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朝鮮牡丹峰樂團團長玄鬆月抵達北京站。當日,朝鮮國家功勛合唱團、牡丹峰樂團抵達北京,來華進行演出。據悉,這兩大朝鮮知名文藝團體將於12日至14日在北京的國家大劇院演出3天。新華社記者金良快攝
中朝友好逐漸適應分歧,走向新穩定
近日與朝鮮有關的幾件事情走上國際媒體突出位置。一是朝鮮功勛國家合唱團和牡丹峰樂團從昨天開始訪華並將在北京國家大劇院演出。這被普遍認為是中朝關系繼續回暖的信號。
二是美國將在當地時間星期四敦促安理會將“朝鮮人權決議案”提交國際刑事法院,估計中俄兩國都不會支持安理會這樣做,它被否決的可能性很大。
三是朝中社報道說,金正恩近日在一次視察中表示,朝鮮已成為核大國,准備啟用國產核彈和氫彈,以捍衛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
外界大多認為朝鮮的核能力還很有限,朝方對本國核能力的宣示大於其真實水平。由於金正日逝世四周年紀念日即將到來,金正恩在此之前這樣講話更多可能是為了提振國內士氣。朝鮮還面臨將核裝置小型化等技術難題,美國在這方面盯得很緊。朝核問題今后一段時間最緊要的是朝鮮不要進行第四次核試驗,目前美韓情報機構未發現這方面的動向。
隻要朝鮮不搞新的核試爆,中朝關系回暖就有進一步空間。在相反的情況下,新的國際制裁潮必將出現,難免對中朝關系產生負面牽連。
中朝關系受到兩國傳統友好的拉動,同時又籠罩了朝核問題的陰影,這是一份很不尋常的考驗。總體看,理性在中朝關系不同側面之間穿針引線,兩國都保持了積極態度。
中朝友好對兩國國家利益都有重要意義,對緩和朝核問題帶來的地區緊張有不可取代的正面作用。目前看中朝關系對各種沖擊逐漸形成了某種適應性,它給中朝關系帶來新的確定性。
朝鮮從韓美日方向受到巨大戰略壓力,它所面臨的眾多挑戰決不是有了核武器就能夠化解的,中朝友好為朝鮮保持長期穩定提供了最為關鍵的外部支撐。中朝不可能像當年中蘇那樣決裂,這一點正變得越來越清楚。
韓國和西方輿論經常有人針對中朝分歧預測兩國關系的嚴重下行,但中朝友好並非由細節打造,它有很強的戰略性。歷史和現實地緣政治都在把兩國往一起拉,而不是拆開它們。
朝鮮藝術團體這次來華啟程時,朝鮮勞動黨中央書記金己男和中國駐朝鮮大使一起前往火車站送行,這不是一般的藝術交流,而是一項“大型外交活動”。這是雙方相互表達善意的特殊方式。
中朝兩國應借這個機會重溫中朝傳統友誼,思考解決朝核問題的必要性和現實復雜性,堅定保持中朝正常友好關系和維護共同利益的決心。我們要了解,中朝關系出問題,朝核問題不時突出,隻會讓其他一些國家高興,對中朝都沒任何好處可言。
朝核問題最終如何收場很難預測,但它應當是和平的。那種認為隻要中國施加足夠壓力就能解決問題的看法是錯誤的,有關各方必須共同作出努力。中朝關系的未來也需要雙方共同來規劃和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