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某驅逐艦支隊一級軍士長陳光明:"1號士官"配兩名助理【4】

“校長”風度
夜校校長
“陳老師”在支隊變成了“陳校長”,士官夜校校長。這所成立於2008年的夜校,每周開課兩個晚上,不發文憑,隻有成績單,但這個成績單比文憑還厲害,如果不及格,就休想選晉士官,一票否決,沒商量。
關於辦校的動因,陳光明說:“過去的訓練模式內容一般粗,標准一般高,不利於專業人才培養,必須改為分層分級,定向培養,分三步走。第一步是由民到兵,在新兵訓練階段完成﹔第二步是由普通兵到專業兵,一般專業進訓練中心,精細專業入學校,特殊專業進廠、所﹔第三步由合格專業兵到合格戰斗兵,在艦上完成。第一步、第二步,都有具體的考核標准,通過了就算合格,而第三步很難定一個具體標准,要說標准就是實戰化標准。這是一個沒有止境的標准,你必須始終盯著對手練。現在第二步到第三步的銜接問題很大,這一步我們採取的是師傅帶徒弟的辦法,且不說師傅也需要不斷提高,就是再好的師傅帶出一個好徒弟也得一兩年時間。因此,必須給學員一個學習、交流、提高的平台。集訓、比武是很好的平台,但不可能經常化,最好的辦法就是辦士官夜校,因與正常工作沖突不大,故可以長期堅持。支隊任命我為校長,要我來辦。”
陳光明挑選的教員都是支隊、艦隊乃至海軍專業比武的尖子,是一個方面的權威。別看是個夜校,教學比有些大學還規范。所有課程全部採用3D技術制作成多媒體課件,一共400課時,500余萬字。好!開課了。本文開頭的那兩問就是他在開學典禮上提的。說是士官夜校,義務兵和軍官也可以來聽講。夜校成了發現人才、培養人才的一個重要陣地。重慶艦戰士鄧志坤有悟性,又勤奮,陳光明單獨出題考他,要求每次都必須超過85分,否則就不准他請假外出。有次,陳光明故意將他答對了的一道題判錯,鄧志坤找到陳光明說,這道題有三種解法,我都做對了,你為什麼給我判錯?陳光明說:“看你敢不敢懷疑老師,有沒有自信?”鄧志坤進步很快,在支隊比武中獲得聲吶第二名,被另一艘艦點名要去當了班長。可剛去不久,這條艦進廠塢維修,鄧志坤整天在廠裡刷油漆,中斷了專業學習和訓練,頗感郁悶。陳光明覺得培養一個專業人才不容易,如果中斷培訓,一個好苗子也許會因此夭折,於是向支隊請求將他調回重慶艦,以保持其接受培訓的連續性。鄧志坤被調回來了,陳光明對他說,條件給你創造好了,你知道該怎麼辦!鄧志坤不負厚望,一年后參加東海艦隊比武,獲聲吶第一名。
操艦打仗,沒有高科技知識當然不行,但理論必須轉化為駕輕就熟的高技能。比如操縱聲吶,最大的難題是區分真假。一次搜索,你可能發現N個目標,哪個是真?哪個是假?假目標中,有可能是一艘沉船,一塊礁石,一個大型動物,一個敵方有意施放的假目標,還有因海流的變化而引起的聲吶回波變化,也容易被誤判為潛艇。如遇到惡劣氣象,就更容易出錯。另外就是敵我難辨,捕捉到了真目標,是我方的?是敵方的?是友方的?還是中立方的?“那怎麼區別呢?”益陽艦情電部門長牛志勇上尉是按指技合一的模式培養出來的雙學士軍官,他在艦上接受筆者採訪時說:“在這方面,有時候高文憑會顯得束手無策,而高技能卻能一錘定音。”他佩服陳光明,有時也去聽他講課。
實踐經驗如此重要,要駕輕就熟就必須經常練,而艦艇科技復雜,裝備昂貴,哪能讓你像步兵那樣抓起槍就練?這是一對矛盾。怎麼解決?“我建議,自主研發‘艦艇實裝仿真訓練教學系統’。”陳光明,你說啥呀?就你,要解決多少科研機構沒有解決的難題?許多人都搖頭,而支隊黨委卻點頭支持。你猜結果如何?他帶著幾名士官一起攻堅,經過三年努力,居然搞成了。這個系統通過計算機虛擬仿真技術,將艦艇及各種裝備的結構原理、仿真操作、維修保養、典型課件、資料查詢、訓練考核等六大模塊融於一體,一下解決了官兵能隨時學、隨時練的問題……
![]() |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