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專題策劃>>典型>>空軍“金頭盔”飛行員蔣佳冀>>最新報道
人民網>>軍事>>正文

“王牌”背后的精英團隊

——從空軍航空兵某團團長蔣佳冀看尖刀團隊的制勝基因

2015年01月12日00:00  來源:人民網-軍事頻道  手機看新聞

人民網1月9日電 首個“金頭盔”雙料得主,34歲的航空兵團團長,蔣佳冀無疑是耀眼的新星。

四屆“金頭盔”角逐,80后飛行員比例逐年遞增,藍天迎來可擔重任的青春編隊。

是什麼鑄就了這樣一位時代先鋒?是什麼錘煉了這樣一批新生代尖刀?

當我們審視英雄成長的條件,就會發現背后是年輕一代敢於有夢、勇於追夢的時代特質,是一支團隊改革進取、追求卓越的文化基因,是一個軍種高飛遠航、搏擊雲天的凌雲壯志。

■風險,實戰化訓練不可回避的問題。蔣佳冀認為:尋求戰斗力與飛行安全平衡,關鍵在於堅持戰斗力標准,理性把控訓練規律——

“平時多走險途,戰時才有坦途”

2011年,這是蔣佳冀個人和團隊的轉折之年。

2010年秋,蔣佳冀所在航空兵某師所屬二代機團參加空軍突防突擊競賽考核。考前一天,上級通報一起外單位的飛行事故。第二天該團因擔心飛行安全降低難度突防,在考核中吃了敗仗,受到嚴肅批評。

時任三代機團飛行大隊長的蔣佳冀和該師所有官兵一樣,面對批評臉紅心跳、如坐針氈。

問題的症結在哪兒?低谷之后是深刻反思:訓練四平八穩,難度強度不夠,滿足於完成架次,保証安全。一次次討論、一回回檢討,“戰斗力標准”幾個字深深烙進蔣佳冀心中。

痛定思痛,該師列出四方面18項整改細目,超低空訓練成為突破口。

新修訂的飛行訓練《大綱》規定超低空訓練的高度為500至50米。而部隊地處丘陵地帶,多雲多霧,能見度差,該把訓練的最低高度定在多少?團訓練計劃經過3次修改,最終確定最低飛到50米。

“這是大綱規定的底線!”地圖作業精確計算和直升機實地勘測后,蔣佳冀前艙帶頭試飛,師長團長親自后艙押坐。一路風馳電掣,一路精誠協作,超低空飛行順利通關。

然而,實戰化訓練的路子並不是一馬平川。

2011年初夏,該團在高原組織穿山溝飛行。一架戰機穿越峽谷急轉,機翼挂斷了高壓線上的避雷線,險些造成飛行事故。

接連的事故征候引發不少顧慮,有人喊“剎車”。

師團頂住壓力,用行動作答:加強風險控制,標准不可降,難度不能低!

歷時近一年的“背水之戰”,該師終於攻克超低空這道難關。當年盛夏,三代機團參加體系對抗,對地突擊取得佳績﹔深秋,二代機團突防突擊考核榮獲了突防第一、突擊第二、總成績第二。

實戰空靶,打導彈邊界﹔遠海飛行,臨近戰機最低速度邊界﹔長時間遠距離超低空突防……過去的高難課目,如今成為家常便飯。

“真正的勇士敢於面對淋漓的鮮血。”作為訓練帶頭人之一的蔣佳冀說:“經歷低谷之后我們明白:最大限度發揮裝備性能,進行極限訓練,才能真正實現訓練質量與安全水平的良性互動。”

下一頁
分享到:
(責編:邱越、閆嘉琪)

相關專題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