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
人民網>>軍事>>正文

陳士強: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充分展示我軍戰斗力

2015年09月02日09:51  來源:人民網-強國論壇  手機看新聞

  國防大學戰役教研部教授陳士強大校

  人民網北京9月2日電 9月3日上午,我國將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習近平總書記出席並作重要講話。為更准確宣傳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更准確解讀這次大閱兵,強國論壇採訪了國防大學戰役教研部教授陳士強大校。陳士強表示,通過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充分展示我軍戰斗力。

  “六個首次+兩個多”打造抗戰勝利日閱兵式亮點

  陳士強表示,我軍是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部隊,歷來非常重視通過閱兵來展示軍隊建設發展成果,振奮軍心民心。根據《中國人民解放軍隊列條令》,我軍閱兵式的基本流程是:一是受兵部隊和武器裝備列隊﹔二是閱兵方隊迎接“八一”軍旗﹔三是受閱部隊指揮員向閱兵首長報告﹔四是受閱部隊指揮員陪同閱兵首長檢閱部隊﹔五是首長檢閱完畢回到檢閱台﹔六是標兵就位,分列式開始﹔七是受閱方隊按照徒步方隊、裝備車輛方隊的順序依次通過檢閱台接受檢閱。

  陳士強告訴記者:這次閱兵的亮點,預測可以歸納為“六個首次,兩個多”。

  陳士強表示,所謂“六個首次”,第一,是中國首次組織紀念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專題閱兵。按慣例我國通常在國慶閱兵,從1984年國慶三十五周年閱兵起,是十年大典才閱兵,對其它重要慶祝或紀念活動尚無大閱兵的先例。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先后有過十四次國慶大閱兵,即:開國大典閱兵、1950年國慶閱兵、1951年國慶閱兵、1952年國慶閱兵、1953年國慶閱兵、1954年國慶五周年閱兵、1955年國慶閱兵、1956年國慶閱兵、1957年國慶閱兵、1958年國慶閱兵、1959年國慶十周年閱兵、1984年國慶三十五周年閱兵、1999年國慶五十周年閱兵、2009年國慶六十周年閱兵。國慶閱兵的目的是展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族強大而不可戰勝的實力。紀念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是一次紀念抗戰偉大勝利、弘揚抗戰偉大精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傳承歷史與未來、溝通中國與世界、傳遞和平與發展的閱兵慶典。

  第二,首次設計八路軍、新四軍、東北抗聯、華南游擊隊等英模部隊代表編組受閱。這是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英雄部隊群體所在的現役部隊代表。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抗日游擊隊“向一切敵人佔領區域發展”,在華北、華中和華南敵佔區開辟出廣闊的敵后戰場,形成了中國抗戰敵后戰場與正面戰場並存的戰略新格局,從而扭轉了因國民黨軍作戰失利而造成的戰爭頹勢,盤活了中國抗戰的棋局,迫使日軍陷入顧此失彼、兩面作戰的境地。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后,日軍最多將其在華兵力的75%(不含關東軍部隊)和幾乎全部偽軍投入敵后戰場,敵后戰場逐步上升為主要戰場。這將有力批駁極少數人的“隻有國民黨正面戰場抗戰”的言論。

  第三,首次安排部分國民黨老兵參加受閱。中國的抗日戰爭是全民族的反侵略戰爭,國民黨軍隊的抗戰是中華民族抗戰重要組織部分,國民黨軍隊中的抗日勇士都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子孫,在抗日戰爭中國民黨軍隊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實現民族獨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偉大歷史貢獻。安排和邀請部分國民黨老兵受閱,這是中華民族的偉大褒獎。

  第四,首次安排健在的抗日老兵受閱。當我們的革命前輩以及退伍老兵身著當年的戎裝,高舉前輩的戰旗,一種自豪感油然而生,一種責任感令人怦然心動。這支軍隊來自太行山區,來自羅霄山脈,來自白山黑水,來自南國峻嶺,我們的前輩曾經浴血奮戰,令敵人望而生畏,他們為中華民族的實現民族獨立、自由和解放所作的偉大貢獻,將永載史冊。

