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高民
習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體學習時,對軍事創新提出思想觀念“四個改變”的重要論述,對於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指明了方向。近日,記者圍繞這一話題,對《無界戰》一書作者、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教授郭高民進行了專訪。
轉變思想觀念是戰爭變革規律的客觀要求
記者:我注意到您所著的《無界戰》被譽為“第一部揭示戰爭平台變革規律的力作”,那麼怎樣從戰爭變革規律層面來理解轉變思想觀念的問題?
郭高民:軍隊換腦筋轉觀念是戰爭這部超級計算機的軟件革命。戰爭變革強制軍隊的思想觀念升級換代,軍隊思想觀念的轉變對戰爭變革具有促變引領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講,我軍的輝煌歷史就是在換腦筋轉觀念中寫就的,從打破城市中心主義思維定勢、開辟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革命道路,到打破游擊思維定勢、建設正規化革命軍隊,以至打破“左”的思維定勢、面向世界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
與過去有所不同,這次換腦筋轉觀念具有劃時代的“體系重塑”意義。正如習主席所指出的,它是在信息時代“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塑全球經濟”的背景下提出展開的,當前特征是“原有的全球政治經濟均衡狀態正在被打破,新的均衡尚未形成”。這種重塑就好似體育比賽換到了一個新場地:在傳統國際發展賽場上,規則別人都制定好了,我們可以加入,但沒有更多主動權。如果我們能夠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大機遇,就可以在新賽場建設之初就加入其中,甚至主導一些賽場建設,從而使我們成為新的競賽規則的重要制定者、新的競賽場地的重要主導者。而“軍事領域發展變化廣泛而深刻,是世界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重要內容之一。這場軍事領域發展變化,以信息化為核心,以軍事戰略、軍事技術、作戰思想、作戰力量、組織體制和軍事管理創新為基本內容,以重塑軍事體系為主要目標”。由此可見,這次換腦筋轉觀念關鍵詞是“重塑”,用習主席的形象說法,就是要“為新型作戰力量騰籠換鳥”。
改變機械化戰爭的思維定勢,樹立信息化戰爭的思想觀念
記者:從機械化到信息化,是一次質的飛躍。您認為機械化戰爭與信息化戰爭有什麼本質區別呢?
郭高民:這兩種戰爭的本質區別,說到底是兩個時代兩種文明的區別。機械化戰爭屬於農工時代戰爭的最后形態,代表農工文明﹔目前所謂的信息化戰爭屬於信息時代戰爭的初始形態,代表信息文明。前者是物質力或硬實力的比拼,以致命的殲滅戰為主導樣式﹔后者是信息力或軟實力的比拼,打擊方式更加注重立體、遠程、快捷、精確和非線性。
當今信息時代,武器裝備越來越表現為以信息為本質形態,信息不能直接消滅有生力量,但它卻可以通過顯示各方戰爭能力和意志來達成戰爭訴求。如今,各主要國家之間的軍事較量越來越以網絡對抗、軍事演習、艦機對峙等方式進行。而這些新的對抗方式同樣是以某種妥協方式畫上句點。比如,俄羅斯和北約在摩擦行將冒煙之時總是設法降溫,強調管控分歧、制定軍事避險規則等,就很說明問題。
記者:那麼,怎樣打破機械化戰爭思維定勢、樹立信息化戰爭思想觀念?
郭高民:我認為當前最緊要的,是對傳統戰爭理論進行反思、清理。因為機械化戰爭的思維定勢,是由傳統戰爭理論模鑄的。
戰爭理論形成的基本模式是對人類戰爭經驗進行總結歸納和抽象。人類戰爭經驗的時間跨度少說也有250萬年,但一直以來,人們所總結歸納的戰爭理論,事實上只是其中有文字記載以來的幾千年農工時代戰爭經驗。就是說,傳統戰爭理論僅是擷取人類戰爭歷史的一個中間段落來研究。這便從根本上注定傳統戰爭理論的歷史局限,即它是一種隻適用於農工時代戰爭,而不適用於游獵時代和信息時代戰爭的理論。但由於思維定勢的原因,農工時代戰爭理論的教條迄今仍然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戰爭觀念。
要改變這樣的思維定勢,必然牽動整個軍事體系的結構性調整。機械化體系是塔式結構,從最高指揮官到直接作戰的士兵,戰略戰術指令須經歷龐大繁復的中轉層次逐級傳遞,才可能達成戰爭目的﹔信息化體系是面式結構,依靠能夠實時分析、處理大量數據並進行平行互動的計算機網絡技術,高級指揮官可以同時指揮數量極大的單兵進行作戰,一名士兵必要時也可以對包括高級指揮官在內的所有官兵實施指揮,因而戰爭至少在理論上不再需要中間指揮層次。這種體系結構向兩極傾斜的革命性變化,無疑是包括戰爭理論重構、武器裝備研發、軍隊體制編制改革等在內的軍事體系“重塑”所必須面對的歷史性課題。
改變維護傳統安全的思維定勢,樹立維護國家綜合安全和戰略利益拓展的思想觀念
記者:傳統的國家安全觀實現與時俱進,應該是維護國家綜合安全和戰略利益拓展的前提。您認為應該如何看待這一轉變?
郭高民:在農工時代,國家之間相互封閉隔絕,國際利益格局基本上是“你中無我,我中無你”,戰爭具有侵略或固守一個國家領土的特性,因而,人們的國家安全觀是狹義的或單一的,即傳統概念中的國家安全,主要是指國家領土、主權的安全。
在當今全球化條件下,國際利益格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任何國家都被置於“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共生狀態之下。因而,國家安全觀的內涵不斷拓展,即除了國家領土、主權安全外,世界性的人員流動安全、經濟交往安全、網絡互動安全、生態環境安全,以及關系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成敗的國際關系安全等,都成為國家安全的重要內容和有機構成。近年我軍海外維和、打擊海盜、海上搜救、撤僑以及參與國際聯合軍演等任務不斷加重,就很說明問題。
我們目前正處在新舊兩個時代交接過渡期,維護傳統安全依然是軍隊的基本職責。但隨著國家戰略利益日益拓展,軍隊僅僅停留於維護傳統安全已經不能適應現實需求。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