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專題策劃>>典型>>弘揚“兩不怕”精神模范連>>新聞聚焦
人民網>>軍事>>正文

英雄的連隊血性的兵

第12集團軍“弘揚‘兩不怕’精神模范連”建連育人紀事

巴紅升、李懷坤、凡春龍、應學良、顧睿

2015年11月11日10:41  來源:人民網-軍事頻道  手機看新聞

“王杰的槍,我們扛﹔王杰的歌,我們唱﹔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東方露白,起床號響,南京軍區第12集團軍某裝甲旅王杰生前所在連隊官兵,步履鏗鏘,歌聲嘹亮,將這首英雄贊歌《王杰的槍》傳唱至今。

斗轉星移五十載,英雄血脈不割斷。一茬茬連隊官兵用英雄精神固本培元,鍛造官兵血性膽氣,比拼面前爭第一、苦累面前不皺眉、生死面前豁得出,先后榮立集體一等功1次、集體二等功11次、集體三等功9次。今年2月,南京軍區授予該連“弘揚‘兩不怕’精神模范連”榮譽稱號。

半個世紀的歲月洗禮,不變的是血脈傳承,變的是素質本領。記者在該連採訪時深切感受到,不管時代如何發展,“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依然閃耀著光芒,散發出永恆的魅力。

苦累面前不皺眉,生死關頭豁得出。

連隊用“兩不怕”精神凝魂聚志——

激揚敢涉險不懼死的血性膽氣

在地雷埋設課目考核現場,一名下士運鍬如飛。突然,他的雙手被東西扎了一下,血流不止,可他絲毫沒停。比武結束時,鮮血把鍬柄都染紅了……在連隊,李俊這段比武的錄像經常放給新戰士看。

誰能想到,比武場上的“驕子”,曾是一名“嬌兵”。

李俊家境富裕,打小嬌生慣養。剛分到“王杰班”時,他高興地在電話裡向媽媽報喜,自己分到了英雄連隊。

“跑死的是步兵,累死的是工兵。”頭一天參加基礎訓練,就讓李俊嘗到了這句話的真正含意。“這簡直不是人呆的地方!”給媽媽打電話時,李俊當初的熱情一落千丈,開始懊悔當初的選擇,時常以“肚子疼”、“不舒服”等為由躲避訓練。

一次,全班在堅硬的山地上組織戰術訓練時,李俊又假裝腳踝關節扭傷想溜號。副班長熊嚴當著大家的面問李俊:

“你是哪個班的?”“王杰班的。”

“你會講幾個王杰的故事?”“知道不少。”

“你知道老班長王杰是一個怎麼樣的人?”“是我們學習和崇拜的英雄!”

“那你應該怎麼做?”

李俊無語了。那以后,李俊有了脫胎換骨的轉變,不再叫苦喊累,一到訓練場就像上足勁的發條,虎氣十足。入伍第二年,他就被連隊樹為訓練標兵。

“小綿羊”上不了戰場,“萌寶寶”打不了勝仗。針對部分90后戰士身上存在的“驕嬌”二氣,連隊堅持用“兩不怕”精神為他們“補鈣壯骨”,把一塊塊普通的“鐵”,鍛造成堅硬的“鋼”。

平時訓練不惜身,戰時沖鋒不惜命。旅長張永剛自豪地介紹,這個連隊官兵有著鮮明的特點:手繭厚、傷疤多、臉龐黑,這一特殊“顏值”,就是連隊官兵最靚的“特色名片”。

工兵爆破是“坐在火藥桶上的專業”,左腳踩著艱苦,右腳踏著危險。但在連隊官兵眼裡,越是身處險境,越能錘煉堅強意志﹔越是直面生死,越能彰顯男兒血性。

班長孫建碩就是一位“常在鬼門關考試的人”,入伍13年40余次執行排爆任務。

一次夜間實彈演習,有3發未爆彈急需排除。當時,演習地域環境生疏、能見度很低,新彈種排爆風險很大。危急關頭,班長孫建碩習慣性地第一個站出來“請戰”。

這次,指導員張威卻猶豫了。孫建碩是全旅地爆專業的“技術大拿”,按理說,孫建碩上最保險,可張威心裡清楚,孫建碩的妻子再過兩個月即將分娩,這個時候出不得任何情況。

“指導員請放心,保証完成任務!”孫建碩態度堅決。忙了近4個小時,才將啞彈成功轉移誘爆,現場炸出了一個深3米、直徑約4米的大坑。

苦累面前不皺眉,生死關頭豁得出。連隊官兵在急難險重任務面前,次次干得出彩,回回贏得喝彩。

去年6月,在“跨越-2014•朱日和A”集中檢驗評估期間,旅主攻方向有一段縱深200多米、障礙密集的“坦克死亡地帶”。戰斗進程中,連隊臨時組成“黨員突擊隊”快打猛沖、連續破障,在抵近“藍軍”防坦克壕時,工程機械突然“戰損”。

