相關國家的軍事政策和戰略動向。

  作為一個島國,日本歷來對島嶼作戰十分重視。2006年以來,日美逐步實現了“奪島”聯合演習的常態化。日本一直將美國經濟學家博爾丁提出的“力量喪失梯度”理論奉為圭臬。博爾丁認為,即使在軍事技術飛速進步的今天,距離仍會對戰爭產生巨大影響﹔距離越長,所需時間就越多,付出的成本也越高,從而導致作戰效能下降。日本認為,沖繩各島分散在數百萬平方公裡的廣闊海域內,其中宮古、石垣、西表、與那國等4島孤懸海外,而該地區自衛隊主力卻部署在300公裡至500公裡外的沖繩本島。一旦“有事”,自衛隊將被迫在惡劣的氣候、海洋條件下,遂行海空機動、居民疏散和領土防衛任務。按照“力量喪失梯度”理論,這顯然是兵家大忌。因此,自衛隊才會反復在西南“前線”地區,以“奪島”為背景展開各類常態化演習。

  印軍則通過多次實戰型演習,驗証了著名的“冷啟動”戰略。2004年4月,時任印度陸軍參謀長維吉上將首度提出了“冷啟動”戰略,該戰略吸取了“空地一體戰”“快速決定性作戰”與“核戰爭背景下的先發制人”等理論的內涵,目的是“能對來自鄰國的任何軍事行動作出有效反應”。為檢驗該戰略,印度幾乎每年都要以演習的形式,將數萬軍隊從中部地區快速部署到靠近印巴邊境的旁遮普邦腹地﹔演習地點則選在旁遮普平原或拉賈斯坦沙漠地區。演習中,印軍往往假想巴方突然發動大規模地面進攻,印軍則在利用電子戰部隊摧毀巴方C4I系統的同時,出動大批戰機,配合陸軍展開全方位攔截和反擊,派特種部隊和空降兵突入敵縱深摧毀重要目標。隨后,演習假定巴方“為挽救敗局”而動用核武,印軍旋即實施核反擊。

  在競爭與合作並存的時代大背景下,軍演又超越了最初的軍事訓練功能,越來越多地服務於國家的大戰略實施和調整需要。

  數字或許枯燥,卻並不干癟。例如,美國“防務新聞”網站2013年5月公開報道稱,2012年,整個美軍太平洋戰區的聯合演訓總數超過了1200次,僅美陸軍就在亞太地區34個國家和地區舉行了191次演訓活動,增幅均創冷戰后的新紀錄。這足以從軍事層面反映出,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已從2012年進入了“實質運作期”。

  韓日之間存在著難以化解的歷史積怨,韓國對於同日本舉行聯合軍演一直不甚積極。然而,近年來,這一狀況正悄然發生改變。2012年6月21日,美日韓三國聯合軍演在朝鮮半島水域拉開了帷幕。2013年8月,韓國又參加了在美國阿拉斯加州舉行的“聯合紅旗”軍演,參演韓軍的F-15K戰斗機甚至執行了空中掩護日本C-130運輸機的任務。在這兩場堪稱“破冰”的聯演中,韓國通過“不計前嫌”的行動,顯示了其逐漸接納美國傾力打造的“亞洲版小北約”、構建美日韓多邊安全機制的戰略走向。(倪海寧)

上一頁下一頁
分享到:
(責編:劉玉倩(實習生)、閆嘉琪)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