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
人民網>>軍事>>正文

劉亞洲上將:今日中國非常需要一批猛將良才

2015年05月15日09:35  來源:解放軍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走出甲午 迎接變革 再創輝煌 劉亞洲

  時間邁入乙未年已經數月,但過去一年國內思想文化界由中日甲午戰爭帶來的歷史反思,仍然讓人記憶猶新。反思甲午是為了走出甲午。隻有充滿現實關切,把歷史殷鑒轉化為擺脫文化痼疾、推動時代進步的動因,反思甲午才能真正達到目的。

  正如66年前,當毛澤東主席向全世界宣告“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的時候,我們剛剛確定的《國歌》仍然是“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銘記歷史、開創未來,這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也是一支軍隊應該具備的文化品格。

  上將是我軍著名的戰略理論家。他的戰略研究最早是通過文學的方式進入的。從《惡魔導演的戰爭》到《那就是馬爾維納斯》《攻擊攻擊再攻擊》,劉亞洲不僅留給當代文學很多名篇佳作,而且其中嵌入的戰略思考對當代軍事思想研究產生了深刻影響。這也生動說明,文化賦予軍事獨特的力量!

  對國家民族落后挨打的痛苦記憶,體味最深的莫過於軍人。當時間跨過甲午年的時候,讓我們再來感受那段悲情歷史留給一位當代高級將領的現實思考。

  ——編 者

  劉亞洲

  在中日《馬關條約》簽訂120周年及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簽署投降書70周年之際,為實現中國夢發憤圖強的中華兒女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如何徹底擺脫甲午悲催投下的陰影,創造中華民族新的輝煌?

  歷史長河的每一次巨濤,都會卷進一代民族精英獻出生命的祭奠。從孫中山到毛澤東,再到鄧小平,畢生都在帶領中華民族破解走出甲午的歷史難題。

  “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擔當﹔歷史的接力棒交到了我們手裡,必須要有勇氣、有膽識、有擔當”。黨的十八大以來,習主席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以無比的堅毅和果敢,開啟了強國強軍的新征程。

  1、宏闊的世界眼光

  落后的民族不一定是貧窮的民族,但一定是思想保守的民族﹔落后的軍隊不一定是裝備劣勢的軍隊,但一定是觀念陳舊的軍隊。

  16世紀地理大發現,中國從想象的世界中心變成現實世界體系中的孤島。

  昧於世界大勢,決定了歷史發展的命運,也決定了戰爭的結局。

  甲午之敗,雖然敗在海上,實則敗在心上。眼為心靈之窗,缺乏世界眼光,是由於心的混沌。

  即使“中國近代睜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則徐,竟也深信英軍“腿足裹纏,結束緊密,屈伸皆所不便”,哪怕“鄉井平民,亦盡足以制其死命”。國人此種見識眼光,焉有不敗之理。

  我們再看看甲午前的兩份禮單:一份是1793年英國特使馬戛爾尼來華時送給乾隆皇帝的禮品:蒸汽機、天體運行儀、榴彈炮、連發手槍、望遠鏡等﹔第二份是23年后英國阿美士德使團送給清廷的禮品:香水、呢絨、玉石、美酒、畫像、鏡子、瓷器、玻璃燭台等。

  第一份禮品代表歐洲工業革命最先進水平,是西方世界近代化光芒第一次照向中國。遺憾的是,這些科技含量及軍事價值極高的東西,卻被清王朝當作奇淫巧技不屑一顧。鴉片戰爭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時,竟發現包括英國制造的天文儀器等被堆放在一間廁所裡。由此中國失去了學習西方,盡早進入軍事近代化歷程的一次絕佳機遇。

  甲午慘敗早已從這兩份禮單的變化中就埋下了伏筆。失敗的深層原因之一,無疑是缺乏世界眼光。沒有世界眼光的民族,不僅不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而且必然淪落到被動挨打的境地。固步自封、夜郎自大,使中國與西方世界之間隔置了一道可怕的屏障,阻礙了中國及時更新自己,阻斷了中國及早匯入世界潮流。在如此蒙昧守舊民族心理籠罩下的清朝軍隊,面對戰爭猶如黑暗中行船,終難逃脫葬身大海的厄運。

下一頁
分享到:
(責編:婁楊宣(實習生)、閆嘉琪)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