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
人民網>>軍事>>正文

誓讓雪山紅旗永不褪色

——記西藏軍區崗巴邊防營新一代革命軍人

人民網記者 楊牧

2015年09月06日08:32  來源:人民網-軍事頻道  手機看新聞

【編者按】崗巴營,駐扎在平均海拔4800米的祖國西南邊關。成立54年來,代代官兵在極度惡劣的自然環境下無私奉獻、忠誠戍邊。“雪山紅旗、永放光彩”。他們是一面旗幟,迄今先后7次受到全國全軍表彰,營和所屬連隊在不同時期被授予“崗巴愛國奉獻模范營”、“高原紅色邊防隊”、“強邊固防模范連”等榮譽稱號。

2014年,在古田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主席明確提出要“著力培養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軍人”。在強軍興軍的新的歷史時期,崗巴軍人繼承優良傳統,並以“四有”標准嚴格要求自己。他們始終銘記:要像一顆永不生鏽的鋼釘牢牢扎在祖國西南邊關。近日,人民網記者走進崗巴營,目睹了這面紅旗的英姿。

崗巴,坐落在喜馬拉雅山北麓,藏語的意思是“雪山下的村庄”。這裡方圓百裡,人煙稀少。作為邊境縣,它的地理位置極為重要,與我國周邊3個國家接壤。崗巴邊防營,1961年進駐此地,成為全軍駐地海拔最高的建制營,管控防區百余公裡邊境線和通外山口。

8月,或許是崗巴“最好的”季節。沒有-40℃的嚴寒,不刮風時,太陽大方地直射高原。但是,8月的天氣也可能說變就變,一天內變換好幾個季節也是常有的事。就在這個8月,記者來到崗巴營,登上塔克遜主峰,和駐防海拔最高的查果拉哨所。

查果拉的戰士守衛在軍區海拔最高的哨所。(人民網記者 楊牧攝)

崗巴軍人的靈魂是滾燙的

“人是有思想的蘆葦。”思想家帕斯卡的名言道盡了人類生命的脆弱,而靈魂的可貴。

崗巴的自然環境極為惡劣。這裡,空氣含氧量不足內地的50%,年均氣溫-4℃、最低達-40℃,每年200多天刮8級以上大風,在醫學上被視為“生命禁區”。上世紀60年代,准備為該營承擔運輸重任的騾馬,沒有運送一針一線就先后倒下﹔70年代,類似的悲劇發生在“高原猛士”牦牛身上……

人的生命更加脆弱。惡劣的自然環境,冷酷地摧殘著崗巴軍人的身體。自組建以來,崗巴營有31名官兵獻出年輕生命,85%官兵不同程度患高血壓、心臟移位等高原性疾病,30%因身體機能嚴重失衡,留下健忘症、大腦神經退化、免疫力下降等后遺症……

但是這樣的環境,絲毫沒有阻擋一代代官兵勇上崗巴的腳步。青春獻高原、熱血洒邊關。老崗巴顏紅林戍守八年,患上多種疾病,被迫脫下軍裝,可他無怨無悔:“我永遠都是崗巴兵,隻要國家需要,我的孩子還來崗巴站崗。”查果拉哨所,海拔5318米,氧氣含量隻有內地的35%,是軍區最艱苦的哨所。可它卻像磁石般吸引著崗巴官兵,每年進點時,大量申請書飛向指揮部,上查果拉成了崗巴軍人莫大的光榮。

“為了祖國和人民和平安寧,必須建設鞏固的邊防。作為新時代戍邊軍人,使命光榮,責任重大。”習近平主席曾這樣囑托邊防軍人。“為祖國巡邏邊境、守衛邊疆,這樣活著很有意義。”這是崗巴軍人的心聲。崗巴營,有獨特的石頭文化,官兵們在營部和連隊附近的山崗上,用石頭壘出祖國地圖,壘出一句話:祖國在我心中,我在祖國懷抱。

