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054A型護衛艦的鷹擊-83反艦導彈發射架
俄海軍85RU型“漏斗”反潛/反艦導彈發射架
反艦武器
8月20日,代號“海上聯合-2015(II)”的中俄海上聯合軍演第二階段在彼得大帝灣海域、克列爾卡角沿岸地區和日本海海空域拉開帷幕。此次聯合演習中,兩國海軍將會投入多少尖兵利器引起廣泛關注,現在我們不妨略做盤點。
在上世紀兩次世界大戰中充當主力海戰武器的大口徑艦炮早已被射程更遠、准頭更高的反艦導彈取代,在此次演習中,中俄兩軍都拿出領先於世界的反艦導彈型號。
【中方】
據央視報道,配置在054A型主力護衛艦上的國產“鷹擊”系列反艦導彈,其射程超過百余千米,主要用於打擊各種大中型水面艦艇(如巡洋艦、驅逐艦、兩棲艦等)。據介紹,“鷹擊”系列反艦導彈具備一定的雷達隱身能力,在接近攻擊目標時還能夠進行蛇形機動飛行,躲避敵方艦載武器的攔截火力,因此具有較強的突防能力。
事實上,在去年的珠海航展上,中國軍工企業曾展示“鷹擊”導彈的空射外銷型號——CM-802AKG反艦導彈,它能由作戰飛機搭載,重約670千克,戰斗部威力很大,射程超過200千米,具備紅外視頻傳輸、飛行途中更改路徑等優點,可靈活打擊陸地和海上多種目標。普遍認為,中國海軍自用的“鷹擊”反艦導彈無疑會更具威力。
【俄方】
與外觀緊湊、重量適中的“鷹擊”導彈相比,隻能由萬噸巨艦攜帶的俄制P-500“玄武岩”(北約代號SS-N-12“沙箱”)反艦導彈可以用“氣勢逼人”來形容。該型導彈僅長度就有17米,戰斗部更是重達1000千克,哪怕是航母等大型艦艇挨上1枚也難逃一劫。
別看“玄武岩”誕生較早,但因其獨特的“導彈編隊”功能而常盛不衰,至今充當俄軍反艦作戰的主力武器。所謂“導彈編隊”,就是最多由8枚“玄武岩”導彈組成編隊,指派其中一枚作為“領航彈”開啟導航雷達,保持在5000-7000米高空飛行,其他“僚彈”則在“領航彈”的導航下保持超低空靜默飛行。若“領航彈”被中途擊落,制導系統會自動指派一枚“僚彈”爬升高度,接手領航任務,直至“導彈編隊”抵近目標。
值得一提的是,俄羅斯還曾研制出飛行速度比P-500導彈更快的P-270“白蛉”反艦導彈(設計局編號ZM80),但因P-270“白蛉”導彈的射程隻有120千米,遠低於P-500“玄武岩”導彈的500千米射程,且P-270導彈的戰斗部僅重300千克,其威力不足以重創航母等大型艦艇,因此隻能作為俄海軍艦艇的輔助武器,並投入外銷市場。
反潛武器
掃雷、防空和反潛,是各國海軍公認的“海戰三大難題”,其中反潛作戰更因殺機四伏,變化無常而視為“勇者之戰”。縱觀中俄“海上聯合”演習的發展歷程,反潛訓練始終是“重中之重”,今年也不例外,兩軍都拿出了現役最先進的反潛武器。
【俄方】
據俄《消息報》報道,俄海軍水面艦具備擁有遠、中、近三層攻潛火力。以1155型反潛艦(北約代號無畏級)為例,其遠程反潛武器為2架“卡-27PL”反潛直升機,中程反潛武器為2座四聯裝85RU型“漏斗”反潛/反艦兩用導彈和2座四聯裝魚雷發射管(口徑533毫米),近程反潛武器則是2座RBU-6000型12管反潛火箭發射器。其中,85RU型“漏斗”系統能兼容發射3種導彈(83R“瀑布”、86R“風”、84R“暴風雪”),射程超過55千米,可對抗美國重型核潛艇。如果部署核戰斗部,甚至能消滅整支敵方潛艇編隊,用俄地緣政治問題研究院副院長西夫科夫的話說,“那將有戰略性影響”。需要強調的是,反潛武器必須依賴水聲探測系統的精確定位。據俄海軍介紹,俄現役主力艦均配備“鉑-MS”或“多項式”聲吶系統,其標准探測距離2-6千米,最大探測距離10-45千米,足以使俄軍艦艇與敵方潛艇保持“安全距離”。
【中方】
與俄海軍採用專門的反潛艦不同,中國海軍除了陸續退役的037系列獵潛艇外,沒有設計專門的反潛艦,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海軍不重視反潛作戰。目前,中國海軍現役主戰艦艇都具備一定的搜潛攻潛能力,此次參演的多艘艦艇就因其低噪音特性,結合艦載聲納,具有良好的水下目標識別能力,即便是在淺水區域和不良海況下仍能較好地發現目標。與之相對應的是,中國艦艇所裝備的反潛魚雷同樣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據《解放軍報》介紹,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發展,中國國產魚雷型號越來越多,性能越來越先進,先進的復合制導魚雷使人民海軍可以在復雜環境下實施“遠、精、狠”打擊。
