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
人民網>>軍事>>正文

國防科技大學教授劉忠:指控系統領域的"排頭兵"

2015年12月29日08:44  來源:中國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國防科技大學教授劉忠:指控系統領域的"排頭兵"

國防科技大學教授劉忠:指控系統領域的“排頭兵”

劉忠教授。 陶社蘭 攝

劉忠教授與學員交流。 何書遠 攝

2015年12月,經過5年艱苦攻關的某重要指揮控制系統順利完成研制,正式裝備部隊,為進一步提升聯合作戰指揮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撐。

眾所周知,指揮所被譽為“戰神之顱”。指揮控制系統,如同它的“外腦”。喜看“戰顱”添奇智,一位科技工作者映入人們眼帘。他就是中國指揮控制領域知名專家,為中國軍隊信息系統建設等領域做出重要貢獻的國防科技大學信息系統與管理學院總工程師劉忠教授。

矢志打贏,強軍先強“中軍帳”

在劉忠珍藏的相冊裡,一張照片甚是顯眼:一位老軍人手撫著一套軍事裝備笑開了花。“這是早年父親親手研制的火箭炮模擬系統,他也是一位軍校教員,一直工作在教學科研第一線,是全軍優秀教師。”

在父親的影響下,劉忠立志在國防科技領域做貢獻。1986年,他考上華中師范大學物理系,並以優異成績畢業。1990年,劉忠來到長沙炮兵學院,成為一名普通教員。“要像父親那樣,為國防科技做貢獻!”戎裝加身的他熱血澎湃、摩拳擦掌。

上世紀90年代,我軍炮兵還缺乏信息化手段,作戰計算還局限在炮兵計算尺、計算器,而同期美軍炮兵則早已擁有了先進的指揮信息系統。

面對差距,劉忠暗下決心:一定要啃下這塊硬骨頭!他和同事們夜以繼日地攻關,研制出一套先進的觀炮綜合模擬系統,受到了部隊廣泛歡迎。

1991年的海灣戰爭,以美軍為首的多國部隊以摧枯拉朽之勢將號稱“世界第四軍事強國”的伊拉克擊敗。令劉忠印象深刻的並非是美軍先進的武器裝備,而是其集“指揮、控制、通信、情報”於一體的C3I系統。而當時,中國軍隊相關領域還停留在理論研究階段,差距顯而易見。

此后,劉忠將研究方向轉向軍事指揮控制系統,先后攻讀了計算機系統軟件專業碩士學位、指揮信息系統方向博士學位,拉開了新方向科學研究的序幕,並受命擔任“聯合作戰指揮控制先期概念演示系統”課題組組長。

2006年,劉忠在英國朴茨茅斯大學訪問一年后滿載而歸,接到了建設信息系統工程重點實驗室的任務,這是中國唯一從事指揮控制研究的國家級重點實驗室。隻有建起大規模試驗環境,中國軍隊才能實現指揮控制系統的全譜系實驗。當時,這在國內尚屬空白,成敗得失前景幾何?

對此,劉忠長期夜不能寐:軍隊指揮控制領域涉及多軍兵種、多層級、多裝備,建設難度巨大,國防科大人能否做指揮控制領域研究的龍頭,負起這個大責任?深思熟慮后,劉忠欣然領命!

3年過去,劉忠帶領實驗室完成了預定目標,順利通過了總部驗收考核,成為指控系統領域的“排頭兵”和“國家隊”!

書劍同源,不破樓蘭終不還

乍相識時,劉忠留給人往往是“紳士”“儒雅”之類的印象。然而作為學者的他,身上卻有著湖南漢子“霸得蠻”的性格基因,更有軍人世家“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血性遺傳。

作為軍人科技工作者,劉忠的豪情和拼勁,顯得更內斂、更堅韌。

1998年始,軍委賦予國防科技大學開辦全軍高級領導干部高科技培訓班,每年都有近百位的高級領導來校接受培訓。當時僅30出頭、剛博士畢業任教的劉忠負責講授作戰模擬實驗教學。

為了備課,他走訪很多部隊,翻閱了數十萬字資料,經過不下二十次試講,體重暴瘦十多斤,終於打磨出了高端大氣、新穎詳實的課程。站在閃爍將星之前,劉忠不僅帶來了生動精彩的授課,將信息化理念傳播給大家,而且在這些軍事專家的輪番問題“轟炸”中給出了圓滿的解答。