忠誠,烙刻在崗巴軍人的靈魂裡。“連長,我想入黨”,想起年輕戰士任浪犧牲前的最后一句話,崗巴營現任營長胡廣軍至今難抑悲痛。“那是我當連長時帶的兵。”胡廣軍說,在一次條件最艱苦的巡邏中,任浪不幸犧牲。入伍后,他在不到2年的時間裡3次申請入黨,組織一直在考察培養他。“沒想到那成了他最后一句話。” 胡廣軍擦拭淚水,數度哽咽。

今天的崗巴營,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在新一輪營房整治中,該營組建時立下的奠基石受到重點保護。黨的十八大代表、該營教導員何正海說,要讓牢牢聽黨指揮的基石永遠矗立崗巴。“生命有禁區,聽黨指揮無盲區!”崗巴軍人舉旗鑄魂,矢志鍛造成讓黨和人民放心的“最高衛士”。

塔克遜哨所的戰士為觀哨做准備。(人民網記者 楊牧攝)

訓練實戰化 崗巴軍人本領強

能打勝仗是黨在新形勢下強軍目標的核心。習近平主席曾在講話中指出,要強化官兵當兵打仗、帶兵打仗、練兵打仗的思想,牢固樹立戰斗力這個唯一的根本標准。

崗巴營承擔著繁重的邊境巡邏任務,每年巡邏180次以上。官兵們卻從不把巡邏當成唯一任務,訓練考核不打折,崇尚“苦中更有為”。

由於空氣含氧量不足內地的50%,在崗巴,徒手站立相當於內地負重25公斤,醫學上控制和禁止在這樣的環境中進行劇烈運動。但是為適應高山山地作戰特殊環境,官兵們堅持每天仰臥起坐、深蹲起立、俯臥撐“3個100”,每周5公裡越野、沖哨樓、沖山頭“3個3次”。他們把野外生存訓練放在冰峰深谷,把緊急出動路線設在雪線山脊,把“三實”訓練選在風雪天,在險境困境中摔打磨礪。

近3年來,他們創新37項訓法戰法,在上級比武中奪得11個冠軍﹔所屬5個黨支部均獲評先進,3個單位被授榮譽稱號,5名官兵榮立一等功。2014年11月,上級組織軍事訓練大考核,全營年度軍事科目普考優良率達100%……

他們為什麼能做到?駐防塔克遜的崗巴營二連連長梁建國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今年6月,二連的應用射擊考核,及格率沒達到80%,營長處罰不及格人員出去沖山頭。他認為連隊考核沒有達標,問題出在自己身上。於是他扛著紅旗,帶頭沖山頭。“當時下著冰雹,天氣寒冷,全連士氣低落。我們跑了四五公裡,沖上很陡的坡,確實很累。”

這樣的訓練在平原可能很輕鬆,但對於高原軍人來說,需要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崗巴經常刮8級以上大風,拿夏天的5公裡越野跑來說,“風不單純給阻力。跑的過程中,風吹著頭,非常刺骨,后腦勺會非常漲。我們身體有勁,但是肺感覺要炸了,喉嚨也像火燒一樣。”這是崗巴軍人對高原越野跑的感受。

“但是我不感到委屈,”梁建國說。下山后,營長胡廣軍親自示范動作要領。“后來我們拿水壺灌水挂槍,練姿勢臂力,練准動作。” 一個月后,二連考核全部合格。這件事給梁建國最深的感受就是:軍事訓練不是花架子,提高訓練實戰化水平,絕不是一句空話。

在崗巴營,干部平時看得最多的是地圖,跑得最勤的是哨卡,研究最多的是戰法,全營90%以上的干部和班長是邊防通、敵情通、地形通,研練的戰法被評為精品戰法。近年來,營研究提出22條高寒山地作戰訓練建議,總結的“夜間射擊五要訣”“抗缺氧10分鐘訓練法”得到採納和推廣。

查果拉哨所的戰士開始武裝巡邏 (人民網記者 楊牧攝)

崗巴“紅旗”用青春和熱血鋪就

“狼煙起,江山北望……何惜百死報家國,忍嘆惜,更無語,血淚滿眶。”這是崗巴營一連在一次巡邏中突陷險境、面對著槍口時,隊員們唱出的歌。“我們的戰士身處險境,沒有畏縮,表現出了中國軍人的血性。”胡廣軍直言。

