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專題策劃>>典型>>空政文工團創作員、著名劇作家閻肅:時代歌者的追夢人生>>閻老故事集
人民網>>軍事>>正文

深情創作《黨的女兒》

2015年11月24日15:40  來源:人民網-軍事頻道  手機看新聞

閻肅帶著飽滿的政治熱情,排除一切干擾,飽含對黨的執著信仰和深厚感情,完成了歌劇《黨的女兒》。該劇獲得第六屆全軍匯演的一等獎,被國家文化部選作慶祝建國五十周年的三部戲劇作品之一,與自己另一部作品《江姐》一起,登上了國慶游行的彩車。2008年中國歌劇高峰論壇,精選中國80年歷程中的8部歌劇,制作紀念郵票,閻肅創作的《江姐》、《黨的女兒》2部入選。二十年來曾經參與《黨的女兒》創作和表演的藝術家中,不少人借此劇獲得了文華獎、梅花獎等至高榮譽。但很少有人知道,這樣一部當代經典歌劇,當年竟是臨陣磨槍而成的“突擊之作”——僅用了短短18天,藝術家們便創作完成了劇中的全部6場戲。如此“神奇”的創作速度,至今仍在戲劇創作史上保持著紀錄。

常規的歌劇創作,文學本起碼要寫半年,全部完稿后,音樂再作半年。按照計劃,《黨的女兒》原本應該在“七一”上演,但是后來推到了“八一”,再后來又被推到了“十一”。作品遲遲拿不出手,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劇本不過關。在閻肅接手之前,劇本已經創作了11稿,均未得到認可,全部被“槍斃”。面對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的劇本,閻肅硬著頭皮上,寫劇本時,沒有查閱任何資料。閻肅回憶說,最該感謝的是自己的“肚子”,“因為藍本就在我肚子裡。”《黨的女兒》小說、電影他全看過,故事爛熟於心。因為接觸過很多老農民,寫劇中的七叔公也胸有成竹,再加上他去過江西革命老區,熟悉那裡的風土人情。“這就是生活的積累。要是我整天坐在咖啡屋裡,當然寫不出來這些。”閻肅風趣地說。“我當時想法很簡單,就是把故事講圓了,還有要把握准人物的心理,這樣老百姓准愛看。”編劇三天一場戲,作曲一場戲三天。18天后,劇本完成。閻肅形容自己當時的感覺:“幸不辱使命,總算鬆了一口氣。”

創作過程中,國際局勢發生的巨大變化,蘇聯解體東歐劇變,蘇共垮台,戲裡戲外的氛圍相互輝映。面對這種創作背景,閻肅政治上非常堅定,對黨有堅定的理想信念,不論是音樂還是歌詞,閻肅等人把這種國際背景滲透進劇情,寫一個普普通通的共產黨員在黨最困難的時候,在白色恐怖底下,區委書記都當了叛徒,如何堅持黨的信念和理想。他的合作伙伴,該劇作曲王祖皆說:“18天要完成,又處在這種情況下,他到底是個老人啊,如果沒有這種政治熱情,堅定的理想信念,是完不成,這是在歌劇創作上的奇跡。”

和閻肅一樣臨危受命的,還有作曲家王祖皆。他和愛人張卓婭以及王錫仁、印青、季承、方天行等同行,共同承擔起這部歌劇的作曲任務。在《黨的女兒》之前,早已涌現出《白毛女》、《紅霞》、《紅珊瑚》、《江姐》等一大批有影響力的民族歌劇,王祖皆說,“當時我們被民族歌劇包圍著,如何突圍成了最大的問題。”考慮到該劇故事發生在江西蘇區這樣的南方地區,但講的又是女共產黨員田玉梅慷慨就義的英勇之舉,最終大家遵循了一個創作原則——“坐北朝南”,即音樂以北方戲劇的板腔體為主調,適當採用江西一些地區的民歌、民謠素材。有意思的是,作品音樂主調的創作靈感,得益於一次意外收獲。“有一天我和張卓婭看電視,正在播出的是陝西蒲劇《蘇三起解》,我們一下子就被迷住了。”王祖皆說,如此無心之舉,最終成就了《黨的女兒》的音樂主調:玉梅陽剛、豪放,為她選定了北方蒲劇板腔體的主旋律,風格剛健粗獷、遒勁豪放﹔桂英柔弱善良,為她選定的是江西興國山歌的旋律。劇中玉梅的首唱段“雪裡火裡又還魂”,不僅是這個角色的音樂主題,也是整部劇的“音樂風向標”。王祖皆記得,當時他們幾位作曲家就是拿這段進行“試筆”,然后交由相關領導聽審。每份譜子和錄音小樣都是匿名送審的。“當時,前面幾份他們都覺得不太滿意,最后看到了我和張卓婭的,但不知為什麼就我倆的沒有錄音小樣,於是彭麗媛跟著鋼琴伴奏和了一遍,大家覺得挺不錯,就最后敲定了。”

