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節,賀蘭古戰場硝煙再起,紅藍對抗激戰正酣。兩架“敵機”低空突進紅方炮兵陣地,蘭州軍區某高炮團第一防空分群雷達迅速鎖定跟蹤,機動防空分隊前出設伏,短距抗擊,兩發齊射,“敵機”瞬間灰飛煙滅。
“從以往的‘守株待兔’、各自為戰,到現在的巧妙設伏、協同抗擊,實現了不同火力單元的優勢互補。”該團團長劉克峰告訴記者,他們針對部隊裝備類型多樣的特點,讓彈炮混編抗擊目標,不斷創新戰法,群隊防空作戰能力大幅提升。
今年9月,蘭州軍區組織陸空對抗演練,此次演練改變了以往“設預案”的套路,預先不通報目標來襲方向、時間和批次,藍方戰機採取超低空突防、多方向多批次進入等戰法,而該團沿用以往“守株待兔”的老戰法,在演習場上吃盡了苦頭。
仗怎麼打,陣就怎麼擺。為了改變戰法手段單一的現狀,該團專門組織指揮員和訓練骨干學習防空作戰經典戰例,分析戰場環境、作戰機理、作戰思想,提高指揮員戰術素養﹔同時,結合未來作戰地域沙盤模型模擬推演,分析判斷對手可能採取的空襲方向和作戰樣式,制訂多種抗擊預案,使指揮員對敵情心中有數。
結合自身裝備現狀,他們調整作戰力量編組,變單一兵器抗擊為不同裝備協同抗擊,揚長避短,發揮資源聚合效能﹔讓偵察預警網融合作戰力量,外圍攔截設伏打,攻敵不備﹔設置假陣地,引誘“敵機”對假目標實施偵察,用隱蔽配置在附近的火力單元集火射擊。他們區分戰斗機、武裝直升機、無人機、巡航導彈等不同的空襲目標,研究創新了預設陣地換位打、電磁靜默外圍打、短距機動靈活打等多項新戰法。
置身演習場,記者看到各防空群隱蔽配置,目標難辨真偽,高炮、導彈梯次部署,機動設伏,不斷變換陣地位置,野戰防空火力網構建更加科學高效。(賈保華 王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