“沒有一個人不想參加巡邏。”無論是駐守多年的老崗巴,還是剛入伍的新戰士,都表達出這樣的心願。在這塊未勘定的邊境,崗巴軍人靠腳去量、用心去數,堅守著“決不把領土守小,主權守丟”的誓言。“巡邏,是生動的使命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崗巴軍人李國強說,站在邊防線上,應對各種復雜任務,可以更加深刻地體會到邊防軍人肩負的使命和責任。

“革命軍人還是要有血性。無論什麼時候,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斗精神千萬不能丟。”這是習近平主席對新一代革命軍人提出的要求。“扎根邊防、守衛邊防、建功邊防”,崗巴軍人或親身經歷、或口耳相傳的故事裡留下很多用青春和熱血寫就的感人事跡。

“雪地中的‘邱少雲’”,一直感動並激勵著三連一班班長邢亞西。那是2012年除夕前一天,全連收到緊急任務,第二天一早需開赴巡邏山口潛伏,防止敵特分子入境滲透。“那天山口很冷,9點左右下起了小雪。完成第一組潛伏任務后,下午2點,我們原路返回。”邢亞西回憶,“快到宿營地時,我聽到有人喊我名字。循著聲音,我看到一位戰友陷在雪地裡,他是負責架設電台的譚仲林班長,已在雪地裡堅守了4個多小時。他爬起來對我說:‘兄弟,給我點水喝。’但是,我水壺裡的水早已結成了冰。於是他又臥倒下去,拿著雪球啃起來。當時氣溫零下30多度,譚仲林守護著電台,嚴守紀律,繼續執行任務。”

老班長顏紅林“最后一課”的故事也在崗巴營廣為流傳。2013年,上級為連隊配發了新器材。作為連隊業務骨干的顏紅林,利用休息時間,反復研究、觀測自學。一天下午,在給全連官兵傳授時,他卻突然倒下了,送醫后被診斷為“重度糖尿病”。由於身體原因,他不得不退伍。他向連隊提出的最后一個請求是:把沒上完的課在最后的時間裡上完。二連一班現任班長潘華冠至今記得清楚:那是11月底,訓練場上風沙很大。連隊告訴顏紅林可以坐下講,可是他堅持站著。“有好幾次,他被吹得東倒西歪。干部上去想攙扶,都被他拒絕。”憑借堅強的毅力,顏紅林講完了這一課。

多次帶隊執行巡邏任務的現任營長胡廣軍熟知巡邏途中的每一場較量。在一次巡邏中,巡邏隊遭遇外軍阻攔。“從早晨9點到夜裡接近1點,16個小時,我們守土有責。”胡廣軍說,“晚上9點后,大風夾帶著雪花,吹得人站不住。對方換了四五撥人,當場有人暈倒,而我們的戰士從頭到尾既沒換人、也沒暈倒。”

8月的崗巴,天氣變幻無常。在查果拉哨所採訪時,晴空中突然砸下豆大的冰雹。記者不得不穿上厚厚的軍大衣,而查果拉的軍人卻個個身著單衣。“不覺得冷,”紫紅的雙手握著鋼槍,臉上泛著高原紅的哨兵說道,“冷正好能鍛煉意志品志”。不到高原邊防一線,不能深刻體會崗巴軍人的報國情懷和奉獻精神。無論何時,他們都無愧於這身軍裝,無愧於高原邊防軍人的承諾,無愧於祖國和人民。

崗巴營部,陽光房裡的綠植鮮翠欲滴。(人民網記者 楊牧攝)

人民軍隊的優良作風代代傳

實現強軍目標,建設強大軍隊,優良作風是根基。習近平主席反復強調,我軍人民軍隊的性質永遠不能變,老紅軍的傳統永遠不能丟,艱苦奮斗的政治本色永遠不能改。丟掉了好傳統好作風,就是自毀長城。

自力更生、艱苦創業是代代崗巴軍人的優良品德,他們始終繼承和發揚著“苦干加實干”的進取精神。

記者在營部、連隊與戰士們一起用餐時,發現這裡的伙食是葷素搭配,既可口又健康。但是,老崗巴人都知道,因為氣候惡劣、地處偏僻,以前官兵們很少能吃得上新鮮蔬菜,隻能吃干菜和罐頭。“種活一棵樹”,也一度是崗巴軍人心中綠色的夢。

