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
人民網>>軍事>>正文

劉亞洲上將:今日中國非常需要一批猛將良才【2】

2015年05月15日09:35  來源:解放軍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走出甲午 迎接變革 再創輝煌 劉亞洲

  同樣是在中國,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的國力、軍力與日本相比,遠不如甲午時期中國對日本的國力、軍力,然而中國取得了徹底戰勝日本帝國主義的世紀輝煌。這裡的原因很多,其中十分重要的就是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有時代最先進思想文化火炬的指引,中華民族的精神獲得了空前的解放,中國軍民激發了與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必然造成陷敵於滅頂之災的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經濟日益融入世界。應該說在許多方面中國正在快速地與世界接軌。比如貿易、金融等。但是在思想文化領域,我們還缺乏世界眼光。尤其在軍事文化領域,我們還顯得有些保守。過去幾次的軍隊改革,不能放眼世界,學習先進,習慣於關起門來搞方案,自我欣賞,自我陶醉。

  習主席深刻指出,“在這場世界新軍事革命的大潮中,誰思想保守、固步自封,誰就會錯失寶貴機遇,陷於戰略被動”。這既是對中國近代史上落后挨打原因的深刻總結,也是對國防和軍隊建設重要規律的深刻揭示。

  軍事領域是最需要世界眼光的領域,同時又是思想最容易守舊的領域。錢可以買來先進武器裝備,但絕對買不到先進的軍事思想文化。甲午戰爭前清政府買到了當時世界最先進的軍艦槍炮,但腐朽王朝下的清廷軍隊與經過明治維新的日本軍隊相比,官兵的思想觀念和軍事戰術已經出現了代差。

  歷史已經証明並將繼續証明:不走出農耕時代養成的守舊民族心理、落后思想觀念、慣性文化生態,中國將難以真正走出甲午。

  一支朝氣蓬勃的軍隊總是有著海納百川的精神,時刻准備擁抱新思想的曙光。新軍事變革的時代就像一個高速轉動的圓盤,如果在圓盤的邊緣,一不小心就會被甩下去。要想跟上時代變革的步伐,不被甩下去,就要到變革浪潮的中心去。

  世界眼光是民族精神和思想文化十分重要的內涵。具有世界眼光,就是站在中國看到世界,看到中國在世界的位置,看到中國與世界的關系,明白中國所處的歷史方位。具有宏闊的世界眼光,就要站在時代的高度,以全球化的視野,以戰略性思維,對中國和世界的事情歷史地看、發展地看、辯証地看、理性地看,把握時代主題,超前預測未來,登高臨遠,立足潮頭。

  走出甲午,中國軍隊必須要有宏闊的世界眼光,超越舊時代的局限性,超越傳統經驗的局限性,把思想的觸角伸向海洋和浩瀚的太空,沖破農耕社會保守觀念的束縛,突破機械化時代思維定勢的羈絆,以前無古人的思想解放推進軍事理論創新,積極應對戰爭形態變化的新挑戰。

  習主席指出:“現在,我們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前所未有地具有實現這個目標的能力和信心。”習主席親自謀劃制定的“一帶一路”戰略,突顯了新一代共產黨人的大視野、大胸懷、大手筆。“識天宜聽風,臨流須觀瀾。”今天,劃地為界,高筑壁壘的時代已經過去。我們正處在從陸地走向海洋、從天空走向太空、從工業時代進入信息時代的歷史進程中。順應軍事變革的歷史潮流,就能擁有光明的未來。

  2、強烈的憂患意識

  天下雖安,忘戰必危。時刻不忘“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才有民族偉大復興的希望。

  對一支軍隊而言,置之死地而后生可貴,更可貴的是識禍患於未萌,時刻保持著面向未來的憂患意識。

  在我們民族的歷史上,和平環境下從來不缺笙歌陣陣,而厭於尖利警世的憂患之聲。

  鴉片戰爭后,中國這頭東方睡獅一度從夢中驚醒。滿清王朝本該憂患於心,改弦更張。然而,“睡獅”只是翻了個身,又再次睡去。及至甲午戰爭來臨,朝野上下仍然沉浸於“天朝上國”的夢幻中不能自拔。

  社會變革是被革命威脅逼到牆角的結果,危機和失敗的憂患推動了改革。然而,當憂患的壓力降低時,苟安傾向又將代替改革。缺乏面向未來的憂患意識,就隻能失去變革發展的良機,在歷史發展的潮流中被動挪步。

  安於現狀,不思變革,有著深刻的歷史邏輯和文化基因:農業經濟造就了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性格,這種文化性格重塑入主中原的所有游牧民族,使他們由馬背而鑽入轎子,悠悠然間喪失血性,更難保此前的憂患意識。曾經橫掃亞歐的蒙古鐵騎是這樣,馬踏中原的八旗軍也是如此。

  中華民族缺少歐洲那樣的啟蒙運動,精神重壓導致民族無法完成現代性格的塑造。百年來,我們一直是在兩個極端中搖擺:或者夜郎自大,或者諱疾忌醫。戰后本應反省,努力塑造全民族的憂患意識,勵精圖治,富國強兵,因為心理上的不成熟而走向悲情,異化成了弱國心態。這種心態的突出表現,不願正視對手的長處,甚至不容許有人講對手值得學習的地方。

  甲午之戰后,日本歷史小說家司馬遼太郎撰寫了長達幾百萬字的《坂上之雲》,后被改編成長達20多小時的13集電視劇,系統總結反思他們稱作“日清戰爭”的經驗教訓,看后使人震撼。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掌握太平洋戰爭開戰關鍵的日本舊海軍軍令部的參謀們,秘密聚集在一起舉行“海軍反省會”,討論戰敗的原因,反省會每月一次,從1980年到1991年的11年間共舉行了131次,實在值得我們深省。

  最大的危險是看不到危險。

  當年八國聯軍侵略瓜分中國的憂患並未解除,只是以不同的形式在演繹。西方敵對勢力始終沒有放棄西化分化中國的圖謀,在台灣、西藏、新疆等涉及中國核心利益問題上的斗爭一直沒有消停,近日西方7國集團聯合發表關於南海問題的聲明,不能不說是釋放出又一個圍堵中國的信號。國內一批腐敗分子內勾外聯,沆瀣一氣,吞噬著國家民族的命根。

上一頁下一頁
分享到:
(責編:婁楊宣(實習生)、閆嘉琪)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