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專題策劃>>典型>>第二軍醫大學長征醫院開展“長征人走長征路”活動紀實
人民網>>軍事>>正文

赤子之心 紅色之行

上海長征醫院眼科博士研究生 牟旆

2015年09月21日15:39  來源:人民網-軍事頻道  手機看新聞

伴著烈日的驕陽,懷著期待而又緊張的心情,我們一行二十余人踏上了從上海長征醫院,前往紅色革命老區——貴州遵義的行程。

貴州,對於尋山訪水的游客而言,是一個鐘靈毓秀,飄然於塵世外的仙境之地。青山蔥郁,幾間土牆黑瓦的小屋若隱若現,靜謐中清脆的鳥啼聲起。晚飯時間裊裊升起的幾縷炊煙,才讓你想起尚且置身於俗世。行走在青山綠水之間,高山解凍后的雪水時而緩緩流淌,順著山岩細縫無聲浸潤﹔時而如澎湃之勢,奔騰傾瀉,咆哮於山野,故既有溫潤之水孕育了古鎮的朴實,又不乏狂野之流造就了黔人的豪放。古詩雲“江從白鷺飛邊轉,雲在青山缺處生”,貴州之美,美在山,美在水,美在山水交融,美在天人合一。

遵義,對於尋蹤訪跡的革命友人而言,是一個記錄著歷史轉折,改變了黨前進方向的紅色聖地。“左”傾教條主義的糾正,使黨領導的民主革命和革命戰爭轉危為安。毛澤東同志在黨和紅軍中領導地位的確立,加快了我國革命勝利發展的進程。這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這對黨勝利前進起到了不可磨滅的推動作用。遵義會議,在黨生死攸關的危急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使紅軍在極端危險的境地得以保存,爬雪山,過草地,四渡赤水,飛奪瀘定橋,以頑強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完成了三萬五千裡長征,開創了抗日戰爭的新局面。

集自然的秀美與紅色的記憶於一身,遵義帶給我們的感受,是復雜的。然而來不及做更多的思考與感慨,我們已火速投入到了繁忙的義診工作之中。或許是身著戎裝的使命感,或許是軍人帶來的信任,當地人民參與義診的熱情讓我們始料未及。8月13日的遵義,清晨,天還下著濛濛細雨,等待義診的市民就已排滿了整個紀念廣場。在踏上階梯走向廣場義診台時我們看到,跳廣場舞的老太太們早早停下了翩翩的舞步,下象棋的大爺小兵還未過河,就相約暫停棋局,翹首以盼地站在了隊伍中。所有科室一字排開,每科前面都排著一條看不到隊尾的長龍。然而,多卻不亂,不論年逾花甲的老人,還是尚在襁褓的嬰兒,大家均在耐心等候,更有熱心的市民和工作人員一起幫忙維護秩序。一上午的義診,是忙碌的勞累的,更是快樂的滿足的,不僅我們身為醫療工作者為解決了患者的疑難困惑而快樂,更有患者們因困擾多年的問題得到解答而滿足。

同樣的場景也發生在第二天的土城義診中。土城鎮,是一個因紅軍四渡赤水而舉世聞名的小鎮。這裡人口不足五萬,卻遺留下了紅軍干部會議會址、紅軍總司令部、總參謀部、紅軍一渡赤水河渡口、青杠坡戰場等眾多的長征文化舊址,為土城增添了一份豐厚的革命歷史遺產,留下了燦爛的長征文化和不朽的紅軍精神。相比於已發展繁華的市區,這裡保留了更多的原始與淳朴,青壯年多外出務工,而依舊懷抱著滿腔的歷史革命情懷留在此地的,多為老年人。甚至有數位當天來義診的,竟為膝下無子嗣的孤寡老人。當一位一手拄拐杖,一手茫然地在前方探索的老人,顫顫巍巍地在我面前坐下時,我想起了魏銳利主任教導我們的話:作為一個眼科醫生,你看到一位病人步入診室的姿態,你就應該初步判斷出他的眼疾。而我在看到這位老人時,心裡已涼了一半,他這眼睛怕已沒有光感了!果然,這位老人在十幾天前,雙眼視力突然喪失,而追溯病史,老人自青年時起,每日傍晚“雞歇”時分,視力會短暫喪失,數分鐘后自行恢復。根據他的情況,我猜測問題可能來自於深部血管甚至頭顱,但遺憾的是,鄉鎮衛生院以保障當地鄉民的基本衛生需求為主,並沒有開設眼科,也沒有具體的眼科檢查儀器,我沒法詳細檢查老人眼后段尤其眼底血管、神經情況。我向老人和攙扶他前來就診的年輕人詳細地解釋了病情,建議他們去縣裡進一步檢查,以爭取挽救視力。然而,正如前面所提,這是一位獨居老人,無子無女,無收入,是這位熱心的年輕鄉民知道今天有上海長征醫院的醫生過來,才特地做好事把老人攙扶過來,期望能得到治療,改善老人獨居的生活質量,如果還需去縣裡做檢查,那老人就放棄了。我難以描述自己聽完這段話時的心情,看著老人繼續拄著拐杖,茫然探索著離開的佝僂身影,我感到了深深的無力感。上醫治未病之病,而很多時候,醫生要面對的,卻不僅僅是疾病,在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的道路上,我們所要做的,我們個人、我們社會還要做的,還有很多很多……

三天的義診,我們一行十幾位專家教授和博士有幸幫助解決了當地數千人的醫療困惑,這份力量不大,這份心意不小。這段時間不長,這段歷史不短。革命老區的短暫停留,是一次互相幫助,共同進步的行程,建立醫療幫扶關系,將三天擴展到數年,將一次拓展到一直,留下一份帶不走的長征情。這份赤誠的心意,融入火焰一般燃燒的夏日,在這片充滿紅色記憶的土地上永遠留存。長征之行,匯入血液一樣鮮紅的赤水,一路驚濤拍岸,一路奔騰向前。

臨走的大巴上,一行人陷入了激烈的討論當中,怎樣通過這一次的行程更加認識到自身的不足,怎樣更加深入地幫助當地的醫療衛生工作,而我,透過車窗靜靜地望著奔騰的赤水河陷入了沉思,因為河對岸——正是我的家鄉…… 

分享到:
(責編:劉玉倩(實習生)、黃子娟)

相關專題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