雪山、凍土、亂石灘……官兵們分析崗巴地貌組成,靠著自己的智慧和勤勞,把拓荒增產的著力點放在修建溫室、移土栽培上,在節假日“愚公移山”“燕子壘窩”。他們在崗巴營蓋起了40多座保暖房,搭起3萬多平米蔬菜大棚,還在這千萬年不長樹的地方種活了樹。

在三連,記者走進連隊的溫室大棚。茄子、黃瓜、辣椒、青瓜……墜滿枝頭,戰士們介紹,他們連隊的溫室大棚有26個品種,每天所吃的蔬菜裡至少2個是自己的勞動果實。戰士們說,每周六是他們的農副業生產時間,每到這天大家都會高興地進棚拔草施肥。如今,崗巴營區裡,目之所及,一排排紅柳鮮翠欲滴,一個個溫室碩果累累……代代官兵的不懈努力,終於讓綠色在雪域高原扎下了根。

掌握種植養殖技術后,崗巴官兵主動抽調技術骨干,向駐地群眾傳授技能。駐守一方,造福一方。在干好部隊工作的同時,他們關心愛護群眾,支援地方經濟建設,先后為當地引進7個農牧優良品種,幫助11個村庄脫貧致富,從雪災震災中搶救群眾210多人、牲畜5300多頭。他們向駐地附近群眾送醫送藥,數十年不間斷。他們還深入寺廟、學校和牧區,宣傳黨的創新理論,積極當好黨在藏區的“代言人”。

邊境牧民親切地稱他們為“金珠瑪米”(指解放軍,藏語原意是拯救苦難的菩薩兵),感激並擁戴著他們。查果拉哨所戰士王偉向記者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擁軍故事:2009年6月中旬,查果拉下了一場大雪,封山封路。有長達15天的時間,保障菜送不上來。營部決定將菜先用車拉到山腳,再由戰士用背簍背上去。“那天我們來回背了三趟。最感動的是,放牧的4位藏族百姓,主動幫忙,最后我們一起互相攙扶,終於把菜搬上了查果拉。”

或許是因為經常需要共同面臨生死的考驗,“兄弟情、戰友愛”在崗巴營表現得尤為明顯。一次,三連官兵踏雪巡邏。戰士陳鵬與班長李青頂走在最前面探路。走著走著,陳鵬突然掉進冰川窟窿,崖壁上滲滿血跡。戰友們趕緊拋下背包繩救人,可窟窿深度超過10米,背包繩長度不夠。危難當頭,戰友們紛紛脫下上衣,從袖口處打結相連,把“救命繩”加長,拉陳鵬脫離險境。

那是用生命凝結的情誼。“隻要與連隊兄弟在一起,無論訓練、巡邏都願意。”二連一班班長潘華冠創作了一首歌《兄弟》。他在採訪現場念誦了其中一段歌詞:“兄弟並肩走過風雨的街頭,羨慕無拘無束的自由。如果是兄弟,我們要一起闖,沒有什麼困難讓我們低頭。”

為了大家,崗巴軍人不得不舍棄小家。教導員何正海說,崗巴軍人的孩子不是一天天長大的,而是一年年長大的,崗巴軍人的父母不是一天天變老的,而是一年年變老的。戍守崗巴的官兵,有的一年甚至幾年都回不了家鄉,他們把思念深深藏在心底。面對親人、愛人,盡管心中不舍,但他們深知“祖國總要有人站崗,自古有國才有家”。

在營長胡廣軍的筆記本裡,有這樣一段話:

我是中國人 華夏文明是我的魂 偉大復興是我的夢

我是中國軍人 聽黨指揮是我的魂 能打勝仗是我的夢

我是中國邊防軍人 祖國人民是我的魂 戍邊衛國是我的夢

…… 

崗巴營三連的板報(人民網記者 楊牧攝)

分享到:
(責編:楊牧、閆嘉琪)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