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世界各軍事強國軍事力量逐步完成“由機械化向信息化”的轉變,有觀點認為,軍人體能已不再重要,作為軍人體能力量之源的軍事體育訓練已不再重要。其實不然,尤其對正處於機械化、信息化復合式跨越式發展的我軍來說,軍事體育訓練依舊是克敵制勝的法寶之一。
軍事體育源於體育,但又區別於一般體育,軍事目的性和指向性更加明確。我軍將軍事體育定義為“是以增強體質、提高戰斗力為目的的身體訓練,包括了軍事體育學科理論、基礎體能訓練、實用技能訓練、崗位適應訓練、綜合應用訓練和體育鍛煉等多個方面”。十八大后,軍事體育訓練又被注入新的生命力,四總部於年初聯合頒發的《軍事體育訓練改革發展綱要(2015-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如火如荼地開展結合各軍兵種特點的各種形式的軍事體育訓練,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信息化戰爭的形態雖然發生了質的變化,但隻待在指揮中心,面對電腦屏幕、手握鼠標按鍵就可以結束一場戰斗或戰爭嗎?答案當然是不行。在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等美軍地面部隊參加的近幾場局部戰爭中,作為世界頭號軍事力量的美軍,在不斷刷新與其他國家軍隊武器裝備的科技戰斗力代差、級差同時,依舊不忘針對實戰需求,繼續提升體能素質的人本戰斗力。在遂行部分任務高溫環境中,單兵裝備負重甚至高達35公斤。美軍以實戰需求為牽引,不斷修訂自身體能訓練條令。例如,將原有項目5英裡跑和刺殺修訂為變向跑和核心力量負重訓練,以應對實戰中負重奔跑需要等等。
能否把握信息化戰爭的制勝主動權,人的綜合素質至關重要。人的綜合素質包括智能(謀略水平、思維水平)、體能(生理機能、心理機能)和技能(熟練使用裝備的能力)。在智能、體能、技能三者之間,體能尤為關鍵,是其他兩者的基礎,影響甚至決定其他兩者的水平高低。經常從事軍事體育訓練的人心肺功能較好,有旺盛精力和充沛體力,在應對緊急事件中有較好的體能儲備,在處理智能、技能等方面工作時往往比體能較差者要更加出色。
信息化作戰對指戰員的綜合要求更高。信息化條件下,指戰員可以借助先進的指揮信息網絡系統,不斷創新作戰方式方法,提高運用高新技術打贏戰爭的能力。但隻有具備過硬體能素質的指戰員,才能更好地結合智能、技能,使先進的信息化作戰指揮系統、先進的武器平台發揮出最佳戰技效能。信息化戰爭,既是體系對決,更是人與人之間的較量,人的因素非但沒有弱化,反而應該更加得到重視。
“宜將劍戟多砥礪,不教神州起烽煙”。信息化條件下,無論是提升核心軍事能力水平,還是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軍人體能、軍體訓練始終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始終是“能打仗、打勝仗”的重要基礎,始終是實現強軍目標的重要保障。(國防大學博士研究生 曲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