  第五,首次邀請外國軍隊代表(俄羅斯、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蒙古人民共和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斯別克斯坦等十余個國家軍隊)參加天安門閱兵。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戰場,特別是中方邀請俄方軍隊參加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天安門廣場閱兵式,表達了“中蘇(俄)是二戰的主要戰勝國”,中國和前蘇聯人民相互同情和支持,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有前蘇聯人民的偉大支援,蘇軍消滅了盤據在中國東北日本關東軍,大大加速了日本帝國主義的滅亡,中國人民永遠銘記歷史。同時也充分體現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國際性,體現與世界各國人民一道共同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

  第六,首次安排將軍領隊參閱。在歷次天安門閱兵中,首次安排將軍領隊參閱,有人說“將軍率隊”是一種氣勢,我說體現的是帶兵打仗的職責。俄軍每年的勝利日閱兵,都是受閱部隊的主官領隊參閱,這在世界主要國家軍隊比較正常。不能率隊,就意味著難以擔當這份責任和榮光。這次抗戰勝利70周年,天安門閱兵首次有50多名將軍領隊參閱,有徒步方隊、車輛方隊和空中梯隊,這是一大亮點。這是對帶兵打仗將軍的基本素質要求,同時也彰顯了“跟我來”與“跟我上”的榜樣力量。這是貫徹習主席從嚴治軍、從嚴治將,能打仗打勝仗要求的很好體現。能打勝仗的部隊都是主官沖鋒在前的部隊,將軍理所當然應當指揮在前、沖鋒在前。從戰爭年代走過來的先輩他們身上的槍傷、刀傷和疤痕就是他們沖鋒在前留下的榮光。身先士卒是我軍永不褪色的為將之道,上下同欲,誰敢犯我!

  所謂“兩個多”,陳士強認為,一是參閱的國產主戰新裝備多。這次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日閱兵,主戰武器裝備均為國產現役主戰裝備。二是邀請的外國元首和貴賓多。這次閱兵在新中國的歷史上邀請的外國政要、政府首腦最多的一次。主要有俄羅斯總統普京、韓國總統朴槿惠,以及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埃及、蒙古、剛果、南非等幾十位外國領導人參加此次紀念活動。

  中國的閱兵將填補東方戰場上亞洲國家的一項空白

  陳士強表示,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簽署投降書,標志著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后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51年8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發出由周恩來總理簽署的通告,確定抗日戰爭勝利日為9月3日。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以國家立法的形式通過決議,確定每年9月3日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在國家重大紀念活動中舉行閱兵式,是世界許多國家的通行做法。

  陳士強認為,這次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閱兵,主要有四個方面的意義:一是彰顯中國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作出的巨大民族犧牲和重要歷史貢獻。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也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中國是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也是二戰期間東方主戰場,中國戰場爆發時間最早、歷時最長。中國抗日戰爭歷時14年,經歷了局部抗戰和全國抗戰兩個時期。局部抗戰從1931年9月18日持續到1937年7月,不但是中國抗戰的開端,也拉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帷幕。全國抗戰從1937年7月7日開始,到1945年9月3日結束,分為戰略防御、戰略相持、戰略反攻三個階段,開辟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堅定了盟國與法西斯作戰的信心,推動了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形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也作出了巨大的犧牲。中國在戰爭中付出巨大犧牲,人員傷亡達3500萬以上,按照1937年的比價,直接經濟損失1000多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更是超過5000億美元。沒有中國抗戰的勝利也不可能有第二次世界大戰反法斯西陣營的勝利。中國抗日戰爭的艱苦卓絕,我們對整個亞太戰場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貢獻足以震撼世界。然而長期以來,外部對這一切的了解很少,西方史書和教科書對東方主戰場的提及相當有限。這次閱兵將強有力地把中國在二戰中的地位立起來,把我們的受害程度和所獲成就也在人們對那場戰爭的記憶中立起來。二是向世界宣示中國人民維持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戰后世界秩序的堅定決心。中國首次舉行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閱兵式,目的就是進一步喚起每一個愛好和平的人對和平的向往和珍惜,喚起世界人民對歷史的記憶和對和平的珍愛,表明我們維護二戰勝利成果和戰后國際秩序、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三是緬懷抗日戰爭中英勇獻身的英烈,進一步激發全國人民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抗戰先輩們為中華民族自由獨立做出的偉大貢獻不能忘記,通過這次安排健在的國共兩黨抗戰老兵和英烈的后代參閱,就是要更好地緬懷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英勇獻身的英烈和所有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作出貢獻的人們,銘記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艱苦卓絕的斗爭。正如習近平主席指出,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的壯闊進程中,形成了偉大的抗戰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四是中國抗戰勝利日閱兵填補東方的一項空白,也將促進團結與和諧。2015年世界上的反法西斯勝利閱兵和其他盛大活動少,歐洲最多,中國的閱兵將填補東方戰場亞洲國家的一項空白,它會極大豐富國際社會對二戰的理解。另外,各國的反法西斯勝利閱兵通常會邀請其他國家領導人蒞臨,不少國家還邀請反法斯西陣營國家軍隊參閱,這有利於促進國家間軍事和政治互信。

