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
人民網>>軍事>>正文

我國紅箭-10反坦克導彈射程達10公裡 隱蔽性很強

2015年11月03日10:53  來源:科技日報  手機看新聞

近日,有媒體介紹了國產“紅箭—8”反坦克導彈,指出目前世界上已有20個國家裝備且出口量數以萬計,稱此種導彈“損毀能力世界第一”。

對此,軍事專家、國防科技大學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馬建光教授指出:“比較不同反坦克導彈的性能和作戰能力需要大量的試驗和作戰數據作為支撐,單憑一些主觀推測很難判斷某種導彈是否‘損毀能力世界第一’。可以肯定的是,‘紅箭—8’反坦克導彈與國際同等級、同類型反坦克導彈,如美國‘陶2’相比,造價較低,因此效費比相對更高,在國際市場備受歡迎。”

“紅箭”反坦克導彈歷史悠久

反坦克導彈是用於擊毀坦克和其他裝甲目標的導彈,具有精度高、射程遠、威力大、輕便性好等特點。目前世界上比較知名的反坦克導彈主要有美國的“陶氏”、歐洲的“米蘭”、俄羅斯的“短號”、以色列的“長釘”以及中國的“紅箭”系列等。

資料顯示,上世紀60年代,我國就開始了“紅箭”系列反坦克導彈的研制工作,“紅箭—73”是我軍裝備的第一代反坦克導彈,此后“紅箭—8”“紅箭—9”反坦克導彈相繼問世並裝備部隊。前不久的勝利日閱兵式上,“紅箭—10”多用途武器系統公開亮相。

馬建光介紹說,“紅箭—10”是我國裝備的新型遠程多用途導彈,採用光纖制導。與其他第三代反坦克導彈所用的毫米波、激光制導等制導方式相比,“紅箭—10”的光纖制導對外不產生電磁輻射,具有很強的隱蔽性和抗干擾能力,而且光纖信息傳輸速度快,發射后可實現實時視頻監控,一旦出現假目標或高價值目標,控制人員可以隨時調整導彈的飛行方向。在威力和射程方面,“紅箭—10”的最大射程達到10公裡,已經超出了多數坦克的火力打擊范圍,戰時可做到先下手為強,能夠精確打擊地面高價值目標及低空、低速飛行目標。

“‘紅箭-10’的列裝服役也說明了我國反坦克導彈技術正在不斷追趕世界領先水平。”馬建光指出。

衡量反坦克導彈威力需考慮多種因素

“作為反坦克武器中的精確制導武器,衡量一款反坦克導彈的性能和作戰能力主要應該考慮射程、穿甲能力、命中精度和抗干擾能力這四個方面。”馬建光說。

他指出,坦克炮射導彈的發展,大大拓寬了坦克的攻擊范圍,如果缺乏重型防護的車載式反坦克導彈射程有限,就會暴露在敵方坦克的火力范圍內,因此反坦克導彈的射程就顯得尤為關鍵。反坦克導彈的主要攻擊對象就是各種裝甲目標,不同於依靠彈丸動能穿透的穿甲彈,反坦克導彈的毀傷單元是其戰斗部,因此戰斗部的性能直接決定反裝甲能力。隨著反坦克導彈技術的不斷發展,制導方式也由最初的視線指令制導發展到激光制導、紅外/毫米波制導等新型導引體制,導彈的命中精度也隨著提高。命中精度的好壞直接影響反坦克導彈的戰場功用。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戰場電磁環境更加復雜,敵方的武器干擾能力也不斷提高,包含大量微電子元器件的導彈在作戰時的可靠性和抗干擾能力就成為了評估武器性能的重要指標。

“這四個方面的能力需要大量的試驗和作戰數據作為支撐,因此不能僅靠一些主觀上的比較和猜測評判一款反坦克導彈的威力。”馬建光認為。

未來反坦克導彈將是“多面手”

“新材料技術、簡易火控技術、制導技術的發展都為反坦克導彈提供了技術基礎。目前,成熟應用的第四代反坦克導彈隻有美國的‘標槍’,未來反坦克導彈將有多項技術突破。”馬建光分析稱。

首先,發展新型戰斗部,提高殺傷能力。當前第三代主戰坦克都已採用帶有反爆裝甲的復合裝甲,採用雙級或多級串聯聚能裝藥戰斗部將成為今后反坦克導彈的重要發展方向。

其次,改變攻擊方式,提高破甲威力。由於坦克頂部裝甲防護相對較弱,因此對頂部進行掠飛式攻擊可明顯提高摧毀概率。

第三,發展雙/多模復合制導技術,增強抗干擾能力,使導彈具有“發射后不管”能力,提高在惡劣氣候條件及夜間作戰的命中精度。

第四,研發超高速動能反坦克導彈。超高速動能導彈殺傷力強,可達到“擊中即摧毀”的目的,也能對付普通化學能導彈難以對付的披挂反應裝甲和安裝主動防護系統的裝甲目標。同時,超高速動能導彈成本也相對較低。

最后,實現反坦克導彈的多用途與研制高性能發動機擴大攻擊半徑也是未來重要發展方向。

“可以說,反坦克導彈出現了向全天候、多用途、低成本和智能化發展的趨勢,未來的反坦克導彈可能使用范圍更廣泛。”馬建光預測道。(本報記者 張 強)

分享到:
(責編:邱越、閆嘉琪)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