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
人民網>>軍事>>正文

大國海軍從這裡起航 記人民海軍首支水面艦艇部隊【3】

2015年06月04日12:24  來源:中國海軍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巨舸爭流,大國海軍從這裡起航

——來自人民海軍首支水面艦艇部隊、東海艦隊某驅逐艦支隊的報告

來源:中國海軍網作者:徐葉青 王天益 王凌碩 侯文澤發布時間:2015-06-04 10:44

(二)

軍史館裡,記錄著一場特殊的慶功會——

1951年,該支隊前身所屬部隊舉辦了一場慶功大會。慶祝的主題是官兵文化水平有了提高,初小文化程度以下的由56.8%減到26%,基本消除了文盲。

凝視攝於這次特殊慶功會的老照片,令人憂思與心酸奔涌。

初小、文盲……凝望眼前這支曾打出“七戰七捷”赫赫戰史,一次次在裝備轉型、戰法創新中引領海軍發展的海上勁旅,誰能料想到這樣的起點?

也對,歷史的輝煌,往往是因為跨越而彰顯。

新四軍召開陳集戰斗犧牲烈士大會。

今昔對比,這支“種子部隊”在人才建設上的跨越不可謂不精彩——

組建初期,不懂三角函數、不懂幾何、不懂天文航海的第一代官兵,靠著日夜拼命刻苦訓練,用三個月開動了軍艦。

一路走來,這支部隊換裝過所有的國產主戰艦艇型號,多次在換裝升級中進行“洗牌式”人員換崗,不僅屢屢成功轉型、率先形成戰斗力,還涌現出飛行員艦長、專家型士官、一專多能型士兵等各種新型軍事人才。

那年,3名哈工大畢業生被支隊作為首批大學生人才引進。

幾十年下來,這支部隊先后輸出8700多名官兵參與組建其他人民海軍部隊,走出了100多位共和國將軍。

這粒“種子”不僅實現了生根發芽、茁壯成材,還在不斷開枝散葉、播撒成林……

強軍興軍,人才為本。海軍素有高技術軍種之稱,對人的素質要求很高。一支從“大老粗”起家的部隊,何以創造出今天這樣朝氣蓬勃的人才格局?

撫今思昔,該支隊領導追溯至“兩個跛子”“三根樁子”的人才理論——

人民海軍創建時,針對解放軍士兵政治好、不懂技術,國民黨原海軍懂技術、需要提高階級覺悟的實際,張愛萍將軍提出,“兩個跛子”要共同建設新中國海軍。

后來,蕭勁光將軍明確要求,海軍官兵要同時打牢組織基礎、政治基礎和技術基礎“三根樁子”。

火箭深彈射擊。

於是,一根根“樁子”打入了這支部隊的血脈,在走向深藍的征程上,持續激勵著一代代官兵成長成才。

那一年,部隊一組建,官兵就自編小曲《慶祝新的支委會成立》,宣傳黨組織的作用,泛黃紙頁上的歌詞流傳至今﹔該支隊開辦了“業余黨校”,組織理論學習,10多年來,經常學員“爆滿”……說明啥?“說明了永不褪色的忠誠感。”支隊政委胡成玉說。

該部至今珍藏著部隊初創時期官兵使用的一張課表,課表上,學習訓練時間從早上5點至晚上10點﹔今天,課表的時長改變了,但“士官夜校”“干部信息化知識學習班”等課外培訓班卻經常燃燈至夜半……為了啥?“不保持本領‘飢餓’,咋做到能力領先?”參加學習的官兵答。

近年來,這個支隊圍繞“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鑄魂育人,高素質人才方陣快速崛起,一大批新一代革命軍人不斷脫穎而出——

怒海波濤中,安慶艦導彈轟鳴、一擊破的。指揮員柏耀平成功完成從飛行員到艦長的轉變,成長為第一代“上天能駕機、下海能操艦”的新型艦長。

數據奔流間,武器裝備升級換代、推陳出新。支隊士官長陳光明一邊攻關裝備維護、技術革新,一邊開堂授課,帶出了一批愛軍精武的“兵專家”。

編隊航行。

深藍航跡裡,艦長梁陽頭戴“藍盔”,作為聯合國軍事觀察員,登上20多艘外國艦艇﹔后來,他率戰艦出訪6國,把中國海軍的足跡越播越遠。

大國巨艦上,沿著這個支隊用艦艇部門長、副艦長、驅逐艦艦長履歷鍛造的能力階梯,張崢登上遼寧艦指揮席成為首任艦長,見証中國海軍駛入航母時代。

……

這些崢嶸歷程、先鋒典型,曾被該支隊官兵填成一首《海上雄師賦》。每當新兵入伍、新員上艦,他們都會集體誦讀:“一抔兵心似火,鯤鵬欲展﹔萬裡波平如鏡,忠誠可鑒……功屬前賢,后繼可期,唱雄獅新篇……”

上一頁下一頁
分享到:
(責編:婁楊宣(實習生)、閆嘉琪)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