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
人民網>>軍事>>正文

共和國受閱第一人孫啟華:1958年大閱兵走出世界水平

人民網記者 黃子娟

2015年08月25日13:59  來源:人民網-軍事頻道  手機看新聞

古語雲:“國之大事,在祀與戎”。9月3日,中國將舉行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閱兵式。這是“祀”與“戎”有機結合。閱的是兵,展現的是魂﹔流下的是汗水,練出的是士氣,也樹起了中國軍人的新標杆。

盛夏流火,正值閱兵前夕的緊張訓練期,人民網記者採訪曾經親歷閱兵的官兵們,回首那一顆顆強烈的報國之心下的受閱情懷……

2009年閱兵孫啟華在檢查訓練情況。高密 攝

回首1958年閱兵 “走出世界水平”

有一位年近八旬的老水兵,曾經7次參加國慶首都閱兵訓練,3次通過天安門廣場,先后接受過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等黨的三代領導人的檢閱。他,就是青島海軍潛艇學院退休干部孫啟華。

得知我們要電話採訪他,孫老早早做足了功課,電話那頭,老人的聲音中氣十足,一說到閱兵,話匣子就再也收不住……

1956年12月,孫啟華從山東榮成應征入伍,來到被稱之為“渤海的咽喉,京津的門戶”——海軍長山要塞區,當上了一名海軍岸炮兵,當時他隻有17歲。1957年年底,上級把組建參加次年國慶閱兵受閱水兵方隊的光榮任務交給了海軍長山要塞區。一萬多名官兵紛紛報名要求參加閱兵訓練,在嚴格的挑選和競爭中,孫啟華憑著得天獨厚的身材優勢,一眼被教練“相中”,光榮地成為國慶受閱水兵方隊中的一員。當時,在整個岸炮連200多人中他是唯一被選中的一個。

回首往事,1958年參加閱兵的情景孫老仍歷歷在目。“1958年初,我們在山東龍口訓練,條件比較艱苦,住在老百姓的房子裡面,在土操場上練原地訓練。到7月份,我們就進北京了。當年沒有閱兵村,我們住在天壇公園裡,在樹下搭帆布帳篷,一個帳篷裡面住八個人,祈年殿外面有一塊平地,那兒就是訓練場地。到9月份預演時,從天壇到天安門廣場,受閱官兵都是托槍走著去。”

孫老回憶,十一國慶閱兵那天早晨,大家都睡不著,三點鐘就起床,領導怎麼動員也不行。吃完早飯,受閱官兵就向天安門進發。海軍一共兩個方隊,一個是大連艦艇學院,還有就是水兵方隊,兩個方隊正好站在軍樂團的兩側。八點鐘列隊完畢,十點鐘閱兵正式開始,《東方紅》樂曲響起,毛主席登上天安門城樓……“那時感動的情不自禁掉下眼淚,但是也不能太激動,怕做錯動作,眼淚隻能慢慢地流出來,還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回想當時的情景,孫老的言談中仍掩飾不住激動的心情。

經歷過若干次閱兵洗禮,有不少小插曲令孫老印象深刻。1984年9月,國慶閱兵前夕,受閱方隊正在沙河機場進行緊張訓練,突然天氣突變,電閃雷鳴,即刻下起了傾盆大雨,其他方隊都去帳篷避雨,操場上隻剩下水兵方隊。作為總教練和方隊長,孫老沒有下命令讓大家停止訓練,官兵們的衣服全部濕透,鞋裡注滿了水,操場的積水也有十多公分深,然而這場大雨卻是對戰士們意志品質非常難得的鍛煉。當時,正好八一電影制片廠在附近拍電影,便把水兵方隊在雨中訓練的情景用鏡頭紀錄了下來。從此,閱兵村流傳出“水兵不怕水”的佳話。

“在一次閱兵訓練中,有一位來自南方的小戰士,從訓練基地到學員駐地行進過程中,他的鞋釘子從鞋底穿出來,扎進腳裡。40多分鐘的路程,一直忍著疼痛。本來他可以打報告,但是這名小戰士沒有吭聲。回到宿舍的時候,血已經染紅他的整個腳掌。為了閱兵的榮譽,戰士們就是這樣不怕痛苦……”孫老如是說。

對於現在加緊訓練的官兵們,孫老寄語:“到訓練后期,要注意勞逸結合,很多人可能是第一次參加閱兵,希望他們能夠繼續發揚閱兵精神,走出國威、軍威。1958年閱兵訓練的口號是‘走出世界水平’,在今天這個世界矚目的時刻,一定要走出水平,讓全國人民高興,讓敵人害怕。”

閱兵訓練全程淘汰制 越害怕越要苦練

劉淇是2009年閱兵陸軍學員方隊中的一員

徒步方隊,一直是中國閱兵部隊中最大的亮點之一, 隊員們正步、齊步的步幅要嚴格控制在75厘米,要毫厘不差。因為,隻有隊員步幅一致,才有可能達到胸線和頭線(或者說帽徽線)一致。

