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五中全會勝利閉幕,明確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確定的“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
“十二五”期間,特別是十八大以來,國防和軍隊建設取得了哪些成績,面臨什麼挑戰,如何以新的理念謀劃未來發展?國防大學公方彬進行了分析解讀。
公方彬認為,中國面臨著“機遇前所未有,挑戰前所未有”的總體形勢,中國遇到的各種挑戰是在自身不斷發展壯大的過程中產生的,要學會正面應對。
現在遇到什麼挑戰?從國際來看,第一是守成大國與新興大國的關系平衡問題。習主席在美國訪問時明確提出,美國作為守成大國,中國作為新興大國,關系要處理好,因為這不僅影響兩個國家,還影響世界。中美關系的處理,實際就是挑戰,需要美國調整理念,不能以冷戰思維來處理國家關系。但不管怎麼說,處理關系影響深遠、影響巨大,這需要很高的平衡術。
第二個挑戰,中國周邊的矛盾,也就是既得利益者和維護國家利益者之間的沖突化解問題。比如南海問題、東海問題,都是別國攫取了中國利益,它就是既得利益者。中國有能力開始維護自己核心利益的時候,周邊的矛盾關系怎麼處理,這是一個很大問題,這就是挑戰。能不能處理好,不僅影響到中國發展問題、亞太平衡的穩定性,甚至沖擊世界。
第三個挑戰,是國家發展中長期以來積累的矛盾怎麼化解的問題。中國幾十年來的快速發展取得了巨大成績,但是必須得承認,巨大成績的背后必然隱含了一些矛盾和問題,這些矛盾和問題集中爆發體現在:發展不平衡的問題、高投入低產出問題、污染問題,特別是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這都直接影響到中國能不能實現新的五年計劃的目標,再大一點說,那就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軍隊是維護國家安全的核心力量,公方彬表示,迅速而安全地展開中國軍隊的調整改革,並且可以盡快生成戰斗力是我們這支軍隊所面臨的最大挑戰。
中國走向世界,中國軍隊作為大國的軍隊,承擔的責任越來越多。習主席在聯大發言已經明確提出,中國要建立8000人的維和待命部隊。這是什麼姿態?這是一個維護和平的姿態。中國能不能走向世界,能不能夠以強大軍事力量保証世界和平?中國作為大國,維護和平必須要硬實力介入,那就是國防力量。
中國不希望戰爭,但是沒有辦法避免戰爭。需要軍隊介入、出手維護和平的時候,這支軍隊能不能上得去、打得贏?僅有信心是不夠的,需要強大的實力,這是對中國的挑戰。
軍隊改革大幕即將拉開,這次改革和近些年來,或者說改革開放以來的精簡部隊不一樣。這是自毛澤東創立軍隊以來,我軍建軍治軍的第二次巨大飛躍。為什麼評價那麼高?因為之前的百萬大裁軍、50萬精簡員額、20萬精簡員額,隻針對人員,而這次的精簡30萬員額是捋清體制的副產品,不是以減人為主。2017年底要完成這次調整改革,在這麼短的時間之內,如何盡快生成戰斗力,這對我軍也是挑戰。
公方彬最后強調,不論是國家層面的挑戰,還是軍隊層面的挑戰,不僅需要勇敢面對,更需要有解決問題的決心和方法。
國家層面、軍隊層面,都是發展過程中的矛盾問題,不能把它看得重到哪裡。但是,看到問題不解決,就很難快步走向未來,所以中國對現有的矛盾問題一定要有清醒認識。(馬藝 婁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