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專題策劃>>熱點>>海軍成立67周年紀念

海軍某驅逐艦支隊一級軍士長陳光明:"1號士官"配兩名助理【2】

2016年04月19日16:46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胸中有絕技,導彈長眼睛。

  “水兵業務長”

  “陳光明來了沒有?”每次出海演練,編隊指揮員都要這麼問。僅此一問,即可見他在指揮員心目中的地位。

  他真的就這麼重要嗎?毛澤東主席就說過,死了張屠戶,不吃混毛豬。但那是從宏觀上說的,意在敲打那些老子天下第一的干部。而在具體工作中,關鍵崗位上的靈魂人物,離了就玩不轉。

  雷達是艦艇的眼睛,聲吶是艦艇的耳朵。耳聰目明才能打勝仗,缺少一項,非聾即瞎﹔兩項都缺,又聾又瞎,死定了。

  雷達、聲吶,陳光明都是專家,尤精聲吶,被尊為“水兵業務長”。海軍大隊以上艦艇部隊的各專業均設業務長(如雷聲業務長、導彈業務長等),通常享受師、團職待遇,是本專業的技術權威。“水兵業務長”無編制,是戰士“任命”的,但含金量一點不低。他對各類潛艇的聲音數據了如指掌,不但能聽聲辨型,識別水下潛艇型號、噸位,而且通過技術革新和經驗總結,把聲吶的作用距離提高近一倍。出海離不開他,還因為遇到聲吶故障時,他可以手到病除。

  支隊長領導每次帶編隊出海,往往會把陳光明安排在指揮艦上,讓他像一個運用遠程會診系統指導在遠方做手術的醫生一樣,指導各條艦的聲吶班長。有一次我3艦編隊出海進行反潛訓練,突然某艦的聲吶出現故障,一時又不便放小艇或動用直升機送他去幫助修理。“別著急,慢慢說。”在電話中求救的聲吶班長急得語無倫次,陳光明耐心地聽著他對故障的描述,大約聽了4分來鐘,他答復說:“問題應該是出在××電路板上,更換新電路板試試。”班長依計而行,很快傳來消息:“聲吶工作恢復正常!”關鍵時刻頂大用,這就是陳光明。

  “隻要有陳光明在,就沒有排除不了的故障。”乍聽首長的這一評價,感到講得太滿,但翻翻他的“成績單”,你還真找不出一次失敗的記錄。入伍20多年來,他先后排除各類重大故障100余起,為部隊節省經費1千余萬元。軍艦上的某新型雷達裝備,好幾套就是他領頭自主安裝的。在艦隊、海軍組織的雷達、聲吶、電子偵察“四會”教學專業比武競賽中,他先后20多次名列第一。

  “水兵業務長”名聲在外,還因為他是裝備驗收的一道“鐵門坎”。臉一黑,誰也不認。支隊總工程師韓旭東稱贊他:“專業精、有原則,哪怕一丁點不合格,他也不放過。”

  2015年夏天,一艘導彈護衛艦即將交付部隊,韓旭東拉上陳光明一起出海,驗收某型聲吶系統。協調會上,研制生產方提出要按慣例,派一條水面艦艇作為聲吶的噪聲源進行試驗。“絕對不行!”陳光明打斷道:“聲吶是用來反潛的,不是對付水面艦艇的。”廠方:“這是慣例。”陳光明:“不符合打仗要求的慣例是壞慣例,一定得破。”最后還是按陳光明說的,用實戰化標准試驗,結果連試3次,3次效果都不理想。沒說的,不能驗收。廠方百般開脫,把陳光明惹火了,說:“你要不升級改造,用嘴巴就能讓產品符合技戰術指標,我跟你姓。”最后,還得按陳光明說的,把試驗失敗的數據記錄在案,對產品進行升級改造,等達到技戰術指標后再驗收。

  某新型雷達即將列裝,陳光明一下就給指出14個問題。總設計師說:“每次見到陳光明是又害怕又高興,害怕是因為他能挑出別人挑不出來的毛病,高興的是他的思路和建議,有時可以讓我們少走許多彎路。”陳光明說:“其實我不過是一心想著打仗而已”。

(責編:邱越、閆嘉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