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
人民網>>軍事>>正文

空政文工團創作員、著名劇作家閻肅:時代歌者的追夢人生

黃子娟、張力、查良帥

2015年11月24日08:32  來源:人民網-軍事頻道  手機看新聞
空政文工團創作員、著名劇作家閻肅
空政文工團創作員、著名劇作家閻肅

千年歷史,百年人生。一個人如何造化時代而不被時代淹沒?一滴水如何融入大海又不被大海吞噬?這是歷史課題,更是人生課題。

有一個老人,年逾85依然從事著人類最年輕的事業,他以心為鏡、以身為范,在巍巍藝壇獨樹一幟、追夢至今﹔

有一位軍人,從藝65載依然沖鋒在主旋律文化一線,他以筆為槍、以墨為盾,書寫著一曲曲鐵骨錚錚的強軍戰歌﹔

有一名黨員,白發蒼蒼依然不忘初心愛黨報國,他以念為針、以情為線,窮盡一生編織著一面永不褪色的紅旗。

他,就是閻肅,空軍政治部文工團創作員、著名劇作家。

此刻,當我們提及這位老人時,他做總顧問總策劃的“9.3”晚會的旋律還在人們思緒中回響,他做《星光大道》嘉賓時的精彩畫面還在電視屏幕上閃爍,他編劇的民族歌劇《江姐》正在四川各地巡演熱映。

然而,就在此刻,這位老人卻因勞累過度突發腦梗,靜靜地躺在醫院病床上,至今已昏迷50余天。

哲人說,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一個人的精神可以無限。閻肅睡著了,但他的生命卻早已伴隨他的作品,融入這個偉大時代的滾滾洪流,與中華民族奮力前行的每一個音符一起躍動......

“回顧這一生走過的路、經過的事,我發自內心地感激黨的關懷。如果沒有黨的思想引領,我這一生的命運就會重重地改寫......”從藝六十五載,閻老始終——

胸懷中國心 書寫中國夢

“爸,您有沒有什麼一直想干而沒干的事呢?”

“沒有。”

“那有沒有什麼遺憾呢?”

“沒有。”

“怎麼可能呢?一輩子都沒有遺憾?”

“真沒有,因為我從來就沒有自己非要干什麼,一直都是組織讓干嘛就努力把事干好。”

這是閻肅昏迷前,與兒子在空軍總醫院的對話。沒過幾天,閻肅安詳地“睡”了,至今未醒。

的確,閻肅一輩子都在“聽招呼、跟黨走”。

入院前十天,閻肅還在擔任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型文藝晚會《勝利與和平》的首席策劃和首席顧問。他激情滿懷、不辭辛苦地與演職人員一起歷時近6個月、數十次修改彩排,最終為全世界觀眾呈現了一台主題鮮明、氣勢恢宏的文藝晚會。

“抒肝膽,聚風雷,問人生啊能幾回,大別秦嶺雲濤吼,至今澎湃贊軍威。”今年八一期間,抗戰勝利70周年獻禮電影《百團大戰》全國熱映,而影片主題歌《丹心擁朝暉》便是由閻肅作詞。這首歌的作曲、總政歌舞團原團長印青評價道:“渾厚雄壯的歌詞寄托了閻老拳拳愛國心,贊頌了中國在抗日戰爭中流砥柱作用,一經推出便廣受好評。”

究竟是一股什麼樣的力量讓耄耋之年的白發老人對藝術滿懷激情、對祖國奮力謳歌?翻開閻老的人生閱歷就能找到答案,正是對黨對人民的絕對忠誠,讓他打心底認為“國家好他就能好”,從骨子裡都認為“自己是組織的人”。

哲人說,信仰就是生命車。一個人有什麼樣的信仰,就會選擇什麼樣的人生,就產生什麼樣的行為。閻肅的一生,猶如一架在信仰驅動下的生命之車,從五四運動后國人的救亡圖存,駛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每個人都有選擇信仰的自由,閻肅的信仰也並非從天上掉下來。作為忠實天主教教徒的父母,大概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的兒子以后會成為一名堅定的共產黨主義戰士。

