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劍先鑄魂,鋼刀不卷刃,信仰之光照亮強軍征程——
用信念凝聚忠誠
汽車在山路上顛簸,樹木越來越密,人煙越來越少,新戰士吳雷波的心也越來越涼。他無法想象,這樣的大山溝裡如何放飛魂牽夢繞的“導彈夢”。夜深人靜,他在筆記本上寫道:前是山、后是山,身在大山,何時出山?
幾天后,連隊組織參觀“流動旅史館”,一個個歷史片段撥動著吳雷波的心弦——
軍史館裡,有一張發黃的照片,還是班長的董春儒意氣風發,在一次重大任務現場留下珍貴的照片。從班長到第一任支隊長,董春儒用青春和熱血澆灌導彈部隊的成長。擔任支隊長不到2年半的時間,他轉戰大江南北4省7個縣市,行程12萬多公裡,守山溝、上高原、鑽密林、穿戈壁,探索總結出新型號武器基本功訓練法和113個訓練口訣,親自組織發射4枚導彈,自己卻累倒在了導彈陣地上。彌留之際,他還念念不忘還在說著導彈的事,妻子孫金霞握著他漸漸冰涼的手,哽咽地說,“老董啊,我嫁給了你,你卻嫁給了導彈”。
倒下的是身體,立起的是旗幟。此時,支隊剛剛擴編成導彈旅,第一任旅政委陶殿璽接過重擔,他在筆記本上這樣寫道:“我將用我的生命之筆,寫好我的剩余歷史,請黨考察我的前半生和我在以后歲月中的所作所為吧!”上任不久,他就被查出患冠心病,卻一直瞞著戰友和親人,帶著官兵加班加點、宵衣旰食。組織上安排療養,他去了兩天就回到部隊﹔醫院要求留院觀察,他悄悄溜出病房躲進辦公室加班。5個月后,陶殿璽因病情惡化,永遠地離開了大家,離開了鐘愛一生的導彈事業。
用信念鑄就忠誠,用生命踐行使命。看到這裡,吳雷波流下感動的淚,他第一次感受到信念的力量如此強大:無數先輩用鮮血和生命,助推“中華之劍”越飛越遠,越飛越高,越打越准,這是軍人的靈魂和安身立命之本。他悄悄撕下前面那頁紙,翻開新的一頁:我戀山、我愛山,干在深山,誓不出山!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現實是有效的清醒劑。
接過前輩的槍,承載一份責任擔當,一茬茬官兵續寫著新的輝煌。從這裡,走出了“忠誠履行使命的模范指揮員”楊業功等33位共和國將軍,走出了10名導彈基地司令、16名導彈旅長,他們像種子一樣撒向祖國大地,成為中國戰略導彈部隊發展建設的鋪路石。
該旅開展“堅定信念、鑄牢軍魂”“學習踐行強軍目標、做新一代革命軍人”“紅色基因代代傳宣講”教育活動,官兵圍繞“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的殷切囑托暢說心語。旅政治部主任曹建中率先發言:“越是思想暗流涌動,越要信念堅定如磐,‘三個絕對’從信仰、品質、行動立起聽黨指揮的新標准,這是‘第一枝’的新起點,‘發新芽’的催化劑,‘強軍夢’的力量源。”
說一千道一萬,“三個絕對”是關鍵。黨的創新理論像磁場一樣吸引著官兵,全旅上下學歷史、讀著作、講故事,形成構筑信仰高地的“新常態”:
——探索推行“讀背講考評”理論學習法,開展“百官千兵上講壇”群眾性自我教育,引導官兵自覺用一言一行澆灌信念之花,用一舉一動踐行強軍之志。
——採取“精品課堂析理、專題多案解讀、群體懇談感悟、融入實踐培育”方法路子,用真理說服人、用真情感染人、用真實打動人,讓理想信念根植於部隊實踐,綻放在官兵頭腦。
——開展以黨員過“政治生日”、 黨員發展“雙考”制、設立黨員形象公示榜等11項內容的“黨員先鋒工程”,讓黨員受教育、群眾受洗禮,處處樹立“軍人好樣子”。旅黨委被評為全軍先進黨委,2個基層黨組織被第二炮兵樹為“十大礪劍堡壘”。
櫛風沐雨信念彌堅,劍行天疆永不偏航。在該旅營區的牆報上,在政治教育的教案裡,在《愛上“東風第一枝”的N個理由》故事中,處處可見官兵用信念凝聚忠誠的拳拳之心。
2013年底,副旅長李紅武和邵國宸同時接到轉業通知,而他們此時一個在千裡之外的演兵場“仗劍出征”,一個在大山深處坑道裡“枕戈備戰”,沒有商量、沒有約定,他們同時選擇了留下,推遲40多天離隊,直到任務圓滿完成。
四級軍士長喬金鳳,家屬來隊正巧趕上部隊演練,隻匆匆見了一面便“消失”29天,妻子有些不理解,他說:“咱是一名老黨員,啥叫對黨絕對忠誠,就得不講價錢、不打折扣、不搞變通,關鍵時候靠得住、過得硬。”
這是一名普通黨員的肺腑之言,也是一支部隊的對黨和人民作出的庄嚴承諾……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