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26導彈
“1.2萬名官兵,500多件地面裝備,200架軍用飛機……中國舉行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閱兵儀式!”3日的閱兵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也引來各種不同的解讀。
“表面上看,這是一場慶祝和平的展示,但它實際上是向西方展示中國的崛起,並對美國發出強烈警告。”英國《金融時報》這樣說。西班牙《世界報》報道稱,9月3日的閱兵是中國重申其“大國地位的一刻”。中國將甩掉“歷史屈辱帶來的受害者心態”,強化國家自尊意識,向世界展示中國的自信。
俄杜馬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席普什科夫在推特上發文稱:“舉行閱兵式,中國不僅僅慶祝過去所取得的勝利,也是在慶祝現在獲得的成就。這也是向世界發出一個關於中國在21世紀打算佔據何種地位的信號”。《紐約時報》3日稱,習近平當天檢閱部隊所乘坐的汽車,是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民族驕傲的象征。
當天,日本要求中國不要總關注“不幸的歷史”,而是“向前看”。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對媒體表示,他對中國閱兵一事“無可置評”,但又稱“戰爭結束已經70年了,希望中國能夠具有前瞻性地應對國際社會的共同問題,而非總是關注自己不幸的歷史。”
不過,英國《衛報》當天發表了與日本當局截然相反的觀點:“回顧過去是非常重要的:我們隻有吸取了戰爭的教訓,才能向著一個更光明的未來前進,這才是北京這次閱兵的主要目的”。《衛報》記者當天從北京發回的這則報道稱,中國在二戰中的貢獻和犧牲,被廣泛認可。世界人民感激並同情中國所經歷的那些苦難。而中國在二戰中的作用,過去都是被低估了。(環球時報駐外特派特約記者、環球時報記者聯合採訪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