緊急關頭最能檢驗血性膽氣。突擊隊員拿起鐵鍬展開人工作業,鍬柄挖斷了就用手刨,最后,比預定時間提前10分鐘完成作戰任務。演習復盤講評時,連隊受到總部導演組點名表揚。

翻開連史記錄本,記者看到一組數據:近10年來,連隊先后60余次完成重大演訓排爆任務,22次協助軍地銷毀廢舊彈藥,13次執行抗洪搶險、抗擊雨雪冰凍災害和火災救援任務。

要練就練強中手,要當就當刀尖子。

連隊用“兩不怕”精神砥礪精兵——

鍛造武藝強素質硬的勝戰本領

“藝高人膽大,武精士氣足!”這是集團軍領導對連隊下士林永平的由衷贊譽。

去年4月,集團軍首次組織某型掃雷車實打實爆訓練考核。由於該車是老式裝備,性能不穩定,危險系數高,現場被抽到的第一家單位卻請求推遲考核。

戰場上時間不等人,誰敢第一個吃“螃蟹”?此時,林永平站了出來,要求上頭陣。

隻見林永平熟練駕駛機爆掃雷車向目標地域前進,瞄准、點火、發射,動作一氣呵成,伴隨“轟!轟!”巨響,600公斤的炸藥帶像長了眼睛一樣在炸點顯示位置“開花”,現場響起熱烈掌聲。

掃殘破障當先鋒,武藝不精路難通。這些年,連隊堅持把超越自我、強於對手作為抓訓練礪精兵的根本准則,立起“三個鐵規矩”:訓練內容一個不漏,訓練強度一成不減,訓練人員一個不落。

今年上半年,旅共有兩人因訓練成績突出火線立功,這兩人全部來自“弘揚‘兩不怕’精神模范連”:下士李俊參加集團軍考核比武獲綜合第一榮立三等功,列兵張俊輝在輕武器實彈射擊中打出唯一一個50環榮立三等功。

要練就練強中手,要當就當刀尖子。在連隊官兵眼中,沒有絕對的“優秀”標准,隻有更快、更高、更強,他們一次次把訓練成績“歸零”,不斷向新的高地發起沖擊,做到戰士人人有“絕活”、干部骨干都當“多面手”。

30多年前,數學泰斗華羅庚在參觀連隊時,題詞勉勵官兵“立志做一個現代化王杰”,激勵著一茬茬官兵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本領。

連隊一班人感到,“一支步槍、一杆梭鏢,拳打腳踢拼刺刀”的時代早已經過去,如果僅滿足於簡單機械的操作,即使手上的老繭用尺子量,流下的汗水用臉盆裝,也打不贏現代化的戰爭。

2012年5月,連隊裝備某新型火箭布雷系統,全套車組一次布雷有近100道程序和指令,面對全新的信息化指揮終端,官兵一時間感到無從下手。

沒有教材資料,他們就自己動手查資料、研機理、編教案,沒有技術骨干,他們請院校專家上門輔導,協調廠家技術人員現場指導。

經過一個多月的集中攻關,形成了一份操作說明、一本維修指南、一套教學教案、一部輔導錄像“四個一”成果。同年10月參加實兵對抗演習,圓滿完成模擬布雷任務,實現當年列裝當年形成戰斗力。

年初皖東,又是一場考驗!

“聯合行動-2015B”演習中,3公裡寬的進攻正面上,布設著3000多個爆破點,坦克和步兵分隊穿插其中,危險系數很高。

隻見連長王光照手持遙控爆破器,隨著他輕擊鍵盤,一會兒顯示雷場,一會兒顯示單爆,一會兒顯示排爆,如同一個高超的樂手在彈奏美妙的樂曲,流暢自如。

這是連隊自行革新的“工兵地爆分隊控制爆破分類系統”,它集信息採集、電路集成、數據處理等多種功能於一身,解決了以往炸點顯示人工操作危險系數大,起爆效率低,難以全天候控制的問題,被官兵譽為“萬能起爆器”。