閻老從小受洗,身上點過聖水。在重慶一家教會學校讀過5年書,原本學校准備把他推薦到高級修道院學習天主教,當作未來的“教父”培養。可是,閻肅后來的路卻與此漸行漸遠。

1946年,那是一個“追求進步就是民心所向”的年代,閻肅考取南開中學。在那裡,他如飢似渴地閱讀五四運動以來的新詩、老舍的戲劇、巴金的小說,最令他心馳神往的是紅色延安傳來的先進思潮。之后,他參加一系列進步學生運動,讀《共產黨宣言》《新民主主義論》,慢慢成為地下黨外圍組織的成員。

用閻肅自己的話來說,“我對共產黨最朴素的心理就有了”。懷揣一顆朴素之心,他投身歷次“反飢餓、反內戰”游行,盡管鎮壓人員掄著帶鐵釘的大棒子,盡管流血犧牲沖突不斷……

忠誠信仰的底色,在一次次洗禮與實踐中沉澱加深。最終從朝鮮戰場的戰火中歸來的閻肅,如願入黨、參軍,成為一名光榮的軍隊文藝戰士。“今生跟黨最光榮,為黨工作是使命。”一顆為黨奉獻一生的火種,自此點亮了他的人生。

談及閻肅的信仰,著名軍旅作家王樹增動情地說:“半個世紀之前,閻老擎出一面紅旗,此后,他用畢生的心血來繡,一針一線,一生一世。”的確,信仰的紅旗需要信仰者用一生的心血去編織。

在中國共產黨90余年的風雨歷程中,扛不起沉重旗杆,棄旗而去的並非沒有﹔抵不過利欲的誘惑,摔旗反戈的也有人在。而閻肅始終不忘為擎起大旗、高歌前行。

為紀念建黨70周年,他創作歌劇《黨的女兒》,恰逢蘇聯解體、東歐劇變,有人勸他要慎重,可他非但沒有動搖信念,反而激情創作,十八天完成劇本。

總政歌劇團原團長、該劇作曲王祖皆說:“天命之年,三天一場戲,沒有堅定的信念,沒有飽滿的熱情,是完成不了的。”后來,該劇榮獲全國文藝最高獎“文華獎”,還被選作新中國成立五十周年國慶彩車巡禮劇。黨和國家領導人觀看后稱贊:“《黨的女兒》給我們上了一次生動的黨課”。

入黨前,閻肅認為共產黨了不起,崇拜黨﹔入黨后,覺得自己離黨員的要求差得挺遠,凡事以共產黨員的標尺丈量自己。一生榮耀滿身,卻對“空軍優秀共產黨員”情有獨鐘,獲獎時“激動不得了”。

很多年前的一天,正逢閻肅兒子閻宇性格叛逆期,爺倆同看新聞節目時發生過一次爭執。閻宇指著電視裡一條新聞:“閻肅同志,你堅持看了這麼多年新聞,這條新聞你不覺得假嗎?你真信嗎?今天就咱爺倆,您就說一次真話。”閻肅面對質問突然大吼一聲:“我說的就是真的,人前人后我說的都是真的!”閻宇事后回憶:那一刻,父親就像被錯怪的孩子,恨不得掏心窩給人看。

這次住進重病監護室之前,他特別對兒子強調:不管我遇到什麼情況,不准你們跟組織上提一點要求,我把這一生完全徹底地交給組織,組織上已經給予我的太多,我卻回報的太少。

“對黨,要感恩一生一世,更要回報一生一世”。肩負救亡圖存、民族復興的歷史擔當,秉承堅貞不渝、自強不息的中國精神,閻肅以及他那一代藝術家和革命者,對黨對國家對民族的大忠大愛、大情大義,立起了那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好樣子!

“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至今言猶在耳。它猶如一把精神火炬,時時讓我有一種情感的燃燒和心靈的悸動。”受延安文藝座談會感召從藝到去年文藝座談會提出“風花雪月”,閻肅一生——

擁抱大時代 唱響強軍歌

2014年,閻肅受邀參加文藝工作座談會,作為軍隊代表發言。會前,閻老同軍隊文藝工作者說,“我不念稿子”。大家甚是疑惑,這麼重要的會議發言不念稿子,會不會有些離譜?

