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老今年85歲,從藝65年,空政文工團是1950年3月25日成立的,也是整整65年。他以前在西南軍區文工團工作,后來到我們這裡。他的作品非常多,口碑非常好。閻老是一個“雜”家,對各門藝術都精通,但主要還是搞文字。從歌劇《江姐》開始,創作了很多大作品,后來由於年齡關系,主要創作歌詞,再有就是策劃、撰稿。
閻肅是一個非常講政治的老藝術家。65年了,他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名軍人,他的創作也能體現這一點。他無論走到哪兒,接受電視台採訪,參加軍隊和地方的各種活動,等等,都是一身軍裝。他對軍裝有很深厚的感情,不管是他的成長,還是取得的成績,都與軍隊有直接聯系。他常講:“身體好,能干活,聽招呼”,這其實就是一種政治覺悟。他有一句話,叫“得意時不能凌駕於組織之上,失意時不能游離於組織之外”,在他看來,無論是將軍、部領導,還是團領導、機關干事,都代表組織。平時,他的社會活動非常多,但每次出去時,都會打電話給我請假,“最近團裡有沒有活動,我能離開兩天嗎?那個評委非要我去,如果有活動我就推了”,非常尊重我們,非常講政治。團裡有他這樣的老同志,是一筆寶貴財富,他的一言一行都潛移默化影響著其他人。每年年終總結,他都認真准備,把所做事情、下步打算等,一條一條列出來。他的創作很正氣,這也與他的人生觀、世界觀有很大關系。
我1992年到文工團,一開始在創作室搞舞蹈創作,他經常和我們一起上高山、下海島採風,那時他的身體也很好。到了后幾年,他的腿就不行了,生活不太方便,上廁所時蹲不下去。當時,有的基層條件非常有限,沒有“坐便”,這是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后來,下基層就少了,有時確實需要到部隊採風,他就說:“團長,給我一個坐便就行。”現在都講以人為本,何況他是一個老藝術家,年齡又那麼大,所以一般我們都不讓他去了。但閻老還是非常希望能下部隊,寫東西不能空對空啊。部隊在發展,他也有很多東西需要了解。平時,我們就經常請一些專家、教授來講課。
2011年是建黨90周年,當時我們准備早動手,先開創作會,帶著任務下部隊採風。到時可能會搭建一個班子,從導演到舞美,包括音樂、舞蹈都要統籌,針對我黨歷史有針對性地進行。另外,我們還准備整體出發,到一個方向,比如從南空開始,到了再分散開來,無論是音樂組還是舞蹈組,都分開到師旅團,甚至是營連。現在,考慮到部隊生活條件,我們下去還是住在師團一級招待所。但部隊的官兵聽說藝術家來了,都特別開心,總想用一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關心。當然,除了部隊外,也會涉及一些當地的風景名勝,也需要去了解,就連色彩也會影響、啟發創作靈感,這就是體驗生活的好處。像閻肅老師一樣,他的生活就是豐富,無論說什麼他都知道,比如《我愛祖國的藍天》,就是在體驗生活時寫出來的。
有一個關於閻老的包的故事,給我的印象很深刻,后來也成了“笑話”。每次下部隊,他都要拎一個包,雖然挺重,但從來不讓別人幫忙。一次,我們到了部隊,接待的官兵非常熱情,非要幫忙搬東西,我就跟閻老說:“你這包也挺沉的,戰士們那麼熱情,就讓他們幫你拿吧,送到房間多好!”閻老回答說:“嗯?不行!因為我這包丟過!”閻老跟我講,以前有個戰士非要幫他拎包,太熱情了,沒辦法,就隻好讓戰士拎著,回來時還把閻老送上了火車。火車開了,閻老在招手。那個送他的同志站在站台上向他再見,但手裡卻還拎著他的包。人走了,包卻忘了,當時把閻老急得直喊:“我的包啊!”現在我還記著這事,每次看到閻老拎包,我都會跟他開玩笑。
閻老知識很豐富,腦子裡記了很多事情。和他一起去參觀名勝古跡,一般都不用導游,他會給我們介紹,而且還講得特別深入。他說過相聲,當過演員,從事過很多與藝術有關的行業,經歷很豐富,知識非常厚實。雖然有些是不同類的,但知識都相通,傳遞的東西也是一樣。現在,全國的大型晚會基本都離不開他,都請他去指導,他的解釋也能得到大家的認可。
閻老的性格好,所以不寂寞,不裝事,很直率。但在創作方面,可能有時候會裝點事,給他布置一個任務,他會加班加點創作,不弄出來心裡不踏實。另外,閻老很較真,已經寫好的作品不喜歡再改動。關於歌劇《江姐》也是這樣,當時在國家大劇院復排,進行了大調整,從三個多小時減到了二個半小時,一頁一頁的文字就沒了,當時他說:“你是在割我的肉啊!”再刪下去,他說:“你是在砍我的頭啊!”最后,他還是服從大局。其實,我也能理解,創作可能花了很長時間,付出了很多心血,但審查時有的一晚上就“斃”掉了。這對於一個作者來說,心裡是非常難受的。
生活中,閻老很簡朴,經常穿一雙布鞋,夏天穿的衣服也都是參加各種晚會活動發的。他不挑食,喜歡吃紅燒肉,但不吃羊肉。我與他不同,我是回族,不吃豬肉,所以每次和他吃飯都是各吃各的,唯一的共同菜就是炒雞蛋,這個大家都能吃。他喜歡喝酒,現在每天也要喝上二兩。另外,他無論走到哪兒,都喜歡拎一個杯子。
還有一件事情,我現在還記憶深刻。前些年,我們創作舞蹈詩《我們的天空》時,需要進行畫外音朗誦錄制。一開始是請央視《國寶檔案》任志宏錄的,后來領導建議,最好找一個空軍的人。閻老知道后,主動要求試一試,因為他的聲音也非常適合朗誦。第一次,我們在錄音棚錄了2個多小時,后來發現效果不行,又反復進行修改,一句一句重新錄。大家都費盡了心血,但最終效果還是不理想。當時時間非常緊,考慮到大局需要,我決定還是換掉閻老的錄音,就到他家裡,非常含蓄地向他說明了來意,他當即表示:“為作品考慮,哪個合適就用哪個。”我懸了半天的心一下就落地了。現在回想起來,他是一個非常大量的人,隻要是為了工作、為了作品,他都能接受,都能理解。
【楊月林簡介】
楊月林,男,回族,寧夏靈武人,中共黨員,大專文化。1959年9月出生,1975年12月參加工作,1992年11月特招入伍,畢業於中央民族學院。原文工團團長、一級編劇,總政藝術系列高級評審委員會委員、中國舞蹈家協會會員。享受政府特殊津貼。2009年被中國舞協授予中國舞蹈藝術“突出貢獻舞蹈家”稱號。榮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二次。《江姐》第五次復排總導演、第九屆全軍文藝會演參賽劇目舞蹈詩《我們的天空》藝術總監、總編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