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第39集團軍組織的一場實兵演習中,作戰參謀們標圖作業量明顯增多——他們根據每個作戰進程中所獲情報,及時標繪更新出一張張動態戰場態勢圖。這種讓戰場實時態勢成為指揮員指揮作戰依據的做法,是他們按實戰標准練兵的新變化。
“此次演習,情報偵察對抗貫穿演習全程。”該集團軍領導介紹說,以往類似的實兵演習中,參演部隊習慣將主要精力放在按計劃完成既定作戰任務上,對戰場態勢的變化大都停留在依據導演部通報做好數據統計的層面,導致一些部隊在實兵對抗后期仍沿用戰斗初期的戰場態勢圖,從而陷入“一張態勢圖打到底”的怪圈。
動態戰場態勢助參演部隊打“明白仗”。此次演習,參演雙方無論進行到哪個作戰進程,都要利用無人機、偵察彈、特戰分隊等情報偵察力量,獲取對方准確情報﹔指揮員每次下達作戰指令前,必須依據己方繪制的最新戰場態勢圖進行研判,而后指揮所屬部隊依令而動、按圖打仗﹔演習考評階段,導演部在對參演雙方各項指標量化打分時,將參演雙方戰場態勢圖更新是否及時准確,指揮員按圖打仗意識和能力表現等內容一並納入考評體系。
記者在演習現場看到,戰斗打響后,參演雙方參謀人員每次根據指揮員的作戰指令擬制下發作戰文書前,都要先根據己方獲知的情報完成戰場態勢圖的標繪更新﹔偵察對抗中,參演雙方各種情報偵察力量告別了“一戰定乾坤”的固有模式,他們通過反復交手過招,使充滿“迷霧”的膠著戰場漸漸變得清晰。
情報偵察貫穿演習全程,參演雙方作戰行動更加科學高效。據了解,歷時5天的實兵演習中,參演雙方共組織情報偵察對抗20余次,繪制更新戰場態勢圖40余張。參演雙方指揮員指揮作戰能力、參演部隊遂行作戰任務能力均得到大幅提升。(牛輝 崔鴻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