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人民海軍首支水面艦艇部隊、東海艦隊某驅逐艦支隊的報告
來源:中國海軍網作者:徐葉青 王天益 王凌碩 侯文澤發布時間:2015-06-04 10:44
(一)
支隊軍史館裡,有一張官兵們參加1950年國慶閱兵的老照片。
一支36人的海軍閱兵方隊,踢著正步、略帶雜亂地走過典禮台。
水兵服,挎步槍,如同“旱鴨子”被趕下海。
陳集戰斗繳獲的戰利品。
當時,該支隊成立僅十個月又十四天,主力艦艇是改裝漁船、雜型護衛艦,甚至還配著抗日時的大刀長矛,竟沒有一條能稱得上是國產軍艦!
斗轉星移,“萬國造”的時代已經過去。在支隊軍港碼頭,由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數艘新型戰艦彩旗獵獵,海疆列陣,准備隨時打擊來犯之敵﹔在東海之濱演習場上,布兵演陣,導彈騰飛、艦炮噴焰……
編隊航行。
作為“種子部隊”,從建立到現在,支隊濃縮著中國海軍艦艇裝備的發展歷程。
濟南艦的老兵們不會忘記,1979年,一代偉人鄧小平同志站在這艘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代驅逐艦上,望著茫茫大海,目光深沉。他語重心長地說道:我們的指揮系統自動化程度要落后得多,打起仗來和過去一樣,光靠電話行嗎?這個問題非解決不可,目標是指揮系統信息化。
彼時,該型驅逐艦結構設計落后,缺乏有效防空、反潛火力,戰斗演習基本還停留在眼瞄手操階段,艦上甚至連餐廳都沒有,官兵就餐得蹲在甲板上吃飯!
面對波濤,老人題下這樣的詞:建設一支強大的具有現代戰斗能力的海軍。筆力蒼勁,力透紙背,透出的更是一代偉人的深沉愁思和殷切期望。
再看今朝,被譽為“中華神盾”的新一代“濟南艦”已在支隊入列下水:艦上有著多套自主研發的裝備設備,艦載新型反艦導彈蓄勢待發,新型火炮系統、新型雷達讓人目不暇接,目標數據、戰場環境數據、海域態勢圖都清晰地顯現在綜合顯控台上,作戰中可單獨或協同海軍其他兵力攻擊水面艦艇,具有較強的遠程警戒探測和區域防空作戰能力。今天,護航在亞丁灣的“濟南艦”,儼然已經成為新的大國巨舸。
但支隊的歷史告訴我們,大國巨舸,也曾是大國之痛。
一八四〇年,外艦叩關,船堅利炮,敲碎了天朝上國的美夢,敲響了中華民族的百年恥辱。
上溯甲午,定遠、鎮遠鐵甲二艦沉沒,北洋水師覆滅,仍抵不住外寇登陸,異族入侵,割地求和。
現實又告訴我們,大國巨舸,如今是大國榮光!
海上補給。
鴉片戰爭一百六十多年后,人民海軍出訪西歐,停靠朴茨茅斯港,英人望而驚呼:有巨艦自中國來!
放眼今日東海,波譎雲詭,卻是“中華神盾”下水入列,數艘戰艦巡邊,游弋海疆,懾敵千裡。
亞丁灣索馬裡海域,中國海軍第二十批護航編隊正為保護我國商船,維護戰略海洋權益而犁波耕浪,直面潮頭。
站在歷史、現實和未來的交匯點,習主席深刻指出:能戰方能止戰,准備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
若有強敵海上來,中國海軍已經准備好了——
大海滾滾,波浪滔天,海軍將士正厲兵秣馬,枕戈待旦,以時不我待的精神駕馭著先進戰艦,操縱著新型武器裝備橫亙在大洋上,隨時打擊來犯之敵。
新型驅逐艦、新型核潛艇、“遼寧”艦不斷入列,在這支水面艦艇部隊基礎上,人民海軍正不斷裂變壯大,從水下到空中,能戰備戰,在新的歷史舞台上快速發展。
亞丁灣護航、西太平洋遠海訓練,伴隨著強軍興軍的步伐,懸挂著五星紅旗的新型戰艦,正劈波斬浪,由沿海黃水、近海綠水走向遠海深藍…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