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美國海軍核攻擊潛艇SSN-777北卡羅來納號在日本東京灣出現。該潛艇屬於最新型的弗吉尼亞級第4艘艇,也是美國海軍主力型核攻擊潛艇,該型潛艇目前仍在不斷建造服役。
美國國防部長阿什頓·卡特日前在一個防務論壇中發表講話,聲稱中國和俄羅斯是世界“潛在的威脅”。此外,卡特還重拾南海話題,聲稱美國將繼續在南海巡航,並將派遣“最先進和最尖端”的武器和戰艦到亞太地區,並對太空、網絡、導彈防御和電子戰等領域進行投資,以應對中國的相關舉動。
在冷戰結束后20多年的今天,再次聽到美方高官把當前中俄美關系與30年前裡根時期的冷戰狀態相比,著實讓人驚訝。正如媒體所問,美國是否下定決心對華發難,會否重演冷戰沖突。
其實,卡特先生的講話,再次展示了美國對華政策的兩面性,暴露出美國決策者在對待中國崛起的政策選擇上的矛盾和糾結。
一方面,美國認識到“無論美國軍隊、經濟有多強大,美國不能夠單槍匹馬地解決世界上所有問題”,認識到中國在維護世界和平、穩定和秩序中不可或缺的關鍵作用,認識到中美合作對提升美國國家利益的正面作用,公開表態歡迎一個強大、和平和繁榮的中國,不認同守成大國和新興大國必將發生沖突的“修昔底德陷阱”,相信美中兩國有能力管控好分歧。
但另一方面,美國則在安全、軍事、經濟和外交等方面對中國進行防范、牽制甚至遏制。
盡管美國官方多次聲稱其“亞太再平衡”戰略不是針對中國,但自從該戰略實施以來,包括中國在內的大多數國家都看得很清楚,該戰略“對沖中國影響力、壓制中國發展”的一面遠遠大於與中國合作的一面。
事實上,美軍正在加快針對所謂的中國“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的軍事部署,增強從海上、空中和水下向亞太地區投射力量的能力,包括部署較新的“裡根”號航母替換部署至該地區的“華盛頓”號航母,部署最新的兩棲攻擊艦,向日本增加部署2艘“宙斯盾”驅逐艦,以及將所有3艘“朱姆沃爾特”級最新型隱身驅逐艦以太平洋艦隊所在地區為母港。
根據五角大樓的計劃,到2020年,美國海軍及海外空中力量的60%將以太平洋地區為母港。此外,美軍還加強了與地區盟友和伙伴舉行各種演習,包括與日本進行的以中國為假想敵的所謂“奪島、登島”演習。
自美國實施新的亞太戰略以來,東亞地區過去比較平靜的海洋爭端開始不斷升溫。美國的這些行為,也助長了一些國家挑舋中國的底氣。
美國方面公開做出“亞太再平衡”戰略並非遏制中國、與中國建立積極和具有建設性的關系是“亞太再平衡”戰略的一個重要環節等表態,顯然與它的實際行動有些背離。我們有理由指出,美方的有關行為和意圖應該更加光明磊落和坦蕩透明,起碼與公開表態言行一致。
正如卡特先生在演講中所說,中美不是“零和關系”。我們希望放棄遏制中國的冷戰思維后,美國可以不再那麼糾結。(是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 張軍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