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鐵路依舊正常運行
“嗚——”火車汽笛的長鳴打破了山水環繞的小城的寧靜。這裡是位於泰國西部靠近緬甸邊界的北碧府。早上6時,從北碧火車站出發的列車上零星坐著各國游客。追憶歷史之旅的新奇和凝重,讓他們臉上毫無晨起的疲憊。這段即將開始的旅程,是二戰時期日軍逼迫盟軍戰俘和東南亞勞工修建的泰緬鐵路,也就是惡名昭著的“死亡鐵路”。這條原本長達415公裡的路線,現在隻有泰國境內的50公裡還在運行,從北碧府市中心的北碧火車站出發,沿途經過桂河大橋、塔基蘭、探卡賽和王坡四站,最后到達終點站南托,全程需要約兩個半小時。
不到10分鐘,火車就慢慢駛入桂河大橋。上世紀50年代,英國人大衛·裡恩執導的同名戰爭史詩巨片,揭開了泰緬“死亡鐵路”這段塵封的二戰歷史,也讓作為日軍侵略東南亞罪証的桂河大橋,從此聞名於世。因為桂河大橋,每年有400萬游客到訪北碧府。
晨曦之中的河水寧靜而安詳,架在上面的鐵橋原先是木質結構。二戰時盟軍為切斷日軍進出緬甸的生命線,將工期長、目標大的桂河大橋視作重點轟炸對象。現在人們所看到的,是日本戰后作為對泰戰爭賠款的一部分而重建的。
太陽漸漸升起,桂河大橋也跟著熱鬧起來。如織的游人穿行在這條不長的大橋上,兩側的欄杆早已被摸得蹭亮。擺造型、自拍、合影,大部分游人都滿面笑容地陶醉在美景之中。幾名六七歲的賣藝兒童,背著和體型極不匹配的木吉他,分散在大橋上,彈奏著鬧哄哄的走調樂曲,期盼著從游客那兒得到一些零錢。橋頭處,當地人殷勤地向游人兜售著彩票,也有人擺攤賣印有桂河大橋字樣的襯衫。現在,成為了著名景點的桂河大橋給當地人帶來實實在在的財富,也給游人提供了周末休閑的好去處。隻有橋頭的兩個炸彈模型,提醒著人們70多年前,這裡曾經是怎樣的血雨腥風。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