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軍網站上,一則文職人員的招聘廣告被放在顯著位置,招募對象是即將退出現役的美軍官兵。在美軍文職人員體系中,退役官兵是文職人員的一個重要來源。
美軍為優秀文職人員頒發証書。
軍隊文職人員,是指以非直接參與戰斗為主要特征,以非現役合同雇佣為主要方式,以保障軍隊作戰效能和體系運行為宗旨的輔助性國防人力資源隊伍,是很多國家武裝力量構成中除士兵和軍官之外的第三個基礎支撐要素。
外軍為何廣泛實行文職制度
世界各國軍隊普遍實行文職人員制度。現代意義的軍隊文職人員制度在西方軍隊實行已超過百年歷史,對減少現役軍官數量、降低官兵比例、有效利用社會人力資源、保持專業崗位人員穩定、促進軍官隊伍的高度專業化、精干化和職業化發揮了重要作用。雖然世界許多國家的政治和經濟發展程度不盡相同,但各國軍隊實行文職制度的起因和目的基本是一致的。
首先,國家掌握和控制軍事機器的需要。西方國家在軍隊實行文職制度,主要源自政府的文官制度。其根本目的是通過文官進行領導,實行文官治軍,以便統治者牢固地掌握軍權。歐美一些國家的軍隊不僅在高級決策機關大量使用文職人員,而且在一些關鍵高級領導崗位也都配備文職官員,其實際承擔著軍隊的決策、組織指揮和日常管理等工作。美國總統就是通過國防部長和陸、海、空三軍部長等高級文職官員,對軍隊實施統一指揮。
第二,軍隊建設和發展的產物。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武器裝備一體化程度的提高,軍隊的組織指揮和管理、裝備的研制維護、后方勤務保障等各項工作,任務更重、要求更高、專業技術更復雜。如果這些非作戰性工作都由現役軍人擔任,因受服役年齡、軍銜晉升限制,難以保持工作的連續性和穩定性,若將其完全交給社會,則難以適應軍隊特殊要求。因此,改變軍隊原來由軍官和士兵組成的人力結構,大量使用文職人員,成為解決這一矛盾的有效途徑。這不僅能夠吸引部隊需要的人才,而且能夠穩定和保留一大批業務骨干。
第三,減少軍隊員額、節約軍費的有效途徑。西方國家現行現役軍人員額一般由立法確定,控制相當嚴格。文職人員數量雖經立法批准,但軍隊仍有一定自主權,必要時可臨時雇用人員,使軍隊工作不致因人力不足而受到影響。這樣,在軍隊使用大批文職人員,既避免現役軍人隊伍臃腫,有利於保持精干常備軍,也滿足了工作需要,有利於從總體上提高軍隊戰斗力。此外,大多數文職人員都是從社會招聘的成熟人才,隻需短期培訓即可擔負工作任務,他們在軍隊服務時間相對較長,比較穩定,所花費的福利費、培訓費、退役安置費等比現役軍人少。
外軍文職人員干什麼
長期以來,文職人員一直是世界許多國家武裝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作戰部隊原則上不使用文職人員外,文職人員遍布軍隊許多部門和崗位,上至國防部長,下至各類勤雜人員都可由文職人員擔任。
外軍使用文職人員的總原則基本是一致的。隻要有利於國防和軍隊建設,任何部門均可使用文職人員﹔凡文職人員可擔任的工作,盡量不使用現役軍人。從工作范圍和崗位性質、特點來看,以下三類崗位一般由文職人員擔任:一是工作比較穩定,需要在部隊長期服務,但受軍銜晉升年限和服現役年齡限制,難以保留人才的專業技術崗位﹔二是不直接參加作戰、訓練的后方勤務保障崗位﹔三是各級領導機關中軍事行政事務管理和其他輔助性業務崗位。直接擔負作戰任務的部隊,原則上不使用文職人員。
外軍文職人員擔負著軍隊的教學科研、偵察情報、后勤供給保障、機關行政事務管理以及軍隊高層決策咨詢等任務。不論在和平時期還是戰爭年代,文職人員都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按照美軍奉行的總體力量原則,美國的武裝力量由三大塊組成:一是現役部隊兵力﹔二是文職人員﹔三是預備役部隊兵力。與美軍一樣,在其他國家的軍隊中,文職人員也佔有很大比重,處於十分重要的地位。美軍日常國防建設和對外戰爭中,每10名現役軍人就需要6名文職人員的支持配合。美軍的一位高級官員曾經說過,如果沒有文職人員,美軍的作戰、訓練與戰備就無法進行。事實也確實如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僅支援陸軍作戰的文職人員就多達185萬人。在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中,直接支援美軍作戰的文職人員分別達88.1萬人和54萬人。在海灣戰爭中,美軍使用了6000多名文職人員,同時還雇用許多當地或第三國雇員從事戰爭支援工作。伊拉克戰爭中,美軍5萬多文職人員直接支持作戰部隊,是保証戰爭順利進行直至取得勝利的重要力量。
