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
人民網>>軍事>>正文

英學者:閱兵是為讓戰爭不再重演丨一圖讀懂中國資格

2015年09月02日09:39  來源:中國日報  手機看新聞

國將於93日舉行紀念二戰勝利70周年閱兵儀式,這一決定具有重大國內國際意義。

從國內層面看,閱兵儀式旨在把全體中國人凝聚到共同抵御外國侵略、為創造一個繁榮團結的現代化國家而努力的基礎上開創的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同時,對軍事裝備的展示旨在表明,作為一個大國,中國擁有與大國身份匹配的軍備力量,能夠保衛人民。這一點十分重要,因為在近兩個世紀中,中國受到一次又一次的侵略,並一次又一次地被打敗。

從全球層面看,這次的紀念活動旨在讓世界人民看到中國在二戰中的作用,表明中國與美國、蘇聯和英國一樣,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樣站在了正義一邊。在西方國家中,中國在二戰中的作用受到極少關注,但是,中國認為這是中國歷史上最關鍵的時期之一。

日本是在194599日上午9時於南京向中國投降,並非93日。一戰結束於19181111日上午11時簽訂的休戰協議,至今,世界各國仍會在一戰結束的時刻默哀一分鐘,這一時間點與日本投降時間——99日上午9時相呼應,表明1945年取得的和平結果將長久持續下去。

中國在194599日上午9時宣告日本投降的決定是恰當的,因為漢語中的“九”與“久”諧音。當時的中國領導人蔣介石宣布,中國將奉行“以德報怨”的政策。這一最初回應表現了對和解的渴望以及對仁愛的堅持,重新回顧這一點具有重大意義。

現任中國領導層於2014年決定用三天的時間來紀念二戰勝利,同樣反映了“以德報怨”的精神。此后,全國人民將在93日紀念抗日戰爭勝利,並在1213日紀念南京大屠殺遇難者。這些紀念日的確立具有重大意義,因為它們是對共產黨以前的對手、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黨的尊重。今年的紀念活動也反映了這一決心,因為共產黨和國民黨老兵都會參與其中。

同樣,回顧德國前總統裡夏德·魏茨澤克(Richard von Weizsacker)198558日的演講也很有裨益。他表示,對德國而言,194558日對同盟國的投降不代表戰敗,而是解放,讓一個全新的、充滿人性的未來成為可能。魏茨澤克在表達“現今大多數德國人二戰時或者尚未出生,或者年紀尚小,因而不會穿上懺悔的外衣”的同時也表示,他們不能逃脫上輩人留給他們的“深重遺產”。每個人都必須全心全意地、誠實地、不帶任何條件地清楚之前發生的災難。魏茨澤克的演講在歐洲很受歡迎,因為它表現出德國不逃避的誠實態度以及道德敏銳感。這為戰后的德國贏得了信任。

東亞不同於歐洲,二戰在這兩個地區的形勢也不相同。因此,我們不能以一方的標准來批判另一方。很明顯,二戰在東亞遺留下的仇恨比在歐洲要強烈得多,並且更具分裂性質。但是,和解是一件難事,需要在平等政策下表現出謙卑和勇氣。

法國凡爾登(Verdun)的一處戰爭公墓裡埋葬了上萬法國和德國士兵。1984年,時任德國總理赫爾穆特·科爾(HelmutKohl)以及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密特朗(FrancoisMitterand)最終在這裡站到一起。二人握住彼此的手,共同為戰士們默哀,並未發表任何演講。

如果魏茨澤克堅持稱德國投降是一種解放是正確的,我們也必須記住,二戰對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場災難,是全人類的失敗,絕不能再次發生,對此我們都負有重要責任。

作者:方德萬(Hans Van De Ven)系劍橋大學東亞研究所中國現代史教授

4個事實告訴你中國舉辦勝利紀念日閱兵的資格

分享到:
(責編:潘旭海、劉軍濤)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