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譽槍”下崗了
2014年1月21日,三連參加上級組織的實彈射擊考核,雖然成績沒有預期的理想,但連長劉紅喜臉上還是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以往射擊考核,紅三連在旅裡常拿第一。為了保住這份榮譽,他們請人精心“調教”了15支自動步槍,專門用來打靶。這15支自動步槍,讓紅三連在射擊考核中屢奪頭彩,被官兵們冠以“榮譽槍”的美稱。
在戰斗力標准大討論活動中,一排長張柏龍認為,連隊用專用槍打靶的做法違背實戰要求,練不出真本領,強烈建議取消這種自欺欺人的做法。
“旅裡馬上要組織輕武器射擊考核,如果我們現在改變套路,豈不容易砸了‘第一’的招牌?”有的官兵反對。
“換把槍還打不了仗了嗎?對戰斗力負責,就不能搞這種假把式。”官兵們你一言我一語,最終在討論中形成了共識:要想練得真本領,必須丟掉“榮譽槍”。
打那以后,紅三連以15支“榮譽槍”退出歷史舞台為契機,梳理出了“演練設腳本”“駐訓造盆景”“比武湊尖子”等一系列與戰斗力標准相違背的做法,大膽改變戰爭年代形成的“光憑一發彈、一支槍,拳打腳踢拼刺刀”的陳舊觀念,形成了按信息化練兵的熱潮,破解了多個影響制約連隊信息化的瓶頸問題,先后涌現出數十名信息化戰場上一招制敵、一劍封喉的特戰尖兵。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