偵察指揮平台
現代海空作戰,不僅需要威力巨大的武器,更需要精確及時的情報偵搜能力和精細的指揮控制能力。在此次演習中,中俄雙方都動用了現役主力偵察指揮平台。
【中方】
中國軍隊派出的空警-200預警指揮機曾在去年中俄海軍聯演中大放異彩。據《中國國防報》介紹,演習中,聯合指揮部突然向海上編隊下達“敵”情:“藍方將派出航空兵用模擬導彈襲擊紅方艦艇編隊。”與此同時,一架空警-200從東海艦隊某機場呼嘯升空。根據該機提供的信息,紅方即刻引導2架己方戰機飛向任務空域,對不明空中目標查証識別,海面上的紅方艦隊也迅速調整防空陣型。面對空中和海上的“鐵壁防線”,藍方戰機隻能調頭折返。
如今,中國海空軍對空警-200的運用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盡管該機所搭載的機背“平衡木”雷達隻能對機身兩側240度方位進行掃描,但可以通過強化戰術戰法的設置進行彌補(如優化預警機的航線),盡可能將“平衡木”雷達的天線陣面全都利用起來,減少探測盲區。
【俄方】
與空警-200相比,俄海軍航空兵的伊爾-38巡邏機可謂“冷戰老兵”。自上世紀60年代服役以來,該型巡邏機經歷了數以百計的重大軍事行動,至今仍“老驥伏櫪”。
伊爾-38巡航范圍大,升限高,巡航范圍可達北極空域,最大升限可達1.1萬米,為同類巡邏機之最。俄方公布的數據顯示,伊爾-38裝有4台發動機,最大起飛重量約60噸,最大平飛速度645千米/小時,巡航速度595千米/小時,最大航程7200千米,續航時間12小時。
目前,俄太平洋艦隊列裝的伊爾-38巡邏機在前機腹裝有被戲稱為“巧克力”的雷達罩,機身后段接近垂直尾翼處安裝有狹長的獨木舟形天線罩,還有遍布機身各處的天線和傳感器。伊爾-38巡邏機不僅可以在國際空域截收地平線外的電波,還能為俄海軍標定各種雷達或無線電信號提供便利。在戰時,伊爾-38能為友軍提供實時戰術電子偵察,讓友軍躲避威脅並鎖定目標。今年7月服役的升級版伊爾-38N巡邏機能監測320千米內的艦船。
防空武器
對各國海軍水面艦艇來說,如何對抗敵方航空兵和掠海導彈的飽和攻擊是性命攸關的大事。中俄海軍尤其重視戰艦的獨立防空能力,此次參加海上演習的中俄海軍艦艇就各自列裝了先進的防空武器。
【中方】
此次軍演中,054A型護衛艦配備的國產“海紅旗-16”中近程區域防空系統頗受矚目,它擁有32個導彈垂直發射單元,布置在艦橋與前主炮之間。公開信息顯示,“海紅旗-16”防空系統主要擔負近程防空任務,其作戰目標為戰術飛機、反艦導彈、戰術空射型導彈、直升機和無人機,可以在中低空范圍內對抗大規模空中襲擊和掠海飛行的反艦導彈攻擊。
除了“海紅旗-16”,中國海軍艦艇在近程防空方面還有730近防炮“站崗放哨”。它是中國第一種自主研制的近防武器,集成了目標搜索雷達、光電跟蹤儀和7管自動火炮,採用數字化射擊控制方案,以全自動方式工作,具有獨立交戰能力。火炮擁有7根30毫米口徑的炮管,每分鐘可發射4200枚炮彈,射程約3000米。目前,中國052B、052C、051C型驅逐艦和054A型護衛艦都搭載了730近防炮。
【俄方】
與中國海軍相似,俄海軍以“暗礁”防空導彈、“颶風”防空導彈和AK-630近防炮構成遠、中、近三層防空攔截網。
“暗礁”是俄海軍目前唯一的艦載遠程防空系統,但因體型龐大隻能部署到基洛夫級巡洋艦和光榮級巡洋艦上。據介紹,“暗礁”系統發射的48N6E型導彈既能打擊遠90千米外的敵機或導彈,也能攔截突然出現在距己方艦艇僅5-7千米處的目標。由於該型導彈具有很高的打擊效能,俄水兵習慣把48N6E型導彈稱作“鐵手”。
比“暗礁”射程略近的“颶風”防空系統主要配備在俄海軍956型現代級驅逐艦上,其主體是一個可旋轉式單臂發射架和備彈24枚(9M38型導彈)的井式彈庫,彈庫內的導彈以12枚一組呈環狀懸挂在導軌上,可快速再裝填,連續發射間隔時間隻需5秒。俄方公布的數據顯示,9M38型導彈射程3.5-25千米,能打擊飛行高度15米至1.5萬米的固定翼目標,以及飛行高度10米至1萬米的反艦導彈。若以“雙打一”模式射擊,對固定翼飛機的殺傷概率不低於81%。
一旦“暗礁”和“颶風”都攔截失敗,俄海軍艦艇上密集部署的AK-630型6管近防炮(口徑30毫米)就是最后的“守門員”。該型炮重約1000千克,每分鐘可發射近5000枚炮彈,射程超過4千米,可形成綿密的彈幕,被戲稱為“金屬切割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