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爭氣”到“底氣”——
不負“王牌底牌”的重托
基辛格的《核武器與對外政策》一書中說到,在核時代,當威脅已達到顯而易見的程度時再想抵抗,為時可能已晚。
戰略導彈,被譽為國家的“王牌”、民族的“底牌”。執掌“王牌底牌”,必須未雨綢繆。該旅官兵天天追蹤世界前沿,生怕一覺醒來落后。每次周交班,第一項內容就是軍情通報,圍繞世界大勢、國家安全、使命任務,概覽周邊動態和軍事發展要況,強化國際意識全球意識。
這個士官引人注目:導彈起豎后,他離導彈最近﹔發射倒計時中,他是萬眾矚目的焦點﹔號令下達后,他摁下“點火”按鈕。他就是被官兵譽為“金手指”的康平,2次親手將大國長劍送上蒼穹。
但“金手指”的起點十分平凡。剛入伍時本想找個舒適的崗位,直到看見長劍起飛壯烈場面才開始轉型之路。面對百余張電路圖,他像攀岩一樣發起了沖鋒,一點一線一步一動,終於登頂發射專業頭名寶座。
有次發控台瞄准控制器失效,他敏銳地判斷出是一個元器件焊接不干淨,加熱時間長所致,為這款控制器的再生產提供了優化方案。
康平的轉型突破化蛹成蝶,鑄就了他的慨然底氣。這種底氣匯聚成河,官兵肩上可負山岳。
戰爭是流血的訓練,訓練是不流血的戰爭。軍人血性指數有多高,打贏的成色就有多足﹔軍人最大的血性,就是源自對打贏的忠誠!導彈騰飛需要推進劑提供托舉的動力,導彈事業需要官兵燃燒自己的青春。
多年前,某基地一場創破紀錄活動,列兵姚濤仰臥起坐做了一上午計6408個,為他壓腿的人換了3批。一位將軍示意暫停,解開他的褲帶,看到臀部厚厚的結痂和不斷滲出的鮮血,不由連連點頭。
奪下冠軍獎杯的姚濤並沒有停下腳步。他深知,導彈馭手不僅需要強健的體魄,更需要扎實的專業本領。他華麗轉身,向另一個領域進發。當兵第3年,他便熟悉了全連發射專業,成為名副其實的“導彈通”,后來被破格提干。
中士李祥雷士官學校畢業,自我感覺不錯,在專業課上看雜志。班長說,我出10道專業題,隻要答對1道,你不來上課都行。李祥雷躍躍欲試,結果羞愧敗退。班長告訴他:學專業,知其然只是基礎,知其所以然才算合格。這堂課,成為李祥雷轉型之路的開端。
個人轉型不易,一支部隊轉型更難。1989年冬,該旅執行改型后首次實彈發射任務,打出當時最佳成績。就在官兵擊掌相慶之時,世界信息化大潮已悄然而至。大家旋即認識到,“底牌”身后無退路,吃敗仗連贖罪的機會都沒有,戰略導彈部隊作戰能力關乎國運,必須促進轉型加速,推進戰斗力生成模式轉變。
立足3次轉型機遇,官兵合力破解核心技術難題40多個,排除裝備儀器特殊故障20余起,先后取得“某訓練彈改造遙測系統”“某型彈體水平測試系統”等80多項訓練科研成果,攻堅112個戰備課題,在戰備值班抽考中勇奪120個第一。軍委總部和第二炮兵首長、航天部門專家屢次充分肯定。
古代干將莫邪鑄劍技藝高超,如今導彈精兵馭劍出神入化。3次轉型,贏得3次涅槃機會﹔3次騰飛,獲得3次時代點贊。一名外交部領導出訪前,專程來到該旅,撫摸著洲際導彈的紅色發射按鈕,感慨地說:摸到中國的“核心”,走出國門底氣十足!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