  發展國產武器裝備才能贏得未來戰爭的勝利

  陳士強表示,我軍在過去的戰爭年代主要是從敵人手中奪取武器來裝備自己、打敗敵人。抗日戰爭中我軍的武器主是步槍、土手雷、炸藥包、大刀和長矛,國際援助給什麼就有什麼。“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閱兵可以說是“萬國牌”武器裝備,有蘇式、日式、美式。后來在前蘇聯的幫助下,我們有了自己的國產武器裝備,但是主要是仿制。經過多年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今天我國的經濟、科技實力大大增強,我軍的主戰武器裝備更新換代的步伐加快,高性能國產主戰武器裝備成為我軍的主體。要想捍衛國家安全、主權和維護世界和平,我軍必須有獨立自主的主戰武器裝備體系,靠進口一旦有戰爭將受制於人,失敗是必然的。所以我們必須堅持獨立自主、軍民融合式發展國產武器裝備的路子,才能贏得未來信息化條件局部戰爭的勝利。”陳士強說。

  陳士強告訴記者:“1949年10月1日國慶閱兵可以說是“萬國牌”武器裝備,1951年的閱兵是“騾馬化”向“摩托化”發展的關鍵,防空部隊首次亮相﹔1953年火箭炮兵首次出現﹔1954年開始出現傘兵部隊,且是騎兵部隊最后一次接受檢閱﹔1957年大陸國產噴氣式轟炸機、殲擊機首次接受檢閱﹔1958年的民兵方隊規模空前,彰顯了民兵在保衛國家和建設國家中的偉大功績﹔1959年參加典禮人數達70萬人,展示了打贏人民戰爭的偉大力量。1984年國慶35周年是改革開放后首次恢復閱兵,戰略導彈部隊首次向世人亮相,震撼了世界﹔1999年國慶50周年閱兵,陸、海、空、二炮、武警和地方武裝,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武裝力量的所有成分,其中改革開放新時期誕生的陸軍航空兵、海軍陸戰隊、武警特警、預備役等部隊第一次匯入了受閱大軍中。空軍、海軍、陸軍三軍航空兵首次聯合受閱,受閱的90%以上都是新裝備,絕大部分都是自行設計和生產的,高科技武器裝備已開始成為解放軍的主戰武器﹔2009年國慶60周年,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恢宏的閱兵,陸軍、海軍、空軍、第二炮兵12個導彈方隊亮相。這次受閱飛機全部為國產,新機型佔到了95%以上,這次空中梯隊中所有作戰飛機都挂彈受閱,多型空空、空地導彈首次公開亮相。陸軍、空軍、海軍、第二炮兵新一代主戰裝備如坦克、遠程火箭炮、自行火炮、際洲導彈、反艦導彈、預警機、加油機、殲轟機、殲擊機、武裝直升機、巡航導彈、新一防空導彈、后勤保障裝備等亮相,信息化先進武器裝備成為亮點,展示了我軍機械化和信息化雙重建設的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張慶成)

分享到:
(責編:劉玉倩(實習生)、閆嘉琪)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