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防部網站上的一篇報道引起網友熱議。新聞中,一名戰士休假期間因事臨時被召回,去車站購票時發現軍人窗口前排著長長的群眾隊伍。為了趕上即將出發的火車,他手持士兵証擠上前去買票,卻被周圍群眾誤解為搞特殊化,還有人奚落他“當兵的還插隊呢”,這句話讓他尷尬得退了回去,最終沒能趕上火車。
我身邊許多戰友看到這則消息都感同身受。在全國各地火車站的售票窗口一般都貼有“軍人優先”等字語,有的城市在一些醫院、銀行也設置了類似的優待通道,但有些情況下軍人優先的待遇卻得不到落實。
國家之所以賦予軍人優先的權利,一方面是軍事工作的需要,因事臨時召回或者因緊急軍事任務外出的官兵,手持証件就可以在軍人窗口順利購票乘坐交通工具,另一方面也是對軍人職業的尊重,是對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高度重視,也是對軍人群體犧牲奉獻的一種補償和安慰。
但由於對軍人優待政策宣傳不夠,軍人優先有時會引起群眾誤解,甚至發生不必要的糾紛。這也讓很多戰友面對長長的非軍人隊伍往往顧及軍人形象而放棄優先權利,不願意擠上前去提前購票。
其實,軍人優先購買車票是國家法律賦予的權利。我國現行《軍人撫恤優待條例》第三十四條明確規定:“現役軍人憑有效証件、殘疾軍人憑《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軍人証》優先購票乘坐境內運行的火車、輪船、長途公共汽車以及民航班機﹔殘疾軍人享受減收正常票價50%的優待。”
事實上,“軍人優先”也是現代國防建設的特殊要求。在和平時期單獨建立和維護軍事交通、醫療、物流等保障體系代價高昂,因此寓軍於民是必然的最佳選擇。未來伴隨軍隊減員增效和軍民融合式發展的不斷深入,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單位承擔軍民兩用保障任務並優先服務於軍人。
軍人優先不僅是中國軍人獨有的現象。由於軍人職業的特殊性和特殊使命,不論是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小國還是大國,弱國還是強國,都普遍重視軍人生活待遇和社會地位,給予軍人較多的優先權益。在美國機場,軍人及其家屬出行可以使用專門的候機室。其中,全美航空、美國航空與達美航空等航空公司還會讓軍人先於其他乘客,甚至包括頭等艙乘客登機。
軍人優先也絕不僅是免個票、排個隊的事。美國專門設立了《退役軍人優先權法》《雙重補償法》等種類齊全的法律法規體系,很多條款直接明確了現役和退役軍人、符合條件的軍人配偶以及犧牲軍人的遺屬在就業、薪酬、晉升等各個方面的優先權利,以激勵更多的人願意為捍衛國家利益和國防安全奉獻青春甚至獻出生命。
我國在軍人復轉就業、子女上學、家屬安置等軍人權益保障上的政策法規體系也日趨完善。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總參謀部、總政治部專門制定《軍人隨軍家屬就業安置辦法》,明確對隨軍前是事業單位在編人員的隨軍家屬由駐地人民政府督導各事業單位在編制內拿出一定數量的崗位進行定向招聘。隨軍家屬符合事業單位招聘條件的,同等條件下優先聘用。《軍人撫恤優待條例》規定現役軍人子女的入學、入托,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接收。
“軍人優先”的背后折射的是普通公民對待軍人職業的態度和社會對國防安全的基本認知。“軍人優先”各項法規政策的扎實落地,需要的是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和人民群眾的理解支持。須知,“軍人優先”優先的不是軍人本身,而是國家軍事安全的地位,換來的是公民愛軍尚武的正確導向和國家國防事業的長久鞏固發展。(工程兵學院 房永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