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榆生
人民網北京2月9日電 (閆嘉琪 姜斌)1999年10月1日,在新中國成立50周年國慶閱兵式上,國產第三代坦克方陣首次公開露面,威風凌凌地駛過天安門廣場,國人為之振奮,世界為之側目。2009年,身著數碼迷彩、換裝楔形炮塔、披挂附加裝甲的99式坦克再次亮相天安門廣場。與國人一起興奮不已,為祖國喝彩者中,有一位耄耋老人——99式坦克總設計師祝榆生。
祝榆生,一位傳奇的中國老人。他曾考入黃埔軍校,打過鬼子,參加過解放戰爭,痛失右臂,獲得過全國戰斗英雄稱號,榮獲過二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二級解放勛章。在66歲高齡的時候,臨危受命,擔當中國三代坦克的總設計師,為中國打造出世界一流的“陸戰之王”。
投軍報國,武器試驗痛失右臂
1937年,抗戰爆發,國人抗日救國的熱情高漲。年輕的祝榆生當時還是一名銀行職員,他毅然放棄 “金領”工作,決心投軍報國。沒有與家人辭別,他和幾個同伴離開家鄉,考上了黃埔軍校。
抗日戰火如火如荼,一心打鬼子的祝榆生和“小伙伴們”對這場戰爭尚沒有成熟的判斷,完全未曾料到這場戰爭會持續8年之久。他擔心自己從軍校畢業前,日本人就被打跑了,趕不上打鬼子。心急如焚的祝榆生因此剛入學就離開黃埔軍校,幾經輾轉,到達延安。1938年1月,他進入抗大學習軍事,同年10月,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入抗大后不久,祝榆生如願以償地被派往了抗日前線,成為八路軍115師的一員。當時,與擁有飛機、坦克、大炮的日本侵略者相比,八路軍的武器十分落后。祝榆生和戰友們手裡隻有大刀和步槍,就是憑著這些近乎原始的兵器,與敵人舍命搏殺。
擁有高中文化的祝榆生,在八路軍中已算是知識分子,很快被調到了司令部,成為一名作戰參謀。作戰參謀的主要任務是跟隨部隊到一線參加戰斗了解戰況,以便進行經驗總結和戰術分析,而祝榆生在戰場上卻總是忍不住會和戰士們一起沖鋒陷陣,奮勇殺敵。
祝榆生不怕戰爭,不怕死。“隔兩天不打仗就想打仗”“犧牲就犧牲嘛!”在接受央視《大家》節目組採訪時,他回答這個話題時表現的輕鬆自然。
但是,不害怕並不等於要作無畏的犧牲。祝榆生把目光轉向了提高部隊武器裝備的性能上。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隻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他刻苦鑽研軍事裝備技術,根據戰斗需要,創造和改進了20余種武器和戰斗器材。
1942年,經過認真研究彈道技術,他創造了迫擊炮平射法,以后又創造了坑道定向爆破法,根據各種物體不同抗力系數設計了爆破藥量表,改進了坑道作業用聽音器、方向盤,夜間觀察方向距離的隱現節杆,阻擊戰車的觸發手雷和迫擊炮簡易瞄具等等。這些技術的改進,使我軍的武器在戰斗中發揮了更大的作用。
1948年1月,在一次組織迫擊炮敵前試射時,30歲的祝榆生身先士卒,隻身排除火炮故障,不料炮彈突然爆炸,他從此失去右臂。這給他的生活帶來種種不便,他默默忍受著痛苦的折磨,樂觀前行,繼續自己深愛的軍工研究工作。
三顧茅廬,66歲老人結緣三代坦克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為了適應武器裝備更新換代、追趕世界先進水平的迫切需求,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確定了四項國家級重點裝備研制項目,三代坦克是其中之一。
由誰來擔任三代主戰坦克的總設計師呢?時任國防科工委副主任的鄒家華相中了祝榆生,為此三顧茅廬。
據99式坦克副總設計師傅寶玉介紹,選擇祝榆生擔此重任的原因有三:一、祝榆生打過仗,知道部隊需要什麼樣的武器﹔二、他參與過大量武器裝備改進工作,經驗豐富﹔三、一生堅持學習,學識淵博。
但是,當時的祝榆生已是66歲高齡的老人,離休賦閑在家。在這種特殊情況下,祝榆生對擔當三代坦克總設計師重任曾心存顧慮。為此,上級大膽給予祝榆生“三權”,即三代坦克研制的用人權、財務權和技術決策權。這類似於現在的項目經理,祝榆生因此也成為我國國防工業領域第一個“經理式”的總設計師。
憑著對國家軍工事業的一腔熱血,祝榆生毅然重出“江湖”,人生經歷也走向巔峰。
位於北京西南的槐樹嶺的中國兵器工業北方車輛研究所,是三代坦克研制的總部所在地。從1984年的夏天開始,祝榆生帶領的科研人員悄然展開了一場鮮為人知的國防高科技攻堅戰。
80年代中期,我國兵器工業的基礎尚遠遠地落后於美蘇等發達國家,在設計能力、工藝水平和工藝裝備等方面都存在著巨大差距。我國此前研制的59式坦克、69式坦克等,尚處於仿制階段,沒有獨立自主研制坦克的經驗。此外,由於受到國際政治軍事形勢的影響,兵器工業系統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陷入了長達十幾年的行業虧損,科研工作舉步維艱。要在這樣的基礎上研制出匹敵西方的先進主戰坦克,困難可想而知。祝榆生所承擔的壓力是常人無法想象的。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