知易行難。理念認同了,能否將其物化?實踐中,質疑聲不絕於耳。

2001年,劉忠承擔了某部電子對抗方案模擬評估系統研制任務。當時,部隊剛列裝新型電子對抗裝備,該系列裝備指控模式、綜合運用、作戰方案評估指標等方面幾乎是空白,需通過作戰模擬實驗來積累數據。

然而,看似經費不多的該項目,實際困難和工作量遠超預料。尤其在與部隊領導溝通時遇到了不少分歧,時常爭得面紅耳赤。

第三天晚上,劉忠和部隊領導一見面,就拿出了一個將雙方意見進行綜合全面考慮的最優系統方案,很快獲得了大家一致認可。

就這樣,劉忠用敢為人先的熱血豪情,立起了國防科大人的金字招牌,強力推動著部隊指揮控制信息化建設的飛速發展:

——2001年,在多次赴部隊調研后,他在世界上首先提出“基於人類組織的信息柵格建模”這一嶄新指控建模方法。劉忠相關成果被國際知名專家評價為“分布式桌面柵格的四大典范之一”﹔

——他所帶領的“指揮控制組織設計與優化”團隊於2013年入選教育部“創新團隊發展計劃”,成為軍隊院校指揮控制研究領域唯一一支入選該計劃的“國家隊”﹔

——為更好地建強一支服務部隊指揮控制領域的強力軍,他創建“作戰計劃系統技術”博士點研究方向,並擔任導師,先后指導了40多名博士生、碩士生﹔

——他們團隊的研究論文在國際指控研究舞台發出強音,在Google scholar引用超過1000次,與國際同行同台競技,這在軍事問題為主的國內研究團隊中較為罕見。

“健腦工程”,科技強軍新模式

指控是“藝術”還是“技術”?是“哲學”還是“數學”?是“經驗”還是“經典”?面對一些部隊領導的疑問,劉忠說:“不是單選,而是多選。”

這樣的疑問,其實源自長期機械化戰爭思維的影響,導致作戰指揮控制更多靠經驗、魄力和感覺這樣的定性分析。現代戰爭中,信息化條件下的體系作戰已逐步取代傳統機械化條件下的集團式作戰。體系作戰強調以指揮控制為核心,將情報預警、力量運用、綜合保障一體化,實現作戰效能的倍增。因此,信息化戰爭更多依賴定量決策。

有一次演習,敵情通報下達后,紅軍各指揮所分頭制定作戰計劃。等到精密的作戰計劃制定完畢后,藍軍突然“不按常理出牌”展開超越式攻擊,紅軍大亂。在戰情已變情況下,有的紅軍分隊竟仍向沒有藍軍的陣地發起進攻……

一次協同作戰中,由於各軍兵種制定的計劃各自為政,不同裝備間出現電磁互擾,作戰效能大幅降低……

問題面前,部隊也一肚子苦水:智者千慮終有一失,何況在現代戰爭海量信息中更易顧此失彼。

劉忠看在眼裡,急在心頭。他知道,不借助先進的信息化手段,僅憑人腦的經驗決策,是無法適應現代戰爭需要的。

面對急迫的軍事需求,劉忠經過大量調研和刻苦攻關,帶領團隊開發出數字化作戰計劃系統,將戰場兵力、作戰行動、打擊效果、戰場環境影響等要素數字化,運用“大數據機器學習”、“軍事運籌”、“專家系統”等高技術進行計劃生成和推演評估。

該系統一經使用,就彰顯耀眼的光芒:人工需幾天甚至一個月才能制定出的作戰計劃,在系統協助下速度提高了幾倍﹔龐大的作戰要素之間協同規劃,指揮員結合系統很快拿出了最優方案﹔甚至一些“想當然”的問題計劃在它的“火眼金睛”下也被及時糾正。

這些年,部隊戰斗力強勢拔節,劉忠的戰隊戰功赫赫:近年來,他們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6項、軍事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1項。他本人也被評為全軍“愛軍精武標兵”,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和軍隊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工程學科拔尖人才培養對象。(李治 陳明)

分享到:
(責編:許江(實習生)、黃子娟)

相關專題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