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式坦克進行試驗
科學決策,打造世界一流坦克
白發蒼蒼的三代坦克總設計師,矢志不渝地堅持著趕超時代的勇氣,表現出了過人的技術決策能力﹔在他的帶領下,99式坦克的研制團隊,始終保持著優良的作風和創新精神。
“祝總當三代坦克總設計師,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靈魂!”工程院院士、原三代坦克副總設計師王哲榮對祝榆生在三代坦克技術方面的決策印象深刻。
三代坦克設計之初,中央軍委給祝榆生的任務是“定型以后,跟先進的坦克能夠相抗衡。”然而,從戰爭中走過來的祝榆生,非常清楚武器優劣對戰爭的影響,他把目標瞄得更遠:“什麼抗衡,你打個平手有什麼用啊,我非得把你打掉。”
祝榆生敢拍胸脯說“大話”,除了自信,更多的是對強大國防工業的殷殷期望。15年后,橫空出世的99式主戰坦克,其機動性與國外先進坦克相當,火力超過西方坦克,並且在世界坦克史上首次採用了主動防護系統等先進技術,使我國的主戰坦克躋身於世界先進行列。
當時有一種輿論認為,應該採用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坦克設計風格。但祝榆生認為,不應該在新型坦克上搞這種東西方風格之分,應該按照研制目標總要求來設計我們自己的主戰坦克,不管東方西方,隻要能打得贏就行。要走自力更生、自主研發、體現中國特色、考慮實戰需求的研制道路。
面對我國坦克技術落后美蘇等國數十年的現實,祝榆生提出了“高綜合、系統取勝”的研制理念,在有限的工業基礎上,通過高綜合、優化匹配系統功能等手段,來達到最優的坦克性能設計。為了實踐這個理念,他帶領工程技術人員認真考察,對各國的主戰坦克技術都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分析比較。
令人驚嘆的是,由於祝榆生提出並實行了“邊投資,邊收回,良性循環”的型號項目運營方式,99式坦克在定型之前,就收回了全部成本,這在我國的武器裝備研制項目中十分罕見。
坦克的戰斗力一般取決於四大性能,即火力、防護、機動、火控,這也是新型坦克設計時技術決策之重點。各國根據自身情況,在研制坦克時對這三大性能的優先次序不同。99式坦克研制時,祝榆生把火力放在第一位,一定要超過西方坦克,搶佔火力制高點。因此,99式的主炮口徑選擇成為坦克設計的關鍵之一。
祝榆生為99式坦克選擇了125毫米滑膛炮,與蘇聯的T-72坦克口徑相同。當時,美國的M1、德國的豹-2、英國的“挑戰者”、法國的“勒克萊爾”等西方先進坦克全部採用120毫米口徑火炮,隻有蘇聯坦克採用125毫米火炮。99式坦克選擇125毫米口徑火炮在很長一段時間都受到質疑。
祝榆生認為,盡管120炮炮口動能和裝藥的匹配很好。但125炮威力更大,更具發展潛力。125毫米火炮由於口徑大,炮彈藥室容量大,裝藥多,炮口動能也就更大,從而能夠獲得比120毫米火炮更大的射程。
后來的現實証明,99式坦克選用125毫米火炮,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炮口動能,火力優勢明顯。雖然俄羅斯的T-72系列坦克也採用125毫米口徑火炮,但與中國125毫米炮的技術不在一個層次上。99式坦克炮的炮口動能比T-72坦克高45%,比美國M1系列坦克的120毫米炮高出30%以上。
技術決策的英明果斷,靠的是祝榆生戰爭年代血與火中闖出的經驗,靠的是他常年孜孜不倦學習科技知識的積累,更靠他“鐵血”搞科研的拼搏精神。
三代坦克不僅是國家級重點軍工項目,也承載著祝榆生軍工強國的使命夙願。在項目研制期間,清廋的祝榆生經常要夾著十幾斤重的資料包奔波於各個試驗場地。由於沒有右臂,行走有時會失去平衡,這些年跌過多少跟頭,他已記不清了,頭破血流的情況也漠然處之,顫巍巍爬起來繼續走。隻要能走,就一定要親自到試驗現場!
軍工人都知道,武器是用來打仗的,要經受極端環境的考驗。武器試驗的不同尋常之處就是專找各種極端地理環境、極端氣候條件去考驗武器在各種環境下的性能表現。夏天最熱的時候去海南、冬天最冷的時候去漠河,高原、沙漠、山地、叢林,哪裡環境惡劣就去哪裡。但祝榆生不顧年邁,堅持親赴一線,幾乎每次試驗都不缺席。
1990年,祝榆生在去內蒙古協調有關技術問題的路上又重重地跌了一跤,72歲的老人坐在地上,半天都沒爬起來。之后,他顧不上胸口的劇痛,如期趕到會議現場。研討持續了幾個小時,祝榆生弓著背,認真傾聽大家的意見。當研討結束時,他連站起來的力氣都沒有了。隨行人員感到異常,把祝榆生強行送進了工廠的醫院,這才發現他摔斷了三根肋骨。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