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式主戰坦克是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坦克之一
酷愛學習, 博覽群書不恥下問
祝榆生一生酷愛學習。他曾先后在解放軍總高級步校工作、在哈軍工讀書、在炮兵工程學院任職。其間,他既當領導,也當學生,他兜裡揣著學校的課程表,有空就經常到教室聽課、定期到圖書館查閱最新科技資料,主動向每一位有特長的教授請教。
學習成為祝榆生的生活習慣,后來在兵科院等工作崗位時,甚至離休后,學習始終是他生活最重要的部分,從未間斷。博覽群書、博採眾長,使祝榆生較為全方位地掌握了常規兵器各武器系統的知識和技術,為其在三代坦克技術方面的科學決策打下堅實基礎。
“祝總自學成才,辦公室到處都是書,每次到他辦公室,他都在看書,他的閱讀量要比普通人多得多,大家都認為他精力旺盛。不可思議的是,他的飯量很小,每次吃飯隻吃半碗米飯,再吃點白菜等蔬菜,很少吃肉。”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北方車輛研究所原所長王天明如是說。
淡泊名利,軍工元勛“推卸”功勞、拒絕獎勵
三代坦克的研制成功,實現了祝榆生提出的出硬件、出軟件、出隊伍三項任務。硬件上,三代的綜合性能具有當時國外主戰坦克先進水平,該項目共獲國家科技進步和國家發明一、二等獎3項、部級科技進步一、二等獎15項和多項國家專利及國防科工委裝備研制金獎。軟件上,完成有關軟件設計應用62項。技術隊伍上,注重老中青相結合,培養了一批專業配套、系統領軍的技術骨干。他們中有工程院院士、兵器工業首席專家以及科技帶頭人等。
作為三代坦克的總設計師,祝榆生有資格站在褒獎的浪尖。可他卻默默地退到了聚光燈之外,不居功,不求利。
他認為自己不夠科學家的標准,沒有專門搞過學術研究,談不上學術成就,不主張申報院士。當《大家》節目主持人問祝榆生,一手帶出一批院士、首席專家的他,為何自己卻不是院士時,他回答:“我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
面對99式坦克研制成功后的榮譽,祝榆生不停地“推卸”功勞、婉拒獎勵。他常說:“三代坦克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是大家一起做的工作”。2003年,祝榆生被聘為兵器工業集團公司特聘科技帶頭人,每月補貼4000元。2005年兵器集團公司授予祝榆生兵器工業科技發展終身成就獎,一次性獎勵20萬元。對這些補貼、獎金,他都婉言謝絕。
建黨90周年前夕,當得知兵器工業集團公司要評他為優秀共產黨員時,他寫了一封信給黨組,真誠地懇請組織:“我從1938年10月入黨以來所做的一切都是一名黨員應該做的事,不值得宣傳。比起那些在戰爭中犧牲的戰友們,我做的還很不夠,他們比我做的更好,應該多宣傳他們。我懇請集團公司黨組不要評我為優秀共產黨員,應該多宣傳那些在本職崗位上做出貢獻的黨員,他們比我更值得宣傳,更有教育意義……”
祝榆生淡泊的不僅僅是榮譽。當時,作為三代坦克總設計師,手裡掌握著近億元科研經費撥款的財政大權,而他自己卻在一個簡易樓房裡辦公,一直用了十幾年的辦公室,直到1998年才勉強同意安裝了一個噪音很大的窗式空調。
祝榆生一直住在上世紀60年代修建的磚瓦樓的一層,90平方米的房子內是水泥地面和白粉刷過的牆壁,沒有任何時尚的裝修。兵器工業集團公司的領導多次提出給他調換住房,他始終不答應。
2014年10月23日, 96歲的祝榆生在北京逝世。一生默默奉獻,他的名字並不廣為人知,逝世的消息沒有在媒體掀起波瀾,但那些了解他的軍工人哀傷至深。英雄雖然逝去,但他研制的99式主戰坦克依然雄霸世界優秀坦克前列,馳騁在祖國大好河山防衛前線。
身殘志堅、博學睿智,淡泊名利、無私奉獻、居功不傲,祝榆生用自己過人的功績和坦蕩的胸懷蕩滌著國人的心靈,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財富,豎起一座厚實的人格豐碑。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