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歷史不會忘記這一幕。
1953年,毛主席視察支隊,觀摩艦艇演練后,在洛陽艦上揮毫潑墨:為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我們一定要建立強大的海軍。
毛主席題詞。
方略既定,人民海軍當奮勇疾進。
現實卻是這樣:野戰軍、海防縱隊、公安縱隊……這支從各個部隊“雜牌軍”,在天文航海、雷達、聲吶等艦艇技術方面卻仍是一片空白,訓練方法和訓練手段更是無從談起。
回過頭看,除了一身海軍服,當時的訓練水平和方法還停留在陸軍層面,怎能擔當起大國海軍的重任?
近代以來,“師夷長技”的北洋水師全軍覆滅了,遲滯不前的民國海軍有名無實,中華民族屢屢遭受外敵從海上入侵,歷經百年屈辱,數萬萬炎黃子孫對強大海軍翹首以盼著。
歷史在告誡:沒有一支強大的現代海軍,就沒有一個強大的現代化國家!
“能把艦艇開動起來”,這竟是人民海軍成立之初的訓練課目!
在這樣的客觀條件制約下,解放一江山島、七戰七捷、大大小小的海戰,人民海軍也曾取得過輝煌的歷史戰績。
但,光輝的歷史掩蓋不住面對現代戰爭時的無力感。上世紀90年代,海灣戰爭爆發,壓倒性制空、制電磁優勢、精確制導武器紛紛亮相,這給了中國軍人當頭一棒,信息化條件下的現代戰爭還能這樣打!
那年,該支隊列裝第一艘全封閉型艦艇,習慣手動火炮射擊瞄准的官兵竟舍棄使用先進的計算系統進行射擊,美其名曰經驗豐富。
習慣雖好,怎能打仗?面對敵人先進的指揮信息系統,傳統的組織形式和指揮手段無異於螳臂擋車。
當艦艇完成信息化升級改造,支隊把艦艇指揮員趕出了駕駛室,為的只是逼著指揮員學習信息化指揮,從“看窗戶”轉向“看屏幕”。
“看屏幕”的背后絕不僅僅是簡單的形式之變,更是由傳統作戰到適應現代戰爭的思維之變。
放眼近年來的戰爭,世界上軍事強國的海軍作戰游戲規則已經變了。新軍事革命的發展,國家利益不斷拓展,海上威脅日益增加,對於年輕的人民海軍來說,訓練方法和手段亟需變革,這是一場適應現代戰爭的自我突圍!
突圍,突圍!
“陳船厲炮”、“小艇打大艦”,過分強調主觀意志,忽視客觀裝備。冷兵器時代的打法,早應被扔進歷史的博物館裡。
突圍,突圍!
“港岸苦練,海上精練”,片面肯定刻苦訓練,弱化協同聯合。二戰時期的練兵思維,怎麼能打贏信息化現代戰爭?
突圍,還是突圍!
電子干擾,電磁對抗,海軍作為作戰單元,在陸、海、空、天、電的全維空間裡,新形式的組訓正在展開,信息化條件下的多兵種聯合作戰取代了單崗單艦的單打獨斗…
西太平洋,戰艦排開,沙場點兵。
這是一場實戰化背景下的訓練,敵機盤旋,外艦監視,練兵就要在敵人的眼皮子底下,有人陪練,與敵過招,好機會怎能浪費?
六十六年過去,那支一窮二白的隊伍已經翻頁,新的人民海軍正站在歷史和世界的舞台上華麗亮相。
深藍編隊。
從近海到遠洋,在風潮涌動的東海,在暗流翻滾的南海,以及承載曲辱的黃渤海,人民海軍“以戰載訓,以訓促戰”, 緊貼實戰、專謀打贏的訓練演習正如火如荼展開。
2013年,中國發布國防白皮書——海軍注重提高近海綜合作戰力量現代化水平,發展先進潛艇、驅逐艦、護衛艦等裝備,完善綜合電子信息系統裝備體系,提高遠海機動作戰、遠海合作與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能力,增強戰略威懾與反擊能力……海軍現有23.5萬人,下轄北海、東海和南海3個艦隊,艦隊下轄艦隊航空兵、基地、支隊、水警區、航空兵師和陸戰旅等部隊……
2015年,中國政府發表《中國的軍事戰略》白皮書:海軍按照近海防御、遠海護衛的戰略要求,逐步實現近海防御型向近海防御與遠海護衛型結合轉變,構建合成、多能、高效的海上作戰力量體系,提高戰略威懾與反擊、海上機動作戰、海上聯合作戰、綜合防御作戰和綜合保障能力。
從苦難到輝煌,一路坎坷一路歌。面對來自海上的各種威脅,面對世界新軍事革命加速發展,面向未來的信息化條件下的現代戰爭,人民海軍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
(徐葉青 王天益 王凌碩)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