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軍隊肩負起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重大使命——
有血性,新一代革命軍人的責任與榮光
“這條路,鐫刻著苦難輝煌/這條路,閃耀著光榮夢想/這條路,熱烈的鮮血澆灌了復興的萌芽……”2014年5月26日,電視紀錄片《百年潮·中國夢》在中央電視台播出,該片片尾曲《這條路》的歌詞深深打動了許多國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今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前景光明,中國正處於由大向強的關鍵發展階段。近代以來,幾代中國人從未像今天這樣接近自己的夢想。建設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強力量保証的重任,歷史地落在“四有”新一代革命軍人肩上。
一代軍人有一代軍人的血性。戰爭時期,我軍就是以敢於“刺刀見紅”威震敵膽,迎接勝利。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新軍事革命的不斷推進,戰爭形態和作戰樣式正悄然發生著改變,人們不禁發出了這樣的疑問:信息化戰爭是否還需要刺刀見紅、貼身肉搏?2011年,俄羅斯國防部經過一番爭論,決定繼續保留刺刀,他們認為,刺刀仍是軍人最后一種手段。事實上,刺刀對於軍人的意義早已不止作戰手段這樣簡單。
長期和平環境對軍人是嚴峻的考驗。未來戰場上,我們的80后、90后官兵能不能打勝仗?這一代中國軍人能不能勇敢擔起應該擔起的責任,為祖國和人民贏得榮光?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將士們在極端劣勢的情況下戰勝了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在那個“叫花子與龍王比寶”的年代,我們贏取勝利的信念無比堅定﹔今天,我們的裝備發展了,軍事技術進步了,與對手的差距小了,但令人擔憂的是,有少數人敢打必勝、有我無敵的血性不夠強,極個別人對打贏未來戰爭的底氣不夠足。
狹路相逢勇者勝!血性永遠是軍人的脊梁,永遠是克敵制勝的刀鋒。時代在變,但敢於亮劍、勇於犧牲的軍人血性永不過時。戰爭始終是人與人的比拼,打贏信息化條件下的戰爭,對人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需要堅忍不拔的意志、英勇無畏的精神和熟練運用信息化裝備的本領。“經歷戰機瀕臨墜毀7秒的試飛員李中華” “刮掉左耳帶傷完成演習的武向軍”“汶川救災中從4999米高空驚天一跳的空降兵15勇士”“臨危處置突發掉崖險情的372潛艇群體”……他們生動地詮釋了當代革命軍人血性與擔當的統一。
當今時代,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的主題,但國際競爭的“叢林法則”並沒有改變,鑄劍為犁仍然是人們的一個美好願望。和平不是一勞永逸的,中國夢的實現也絕不會是一帆風順的,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中國仍然面臨多元復雜的安全威脅,維護國家統一、領土完整和發展利益的任務艱巨而繁重。
作為“四有”新一代革命軍人要時刻牢記,“天下雖安,忘戰必危。”繼承了前輩血性基因的“四有”新一代革命軍人,必須著眼堅決維護國家核心利益,以真打的決心抓訓練,扎實做好軍事斗爭准備,盡最大努力阻遏戰爭爆發,在不得已時敢於和善於使用武力,以堅定的意志贏得戰爭勝利!
半個世紀前,英國元帥蒙哥馬利告誡全世界軍人:“隻有傻瓜,才會在陸地上跟中國軍隊交手!”
21世紀的今天,“四有”新一代革命軍人要用行動向世人証明,我們無懼任何挑舋,能夠決勝未來信息化戰場。
中華民族一定要復興,這是十三億中國人的共同夢想!
中國夢不容許任何人破壞,這是“四有”新一代革命軍人的庄嚴承諾!(空軍指揮學院副教授 董栓柱)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