磨礪“一劍封喉”硬功夫,爭當永不卷刃刀尖子。近10年來,連隊先后50余次出色完成演訓任務,103人次被旅以上評為“專業技術能手”和“優秀‘四會’教練員”,6人被總部、軍區表彰為“全軍優秀指揮軍官”“何祥美式愛軍精武標兵”。去年底,連長王光照榮獲集團軍工兵專業比武第一名,受到軍區表彰。

素質提升“大課堂”,育人成才“夢工廠”。

連隊用“兩不怕”精神培育官兵——

營造筑夢追夢圓夢的“大磁場”

“感謝連隊黨支部對我兩年來的教育培養。我現在南京市江寧區一家大型公司擔任職員,月薪6000多元,無論走到哪裡,我都會把老班長的‘兩不怕’精神帶到哪裡……”這是前不久,去年退役老兵曹夢偉寄給連隊黨支部的“報喜信”。

兩年前,江西籍戰士曹夢偉是獨子,從小嬌生慣養,抱著輕輕鬆鬆混兩年就回家的念頭來到了部隊。

“每個人心中都有向上的種子,隻要有條件就能生根發芽。”指導員張威發現后,帶著他來到連隊“榮譽牆”前,給他講每一面獎旗背后的故事。

曹夢偉看到連隊取得的一面面鮮紅的錦旗,聽著一個個感人的故事,逐漸明白了:沒有人一開始就是成功的,成績是靠長期摔打磨煉換來的。

此后,曹夢偉主動加大訓練強度。在新兵營組織的比武中,他奪得了戰術基礎動作第一名,名字也寫在了連隊榮譽欄裡。去年底,曹夢偉退伍前,被連隊推薦評選為“優秀士兵”。

連隊就像一個育人大熔爐,一茬茬來了,又一茬茬走了,來時是塊普通的“鐵”,走時煉成堅硬的“鋼”。該旅政委張振東介紹,連隊融入了“兩不怕”精神之魂,植入了“聽黨話、跟黨走”的紅色基因,積極營造心中有夢、勇於追夢、敢於圓夢的“大磁場”,讓訓練場成為官兵實現人生價值的“夢工廠”。

“雖然沒有在地方上大學,但在連隊,我們同樣上了一所人生大學!”孿生兄弟鄧國榮、鄧國亮向記者講起了他們的“強軍夢”。

2013年,兄弟倆以同一分數考上同一所大學、同一個專業,卻同時決定放棄上大學機會,一起參軍來到“弘揚‘兩不怕’精神模范連”。

兄弟倆被王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革命精神深深震撼,訓練場上虎勁十足。去年6月,在赴內蒙古荒漠草原參加跨區對抗演習中,兄弟倆被連隊賦予掃殘標示障礙任務。

面對惡劣的戰場環境,兄弟倆毫不畏懼,爆破雷場、開辟通路、掃殘破障……演習結束,鄧國榮、鄧國亮雙雙被表彰為軍事訓練先進個人。

強軍“大目標”,管住“小九九”。針對新一代官兵價值追求多樣的實際,連隊注重引導官兵把個人夢想融入強軍實踐,在走出“小我”中成就“大我”。

去年6月,下士周聖凱就面臨著一個艱難抉擇:連隊即將奔赴內蒙古參加跨區對抗演習,這就意味著,即將到來的士兵考學無法參加。

周聖凱帶著“軍官夢”來到部隊,一有時間就看書學習給自己“充電”。按他的預選成績,隻要發揮正常,上軍校是板上釘釘的事。

由於年齡偏大,這是他最后一次考軍校機會。一邊是父母的期盼和自己的夢想,一邊是組織的需要和軍人的職責,周聖凱猶豫了。

連隊打算安排他留下來參加考試,但周聖凱心裡清楚,自己是連隊訓練骨干,這個節骨眼上正需要他。

“考軍校是大事,打仗的事更大。”在連隊官兵奔赴演習場的那天,周聖凱打著背包出現在戰友們眼前。

育人成才“大熔爐”,支部就是“主心骨”。在“弘揚‘兩不怕’精神模范連”,黨支部“一班人”注重用真情關愛凝聚官兵,用清風正氣傳遞“正能量”,連隊成了一塊育人成才的“沃土”,先后涌現出了“理論宣講骨干”王超、“信息網絡達人”李明賽等。

據統計,近6年來,連隊4名主官全部提升,平均每年至少有1名黨員骨干被保送提干或考入軍校,公平公正選送學兵37人,發展黨員42人,考學提干13人,30多名退伍兵進了新農村“兩委”班子和當地發家致富的“領頭羊”,連隊呈現出正氣充盈、陽光和諧的的育人“磁場”。