誰知到他發言時,語出驚人:“我們也有風花雪月,但那風是‘鐵馬秋風’、花是‘戰地黃花’、雪是‘樓船夜雪’、月是‘邊關冷月’。就是這種肝膽、這種魂魄教會我跟著走、往前行,我願意為兵服務一輩子!”

聽過閻肅發言,全場響起會心的笑聲。大家一致贊同:“這是強軍的風花雪月,軍旅文藝工作者,應該主要圍繞強軍目標做自己該做的事情。”

如今一年過去,閻肅的“風花雪月”已成為強軍文化的“風花雪月”,和他許多軍旅作品一樣,為全軍將士啟智加油。看似信手拈來的“風花雪月”,實則蘊含著閻肅長期以來對黨的文藝方針的深刻領悟,凝結著他對軍旅生涯的深厚情感。

1959年,領導派年輕的閻肅下連當兵。他成天種菜澆水,心存不解,唉聲嘆氣。后來他主動“靠上去”,與飛行員、機務人員打成一片,不亦樂乎。代理指導員期間,他一次次看到戰鷹呼嘯升空,地勤戰友的心也隨之懸在空中,慢慢的,他感悟到基層官兵的責任與艱辛。

有一次,一架戰機遲遲未歸,閻肅看到大家“心都在天上”,突然得到靈感,把當兵一年的積累付諸筆端,很快創作出《我愛祖國的藍天》。

這首歌,經他的老戰友、著名作曲家羊鳴譜曲后一炮走紅,至今仍是空軍傳唱度最高的歌曲之一。2009年,三十四國空軍代表團和一百五十多國駐華大使參加“空軍和平與發展國際論壇”,許多外國空軍友人都會唱《我愛祖國的藍天》。

抗美援朝戰爭期間,閻肅奔赴前線。當他看到滿山遍野的烈士墓碑朝著祖國方向,他落淚了:是什麼力量支撐他們遠離故鄉、戰死他鄉?戰場歸來,他做了人生最重要的一次決定:參軍報國,至死不渝。

親歷“過去的戰爭”,走近“現代戰場”,閻肅說:我離戰場越近,創作就越有生命力。

在空軍首長支持下,閻肅先后去過航空兵師作戰室,登上過預警機跟隨訓練任務,在演兵場、指揮所感受作戰氛圍……據統計,閻肅一生中創作1000多部(首)歌詞,有三分之二是軍旅題材。空政文工團團長張天宇感嘆說:在人民空軍發展壯大的每一個重要階段,都有他的作品在紀錄和傳唱。

“樓船夜雪瓜洲渡”,描寫的是1161年深秋,南宋軍隊痛擊入侵金兵時的情景。“樓船”與“夜雪”便有了金戈鐵馬、誓死衛國的意境。1964年,閻肅為寫《雪域風雲》去西藏採風,同樣體驗了當代軍人的“風雪”堅守。

當時是12月中,閻肅跟隨空政文工團創作隊一路顛簸18天,到了海拔四五千米、零下40多度的目的地。極度寒冷加上高原反應,讓他死去活來,多呆一天都是難熬。

他心想:除此之地再無任何地方能叫“艱苦”了吧。可是第二天,當他得知一位戰士來了兩年多,臉上起斑,眼睛雪盲,他不由地給戰士深深敬了個軍禮,說:“你真是英雄!是真正的英雄!”閻肅后來坦言:這次高原經歷,讓他更加堅定了為兵服務的使命。

閻肅與空政文工團作曲家姜春陽合作的《軍營男子漢》鼓舞了一代官兵。八十年代末,閻肅在遼東半島軍營交流中,有戰士說:“為什麼說我們是‘傻大兵?’發生災難時會想起我們,說我們是最可愛的人,可平常怎麼就成了‘傻大兵’?”

