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國家利益》雜志網站11月4日報道稱,俄羅斯在敘利亞的空襲行動証明俄羅斯空軍從蘇聯解體后到現在有所復蘇,和此前相比有長足的進步。但俄羅斯空軍還面臨著硬件設施的短缺,在未來幾年,俄羅斯空軍的現代化計劃還要接受不少挑戰。
文章稱,和一些國家裝備兩三個主要型號的戰機不同,俄羅斯空軍目前裝備了蘇-30M2、蘇-30SM、蘇-34和蘇-35等多個型號戰機,不僅如此,俄軍還裝備了經過現代化改裝米格-29機型的米格-29SMT和新設計的米格-35。除此之外,還打算購買新的圖-160M2戰略轟炸機。與此同時,俄羅斯海軍也希望購買20架左右的米格-29K來取代已經老化的蘇-33艦載機。這些訂單保持了俄羅斯戰斗機生產線的運行,但給俄軍的后勤增加很多困難。因為,雖然其中的戰斗機型號都是基於蘇-30或米格-29來進行改進的,但是這些改進版的共性卻並不多,這將讓俄軍的后勤更加復雜。
除此之外,俄羅斯研發的下一代戰機還包括T-50戰斗機、PAK-DA轟炸機、PAK-PD攔截機、PAK-TA運輸機等,甚至打算研發一款輕型五代機來取代米格-29。雖然這個計劃雄心勃勃,但是現在的俄羅斯已非蘇聯,沒有那麼多資金來投入軍事領域,而且沒有了蘇聯時期的工業基地,俄羅斯現在的制定的“2020年武器計劃”恐怕很難實現。俄羅斯現在應該制定一個更加可行的計劃,但這將意味著減少不同類型的飛機的採購或研發。比如,隻需要蘇-30SM和蘇-35兩型戰機就可以完成蘇-30M2、蘇-34和米格-35的所有任務。而且,米格-35航程短、能力不如蘇-30SM,而蘇-30M2和蘇-30SM的各項功能對比也相差不多,同時存在意義不大。而且,盡管蘇-34是一款非常出色的戰機,但其攻擊范圍和武器挂載並沒有比蘇-30SM強大太多。因此,俄羅斯應該考慮減少性能重疊戰機的型號隻留下蘇-30SM和蘇-35。
不僅如此,俄羅斯的PAK-FA計劃(即T-50戰機)似乎也遇到了技術困難,現在T-50所用的發動機還和蘇-35一樣,作為一款五代機,不夠強大。俄羅斯正在開發新的發動機,但這需要時間和資金。俄羅斯其實應該考慮取消其眾多五代機項目中的部分,專注於研發一兩個型號。目前來說戰斗機是最重要的項目,俄羅斯可以舍棄PAK-PD(即第五代攔截機)項目,因為攔截機這一機型在未來很大程度上是多余的,因為T-50這樣的戰機足以承擔攔截任務,而且這類攔截機未來可能很難獲得出口訂單。
文章稱,輕型戰斗機是一個非常有用機型,而且尤適合出口。但就目前俄羅斯的經濟狀況,很難重新開展一個昂貴的輕型戰機研發項目。然而,低成本的五代機才會擁有更多出口機會,俄羅斯如果真的要開發輕型戰斗機項目,可以借助T-50的研發經驗。而且如果俄羅斯真要重啟圖-160的生產線的話,那就可以讓PAK-DA轟炸機項目暫時等等。
目前世界上的不少航空大國都在研發五代機,俄羅斯的T-50戰機就是其中之一,但從T-50的研發過程來看,並非一帆風順。而且俄羅斯在五代機研發方面還拉上了印度這一“金主”。可見五代機研發確實是非常花錢的。現在俄羅斯提出的眾多五代機計劃中,除了戰斗機還多了轟炸機、攔截機、運輸機等。然而現代空戰,大多數國家已經不再使用攔截機,而是使用戰斗機來完成攔截機的任務。現在更多使用防空導彈和戰斗機來取代攔截機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