聽令守規迅如雷,鋼打鐵鑄見品格。

連隊用“兩不怕”精神正風樹形——

把好樣子立在人民群眾心坎上

今年4月起,一場“萬名民警學王杰”活動,在連隊駐地徐州市蓬勃開展。近萬名警員分批次參觀王杰烈士事跡陳列館,接受王杰精神洗禮。

像這樣的學習活動,半個世紀以來在徐州市各行各業從未間斷。

學王杰,其實是在“考”英雄生前所在連隊官兵。

連隊官兵清楚地知道,作為王杰傳人,每一個“我”,其實都在映照著英雄的樣子,折射著英雄的精神。已經犧牲50年的老班長,之所以仍然具有這麼強烈的吸引力,就是因為他舍身一扑的樣子,永遠定格在人們的腦海,成為民族精神的標高。

老百姓看軍隊怎麼樣,就看每個軍人怎麼樣。

2010年8月,徐州市公安局的求助電話打到了連隊。原來,一處工地上挖出一枚長1米、直徑40多厘米的戰爭年代遺留的炸彈。彈體鏽蝕嚴重,因不能辨認彈種,幾家排爆單位不敢接手。

連隊邊報告邊行動,時任“王杰班”班長楊瑞旺和戰士王意錦火速趕到。他們先用電雷管、炸藥制作了起爆器,再小心翼翼地靠近炸彈,用膠帶將起爆器纏繞在彈體上,穩穩接好線,緩慢撤離……

隨著“嘭”的一聲巨響,險情順利解除。公安局一位領導問:“你們看上去挺鎮定,心裡真的不怕嗎?”楊瑞旺說:“我們不怕,也不能怕,事關群眾生命安全,哪怕光榮了也值得!”事后,這位公安局領導將此事反復提及,用以教育身邊民警。

故黃河是徐州的一條懸河,橫穿徐州城區,歷史上多次決口,污物散發的臭味經常飄到居民家中,令居民不勝其擾。

徐州市決定開展清淤行動。在清理其中老大難段“龍須溝”時,因河水未抽干,工程機械進不去,隻能靠人工清理。正是二月天氣,河面上依然寒氣逼人。地方參與清淤人員手扶鐵鍬,望河興嘆,沒人願意下水。

市領導第一個想到向王杰生前所在部隊求助。“弘揚‘兩不怕’精神模范連”官兵到達現場后,挽起褲腿赤腳跳進污泥裡,鍬鏟、盆端、肩扛、手掏,一干就是3天。刺鼻的氣味讓官兵們連飯都咽不下,干部骨干就帶頭吃。周邊居民感動了,自發參與到清淤行動中。

好樣子不僅體現在危急時刻,更體現在一點一滴中。不論是執勤、施工,還是演習、救援,連隊始終保持人民軍隊的過硬作風。

今年初春運期間,連隊50余人奉命參加徐州火車站安全警衛任務。官兵們住帳篷,吃盒飯,執勤間隙當志願者。看到是王杰部隊的兵,遇到困難的旅客紛紛上前請求幫助。

那段時間,火車站廣場到處是連隊官兵忙碌的身影,大家平均每天工作14個小時以上。路過的人們紛紛點贊:“不愧是人民的子弟兵!”春運結束后群眾發現,在廣場上住了10多天時間,連隊官兵竟沒有留下一片紙屑。

連隊官兵數十年如一日,把軍人的樣子樹在老百姓的口碑裡,樹在時代的風尚裡。

多年來,連隊相繼資助了徐州、邳州等地上百名失學兒童,並將此作為連隊的傳統,每當老兵退伍,都要將資助對象交接給其他官兵。很多受助學生在畢業后選擇了支教、做志願者,他們紛紛表示要把這份正能量傳遞下去。

這幾乎是一張無處不在的“名片”:數十年來,一代代官兵樹立軍人樣子,始終引領著人民群眾對弘揚傳統美德、倡導文明風尚的主流價值追求。“王杰中學”“王杰儲蓄所”“王杰派出所”等一大批學習王杰先進單位挂牌成立,形式多樣的學王杰活動像春潮一樣,遍及淮海大地。

如今,在“弘揚‘兩不怕’精神模范連”官兵與時俱進影響帶動下,“兩不怕”精神已融入徐州改革發展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內化為“有情有義、誠實誠信”的“徐州精神”重要內涵。

分享到:
(責編:黃子娟、閆嘉琪)

相關專題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