當時,我國正處在一個經濟轉型、觀念解放的初期,有的人下海經商發財,有的人一夜成名。對於條件相對艱苦、待遇相對較差的軍人,許多人認為“太虧”“不值”。

“我必須要為戰友們撐撐腰、壯壯氣!”閻肅連夜創作,以一名戰士獨白,闡述從軍光榮、當兵不悔的豪情。“我來到這個世界上沒有想去打仗,只是因為時代的需要我才扛起了槍﹔失掉多少發財的機會丟掉許多夢想,扔掉一堆時髦的打扮換來這套軍裝。”

這首歌,反映了改革開放初期官兵精神風貌,唱出了軍人士氣,唱出了軍營底氣。總政宣傳部藝術局原局長秦威評價道:“國家意識、軍隊意識、空軍意識,在閻老的腦海中是根深蒂固的。”

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李谷一對閻肅深情贊譽:閻老是位可敬可愛朝氣蓬勃的藝術界老前輩。他是文藝界的驕傲,他為新中國文化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閻老坦言:“自己創作這麼多部隊歌曲,是時代推著、責任推著,也是感情在推著。”

幾十年來,閻肅上高原、下海島、走邊防,幾乎走遍空軍部隊,為官兵講課輔導,培養文藝骨干,創作百余首軍歌、師歌、團歌,深受官兵愛戴歡迎。他也先后被評為空軍優秀文藝工作者,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被譽為“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

“文藝隻有植根現實生活、緊跟時代潮流,才能發展繁榮﹔隻有順應人民意願、反映人民關切,才能充滿活力。”閻肅對習主席在文藝座談會的講話深表贊同:把人民滿意、官兵滿意作為最高標准,把服務部隊、服務官兵作為基點歸宿。

京劇《紅岩》創作中,有這樣一個場景:在重慶渣滓洞一間黑咕隆咚的牢房裡,閻肅作為編號3841的“囚犯”雙手被反銬,戴著沉重的腳鐐坐在老虎凳上,當捆綁的腳下加到第二塊磚時,他兩條腿的筋都快要繃斷了……

為使《江姐》貼近真實,他和同事們兩下江南、三進川東,走訪了幾十位尚在的地下黨員和革命志士。歷時兩年實地採風、數十次創作修改,又經過一年多排練,1964年《江姐》一經問世,數百家文藝團體相繼上演,毛主席觀看《江姐》后,在中南海親切接見了閻老。

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戲劇評論家季國平說,如今《江姐》已經5次復排,產生的影響遠遠超出一部歌劇所能帶給人們的審美體驗和心靈震撼,以江姐為代表的大批中國共產黨人所展現的紅岩精神,已經成為民族精神不可或缺的部分,鼓舞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

一首歌、一部劇,能作為一個時代的記憶留存下來,源於創作者對大時代的深刻把握和熱情贊美。從建國50周年晚會《祖國頌》到建國60周年晚會《復興之路》,從建黨80周年晚會《歲月如歌》到抗戰勝利70周年晚會《勝利與和平》,閻肅一生擁抱大時代、唱響主旋律,直到昏迷前的最后一刻。

據閻肅家人回憶,閻老病重住院后,還惦記著幾件未了的心事:今年春晚的“魂”還沒找到﹔空軍歌劇《守望長空》還有幾處需要商榷﹔一位新人找他修改的作品還未改完......

“堅持以道德‘厚度’提升藝術‘高度’,強化人品重於文品、立德先於立言。”自小深受優秀傳統文化滋養熏陶,秉承中國文人“文以載道、身為世范”的士大夫精神,閻肅一生——

堅守赤子情 傳承民族魂

有人說,二十一世紀的藝術是人工的藝術,炫目而冰冷。而閻肅的藝術是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藝術,簡單溫暖、蒼勁有力。正如鋼筋水泥固然可建廣廈萬千,但黃土滄浪才能問得生命源泉。

在閻肅的生命源泉中,中華傳統文化是一汪深邃的清泉。這就是為什麼直到病重,他還惦念著讓外孫和外孫女一天背一首唐詩,一天寫一篇毛筆字。閻宇說,幾十年來,熟背唐詩宋詞幾乎成了老爺子的家訓。

與閻肅有長期合作的中央電視台副總編朱彤介紹,閻肅作品中體現出的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應該出於他的自覺追求,是在深入研究和長期思考之后外化出來的一種風格。他的作品是民族文化與時代精神的疊加。

