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上午,國防大學軍隊黨史黨建研究中心副教授劉波做客人民網強國論壇,同步解讀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在習近平主席宣布中國將裁減軍隊員額30萬時,劉波為網友講解了新中國成立后的十次大裁軍經過,展現了中國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的道路以及維護世界和平的決心。
劉波介紹,新中國成立后,我國主要在三個階段經歷了十次大裁軍。三個階段分別是上世紀50年代、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跨世紀前后。
第一階段
新中國成立之初,我軍總兵力達到550萬人,中共中央政治局於1950年2月決定軍隊進行大規模精簡整編,6月30日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發布我軍復員150萬人的決定,這是建國后我軍第一次大規模精簡整編。
朝鮮戰爭爆發后,我軍部隊又擴編至611萬人。戰場形勢穩定后,中共中央決定再次對我軍進行精簡整編。1952年1月,毛澤東批准《軍事整編計劃》,該計劃規定分兩期進行精簡整編。到1952年10月底,共精簡近200萬人。通過整編,特種兵人數升至佔陸軍比例的15.35%,陸軍初步完成由分散到集中統一指揮、從單一步兵制向多兵種合成體制的轉變。同時,海軍、空軍和院校在精簡整編中得到了加強。
1954年2月到1955年底,全軍總員額減為350萬人,精簡比例為21.1%。黨的八大以后,為貫徹黨的八大精神,減少軍費開支,支援國家經濟建設,加強軍隊質量建設,全軍又進行了一輪精簡整編,總員額降至240余萬人。通過調整,軍費在國家財政中的比例大幅下降,海軍、空軍和陸軍特種兵的比重增加,在編制體制和作戰指揮上以符合戰略合成的要求,各軍兵種的比例趨於合理。
第二階段
鄧小平1975年主持軍委工作期間,提出要軍隊整頓,要“消腫”,調整體制編制,提高軍隊戰斗力。這一進程被“反擊右傾翻案風”打斷。1977年鄧小平重新主持軍委工作,再次進行了精簡整編工作。到1985年,“消腫”和體制編制已取得了很大成績。
1985年中旬,中央軍委作出了裁軍100萬的重大決策。鄧小平在宣布這一歷史性決定時指出:“我們下這樣的決心,把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員額減少一百萬,這是中國共產黨、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有力量、有信心的表現。”通過這次裁軍,全軍總員額由423.8萬人減到323.5萬人,官兵比例更趨合理,達到1:3.3。在精兵合成上邁進了一大步,提高了部隊戰斗力。
第三階段
此后我軍又進行了兩次大規模裁軍。1997年開始裁減員額50萬,通過第二次裁軍,優化了部隊的編成結構,軍兵種比例、戰斗部隊與保障部隊比例等進一步趨向合理,推進了軍隊從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從人員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轉變,朝著“精兵、合成、高效”的方向邁進了一大步。
2003年開始,全軍裁減員額20萬。通過第三次裁軍,改變過去偏重陸軍的做法,加強海軍、空軍和二炮部隊的建設,改革領導指揮體制,深化聯勤保障體制改革,改善官兵比例。規模適度、結構合理、機構精干、指揮靈便、戰斗力強的目標邁出了新的步伐。(王喆、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