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媒體解讀中國新型導彈
美國國家利益雜志12月2日發表加利福尼亞大學歐文分校教授皮特·納維歐的文章稱,唐納德·特朗普和希拉裡?克林頓及其他總統候選人會在愛荷華州、新罕布什爾州、南卡羅來納以及其他各州做出什麼樣的承諾:增加或削減國防開支?擴張還是縮減美國海軍艦隊?加造F-35戰斗機還是轉而發展無人機?要回答這些問題,美國總統候選人需要對美國最重要的戰略競爭對手中國有一個清醒的評估,特別是中國在以下七個領域的能力。
導彈:
由於不受約束美俄的軍控條約的限制,中國現在已經擁有世界上最大、最多樣化的導彈武器庫——從短程戰術導彈到洲際導彈,應有俱有。這其中包括能夠攻擊美國航母、改變游戲規則的反艦彈道導彈,以及設計用於規避導彈防御系統的、飛行速度高達10馬赫的高機動高超音速滑翔載具。從西太到塔爾薩(美國俄克拉菏馬州東北部城市)的所有目標,都處於中國導彈的威脅之下。
水雷:
中國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雷庫之一,包括逾30種接觸、磁性、感音、水壓、遠程控制、自航式、礦山和上浮火箭水雷。在武力收復台灣的時候,這些水雷發揮有效作用。中國還可以利用這些水雷強化其對東海及南海有爭議島嶼的控制力。
潛艇:
中國擁有世界上增長速度最快的常規柴電潛艇艦隊。通過引入“不依賴空氣推進技術”,這些終極被動攻擊性武器能夠悄無聲息的潛伏在日本驅逐艦、美國航母或越南潛艇下方水域。一旦有需要,能就夠迅速展開打擊行動。
快速攻擊雙體船:
022型導彈快艇可能是中國體積最小的反介入武器。然而,一百艘以40節時速快速航行的這種導彈快速艇,能夠針對美國航母戰斗群發起巡航導彈“齊射攻擊”,配合攻擊潛艇的反艦彈道導彈、岸基巡航導彈、魚雷和導彈攻擊。這種想定讓人不禁想起來斯大林的名言:數量本身就是一種質量。
第五代戰斗機:
成都殲-20多用途戰斗機與美國F-22和F-35有相似之外,而成都殲-31“鶻鷹”戰斗機則讓人感覺是一種緊湊型F-35戰斗機,很可能設計在航母上使用。隨著美國F-22戰斗機停產和F-35戰斗機生產嚴重受預算限制,未來在亞洲發生的任何空中作戰中,中國都有可能會打勝仗,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國工廠能夠生產出遠比美國更多的戰斗機。
航母戰斗群:
在美國海軍不斷收縮、造船廠不斷萎縮之時,中國造船廠卻產能強勁,能夠生產出足以滿足全球力量投射所需的各種艦艇,包括一些新的航母。雖然目前中國咱一現役航母“遼寧”號只是一艘小型訓練航母,對美國軍隊幾乎構不成直接威脅,但其在南海及其他海域的部署,則使菲律賓、日本和越南等體量較小的海上力量倍感壓力。
反衛星武器:
中國繼續發展多元化的“硬殺傷”和“軟殺傷”反衛星武器,這種武器系統能夠摧毀或致盲數十年來美國全球軍事優勢所依賴的網絡體系。當中國擊落或癱瘓一顆美國軍事衛星的時候,美國很可能會認為中國是在准備發動第一次核打擊。在這種情況下,一個美國總統可能會隻能選擇先下手為強。而這就有可能會導致世界末日。
出於所有這些因素考慮,美國總統候選人——以及所有美國納稅人和選民——必需對中國武器庫的規模及種類有更好的了解,還需要意識到這些武器系統構成的威脅。(知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