“紅岩上紅梅開,千裡冰霜腳下踩,三九嚴寒何所懼,一片丹心向陽開......”國家文化部原副部長陳曉光認為,《紅梅贊》是閻肅根植深厚傳統文化土壤,種出的一株迎風傲雪的紅梅,他用現實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情懷關照現實生活,使人們靈魂深處生長出忠貞不渝、傲霜怒放的鋼鐵風骨。

1993年,閻老借用川劇《白蛇傳》中的“慧眼”,巧妙地創作了一首“打假”歌《霧裡看花》,由那英演唱,風靡一時,成為每年“3.15”晚會保留曲目。“閻老有深厚的傳統文化功底,他尊重傳統、敬畏傳統、繼承傳統,同時,在此傳統基礎上結合時代需求善於創新。”國家京劇院院長張凱華說。

好的文藝作品是藍天上的陽光、春季裡的清風,啟迪思想、溫潤心靈、陶冶人生。在文化強國的感召下,由閻肅主講的軍旅紀錄片《詩詞中國•軍旅篇》應運而生。去年5月,閻肅走進首都高校開講“詩詞中國夢”,以全新角度向青年一代講述中國古典詩詞的文化自信。

悉數閻肅的紅色藝術,以歌詞反映一個時代精神,傳承一種民族文化,似乎已是他的一種風格。王樹增由衷地感嘆到:“他的作品,是民族復興路上的追夢之作,已經成為經典,作為中國革命和建設的見証融入歷史,也必將如唐詩宋詞一樣成為傳世之作。”

《五星邀五環》唱響奧運精神﹔《風雨同舟》凝聚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度過難關﹔主題春晚《京腔京韻自多情》飽含傳統風韻,至今廣為流傳﹔《門前情思大碗茶》入選“改革開放三十年流行金曲”,《唱臉譜》歌詞選進了小學課本……

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春秋戰國士大夫的“文以載道”﹔魏晉南北朝“士子精神”﹔唐宋李白、杜甫的家國情懷﹔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當代魯迅、老舍為民族自強的長歌當哭﹔一生篤信“大擔當中有大自在”的閻肅,也許正是千年國學文化孕育出的一隻精靈。

閻老一直謙卑地認為,一首歌、一台戲,唱響它、演好它,不是哪一個人的功勞,它是“紅花綠葉相映美”的結果。為此,他始終不忘感激空政文工團的這一優秀集體的栽培扶持。

這份感謝,首先體現在他扶持新人上。團裡隻要有年輕演員開獨唱獨奏音樂會,他都會寫前言、寫寄語、贈題詞。閻宇說,和老爺子走在文工團院子裡,不管遇到什麼人,花匠、木工、燒水的、掌勺師傅、小戰士,他都會微微前傾向對方主動打招呼。

“一個藝術家隻有像孩子那樣真誠,不被私心雜念所污染,才能創作出真正稱得上‘真善美’的藝術作品。”中央電視台“春晚”原總導演鄧在軍動情回憶,閻老的作品不僅歌頌祖國,歌頌我們黨,也深情地歌頌生活,歌頌人間一切真善美。

“千杯喜、百盅淚、萬盞情﹔仍留得,一顆心、七分月、三更夢﹔淡定從容伴君行……”這是閻肅金婚時為愛人李文輝寫的一首《伴君行》。如今讀來,仍能為他對生活、對親人、對家庭的濃濃深情所感染。

9月29日,閻肅昏迷當天,閻宇為他錄制了一張CD,裡面收錄了《我愛祖國的藍天》《敢問路在何方》《紅梅贊》等十首閻老最喜愛的歌曲,每天在病房裡播放,期盼有朝一日喚醒父親。

這段日子,記者多次去醫院探訪閻老,隔著窗戶遠遠地看著沉睡的閻老,除了病房裡回響著熟悉的音樂,似乎隻有病床前跳動的心電圖,還在昭示著一種希望:也許閻老只是累了,想多睡一會。

讓我們一起為閻老祈福,祝願這樣一位有夢想、有大愛、有智慧的老人,早日回到我們身邊......(張力 查良帥)

分享到:
(責編:黃子娟、閆嘉琪)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