劉淇是2009年國慶閱兵中陸軍學員方隊的一員,回想當時的閱兵訓練,仍歷歷在目。“我感覺最難熬不是身體上的訓練,而是心理壓力比較大。閱兵訓練實行全程淘汰制,每一名參加訓練的軍人都希望自己能夠走過天安門,接受檢閱。但是訓練期間,或許由於感冒、受傷以及其他狀原因暫時能參加訓練,就擔心自己跟不上,怕被淘汰,這種心理壓力最難熬的。”

談到化解壓力的方法,劉淇說,隻有化壓力為動力,越害怕越要刻苦訓練,從單兵動作的每一個細節練起,我買了個10公斤的沙袋綁在腿上,每天休息的時候加練20分鐘,提高訓練效率。

陸軍學員方隊是徒手分隊,雖然不挂槍,但是訓練難度大,劉淇說,陸軍學員方隊有一句口號,叫“路燈不滅不帶回”,因為晚上訓練時有路燈,路燈夜裡12點熄滅,就12點才返回,后來,領導看到我們訓練這麼辛苦,就把路燈的時間往前調,這也是陸軍學員方隊訓練的一個縮影。

閱兵過后,劉淇最大的收獲是改變了面對困難時的心態,“以前會有畏懼的心理,但是經歷過閱兵“獨木橋”式的挑戰,真正靠實力走上閱兵場,今后再遇到什麼困難,都敢迎難而上,這對心理素質也是一種鍛煉和挑戰。”

遲東明是2009年閱兵陸軍學員方隊中的一員

留給受閱官兵們的除了難熬的心理難關,還有甜蜜的等待。遲東明在陸軍學員方隊訓練時,正值熱戀期,可是好幾個月的封閉訓練,無法與外界聯系。“當時我買了一個日記本,每天抽幾分鐘寫點日記,快寫完一本的時候,就寄給女朋友看。”這個浪漫的舉動很快得到了女孩的回應,她也開始寫日記,寫滿一本寄給遲東明。有時,日記本裡還夾著幾張照片,訓練累了,這些照片也成為了遲東明精神上的動力。

整個閱兵訓練下來,兩人交換了好幾本日記本,這樣的溝通方式,不僅沒有產生矛盾,反而讓愛情更為甜蜜。如今,遲東明已經和心愛的姑娘組建了美滿的家庭,而閱兵訓練期間的日記本也成為了兩人愛情的見証。

美麗女兵再入受閱方隊 彌補六年前遺憾

程誠曾經因為身高遺憾錯過2009年國慶閱兵

在閱兵村,三軍女兵方隊無疑是最靚麗的一道風景線。三軍儀仗隊女兵程誠,曾因訓練刻苦、隊列動作出類拔萃,第一個被確定為2009年國慶大閱兵三軍女兵方隊領隊。后來,因高於隊伍平均身高1.8厘米,遺憾地錯過了閱兵。在今年的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中,她作為三軍儀仗隊方隊的一員,彌補六年前沒有參加大閱兵的遺憾!

訓練場上沒有男女之分,但體力耐力較弱的女性無疑是付出更多的一個群體。為了練體力,女隊員們每天早上綁著沙袋跑越野。腿受傷,就練擺臂,臂脫臼了,就吊著胳膊練踢腿。即使回到宿舍,同伴們還會互相壓腳尖,壓得哇哇大叫甚至大哭。剛開始訓練時,女兵的體能和男兵相比,確實差很多,腳下走不穩、排面走不齊,經過幾個月的訓練,女兵的體能實現質的飛躍,現在和男兵走一樣標准、規格,沒有絲毫問題。

“在飲食方面,女兵進入閱兵村以后,伙食跟男兵基本一致,因為女孩子口味比較清淡一些,特地為女兵們增加了幾個青菜。”程誠說。

談到訓練過程中印象深刻的故事,程誠說,閱兵訓練很辛苦,大家前期出現很多訓練傷,比如馬靴不合適、腳上磨泡等。剛進閱兵村時,有一個女兵叫王藝諦,剛訓練沒幾天,腳上就磨出了泡,她不想因為腳傷耽誤訓練,一直沒跟醫生說,逐漸病情惡化,腳也潰瘍了。有一次,她偷偷上藥時被我們看見,其他女兵把她強制送回宿舍。誰知道,一轉身的功夫,她又回到訓練場上,指著馬靴說:“中隊長,我把馬靴的后腳跟處剪了一個洞,正好把潰瘍的水泡露出來,這樣就可以不影響訓練了。”克服傷病,輕傷不下火線,是訓練場上每一個女兵堅持的信念。

談到女兵唯一與男兵不同的訓練科目,那就是化妝,這是必備的訓練科目。據程誠介紹,組織方會請專業的化妝師教女兵們化妝,而本來具備這樣的素質的老兵,也會一幫一,讓每名女兵都以最美的狀態出現在閱兵場上。

時光荏苒,回首曾經的閱兵經歷,不變的是我們永恆的軍魂。正如孫老所言:“國慶閱兵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軍事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通過這項活動能顯示我們的國威軍威,振奮民族精神、激發愛國熱情”。在閱兵中亮的豈止是“肌肉”,更是我們的民族自信。

分享到:
(責編:黃子娟、閆嘉琪)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