外軍文職人員有哪些來源
外軍文職人員的來源主要有4個途徑。一是來自服役期滿的軍人。軍方與服役期滿且又有技術專長的軍人協商,使他們轉為軍隊的文職雇員,繼續在軍隊工作。二是從社會上直接招聘。軍方根據軍隊的需要,對口招聘地方具有較豐富工作經驗的技術、管理人才或一般職員,如醫生、律師等。從社會上直接招聘的文職人員還包括海外駐軍通過駐在國政府招聘的當地人,即間接雇員。三是從地方大學應屆畢業生中招聘。美軍每年都從哈佛大學、加州理工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著名院校招聘有關專業的應屆畢業生為文職人員,以充實其科研、管理隊伍。擔任一般專業技術工作的文職人員中的相當一部分,也直接從地方大學應屆畢業生中招聘。四是從政府離職人員中挑選。法軍文職人員90%從地方招募,10%由退役軍官改任。美國聯邦政府人事管理辦公室定期公布政府各部門上報的離職人員名單,供美軍文職人員管理者參考吸納。
除直接由軍人轉為文職人員的情況外,外軍招聘文職人員均需通過公開考試擇優錄用,具有服役經歷的人員通常會享受優待條件。美國《陸軍時報》《空軍時報》和《海軍時報》等軍隊官方出版刊物上經常刊登軍隊招聘職員的廣告,工作性質、招聘條件、薪金待遇、工作地點、涉密等級等主要內容均被清楚地列出,有意者可與廣告中指定的人或機構聯系以獲取詳情。軍方經過考試從應聘者中擇優錄用所需人員,簽訂雇佣合同,並根據有關規定確定相應職級。
外軍文職人員除安排一般的基礎軍事訓練外,還要根據工作需要並適當考慮個人願望安排專業訓練,以提高其完成任務的能力,主要方法有單位自行組織和送院校深造。美軍主要通過崗前訓練、在職訓練、院校訓練、戰前訓練等方式,提高各類文職人員的工作能力和效率。美軍經常派遣文職人員到政府大學、私立大學或公司學習,國防大學每年招收學員中文職人員佔比達60%。英軍除對新錄用的文職人員進行任職前軍事訓練外,在任職后還根據所在單位任務和要求,對他們進行相應專業訓練。
外軍文職人員如何晉升
通常,外軍文職人員的晉升由各級文職人員管理機構聯合負責,按周期組成臨時性晉升遴選委員會。晉升時以個人的工作能力和表現為首要考量依據,並結合職位與級別空缺情況,受級齡和工齡的限制與現役軍人相比要小得多。定期與不定期實施的考核評定是確定文職人員晉升名單和排名順序的重要依據,表現突出的文職人員有望獲得提前晉升的機會。從類別上看,外軍文職人員的晉升體系主要有官員、職員(包括工人)兩種類型。
首先,官員類文職人員。這類文職人員的等級設置一般與軍官軍銜等級的設置相對應。英軍設國防部常務次官到執行官9個級別,相當於軍官的上將至中尉軍銜。德軍設國防部副部長到科員8個級別,相當於軍官的上將至中尉軍銜。美軍分3等18級:1∼9級為普通職員﹔10∼12級為中級職員﹔13∼18級為高級職員,最高可擔任國防部長、副部長、三軍部長等高級領導職務。法軍文職人員分類比較特殊,分行政和技術兩種,按其學歷分為A、B、C、D四級,C級以上職員可擔任科長、局長、國防部長顧問等行政領導職務,D級為一般文職人員。日本武裝力量的領導官員和著名專家、教授的級別與軍官的將、校軍銜相對應。
官員類文職人員的級別晉升,一般由國家或軍隊最高從事管理部門臨時成立的評選委員會,根據個人工作能力和職位空缺情況,定期或不定期進行考核評定,從中確定晉升人選和順序,表現突出的可提前晉升。英軍文職人員的晉升,由各級晉升考核選拔委員會根據年度考核報告和任職年限等確定,其中執行官任期滿4年才能晉升中級執行官,中級執行官任期滿3年才能晉升高級執行官。高級執行官以上的沒有嚴格的晉升年限限制。法軍文職人員的晉升工作每年進行一次,先由各級人事管理部門根據文職人員的資歷和平時考核成績擬出晉升名單,然后提交國防部總秘書廳軍備與社會關系總局審核,並報上級主要領導批准。
第二,職員類(包括工人)文職人員。職員類文職人員通常先根據工種和技術種類確定范圍,然后再劃分若干等級。美軍設普通職工、領班職工和管理職工三類。普通職工和領班職工分15級,管理職工分19級。英軍和俄軍分6級。法軍分8個等級。德軍也按文職人員的職務、工作年限和技術水平劃分若干等級。職員類文職人員級別的晉升,通常是在認真考核的基礎上,根據其技術能力和工作表現等確定。(軍事科學院 童蘊河 呂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