為了突出歌劇的民族特色和韻味,當年在《黨的女兒》排練現場,始終是二胡、笛子、琵琶與鋼琴一同跟進﹔而在美聲合唱隊裡,還加入了一些民族唱法的成員。王祖皆說,當時大家形象地將這些民樂演員稱為“保味組”﹔合唱隊裡的美聲唱法歌手簡稱“美女”,而民族唱法歌手則自然成了“民女”。不過,這樣的玩笑僅僅是排練中調劑情緒的小花絮﹔更多的時候,整個創作隊伍都是繃緊了弦的。至今回憶起當年的排練經歷,首版《黨的女兒》導演張海倫仍覺得有些“氣喘吁吁”,“明天要排第二場戲了,今晚才拿到劇本和譜子,真的是邊寫邊排,流水作業。”不過,讓她欣慰的是,“當時確實覺得很緊、很累,但大家熱情很高。”令張海倫印象最深的是,閻肅還在排練場上救了一回場。《黨的女兒》第一次向有關領導匯報時,隻排出來了三場戲,剩下三場戲的內容,全是由閻肅上台說完的。閻肅在台上繪聲繪色的表演,活脫脫就是一段精彩的評書表演,以至於后來再做匯報表演時,有領導半開玩笑地說:“怎麼感覺沒有閻肅說得好啊!”張海倫始終覺得,歌劇《黨的女兒》之所以能取得成功,離不開演員們深厚的表演實力。“三天一場戲,在這麼緊張的時間裡,演員要背譜,要想動作,要考慮表演上的各種調度,真的很不容易。”也正是這部作品,在第二屆文華大獎評選中,推出了三位表演獎獲得者:扮演玉梅的彭麗媛、扮演桂英的孫麗英、扮演七叔公的楊洪基。值得一提的還有秦魯鋒。這位在劇中扮演了反派馬家輝的歌唱家說:“馬家輝是個大壞蛋,不過我得感謝他,因為他成就了我的梅花獎。”

在歌唱家楊洪基的記憶中,2001年建黨80周年,在廣西柳州的一次演出,成就了歌劇《黨的女兒》最為輝煌的時刻。廣西柳州,有一個不足百萬人口的地區,從一般黨員到普通群眾,爭相觀看此劇。在一個有著一千五百個座位的劇場連續演了18場,場場爆滿,這在歌劇史上是少有的,有的一家三代人一起看,有的買不到票就在走道上加座,尤其感動的是柳州市委領導把看黨劇作為黨員的一次理想信念教育,號召全部黨員都要去看,有兩萬四千多名黨員看了這個劇。“我們在一個能容納1500人的劇場裡演出,原計劃演出10場,不過觀眾們太熱情了,最后就加場、加場……一直加到了18場,場場爆滿,創造了歌劇在一個劇場連續演出最高紀錄。”楊洪基對當時情形記憶猶新,那一次,演員們都是上午場、下午場、晚上場連軸轉,被戲稱為“三場演員”。他說,“是閻老創造了這麼優秀的作品,第一次我出演《黨的女兒》時,50歲,希望等到80歲時我還能演,獻給建黨100周年。”

分享到:
(責編:黃子娟、閆嘉琪)

相關專題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