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戰機在東海交火誰將笑到最后?
美國“國家利益”網站10月13日發表文章,稱中日在東海島嶼上的爭端引發了雙方在空中的密切接觸。中國戰機在釣魚島上空攔截日本飛機,導致日本戰機升空應對。在這些空中相遇中,中國的蘇-27和殲-11和日本的F-15J空優戰斗機都是為外界所熟知的,但是除此之外,雙方的單發多用途戰機就不及前者有名了。
文章稱,殲-10戰機是中國第一款現代化多用途戰斗機,其改進型殲-10B也已進入現役。日本的F-2戰斗機則是在2000年服役的。三菱公司生產的F-2戰斗機已F-16為原型,在其基礎上進行了放大,其機翼面積增大了25%,配備了通用公司生產的F110發動機以及日本國產的J/ APG-1有源相控陣雷達。該機還配備了三菱AAM-3和AAM-5紅外制導導彈(類似AIM-9響尾蛇導彈)和AAM-4雷達制導導彈(類似AIM-7麻雀導彈)。F-2戰斗機還負責反入侵任務,能夠攜帶4枚ASM-2反艦導彈。
美媒認為,盡管如此,一般認為F-2戰斗機項目還是一個失敗的產品。該機的單價達到了驚人了1.71億美元,其唯一的作用就是給了日本航空工業一個參與戰斗機項目的機會。
那麼美媒對於殲-10是什麼看法呢?文章稱,殲-10採用三角翼設計,配備了俄制的AL-31渦扇發動機和1473H脈沖多普勒雷達,擁有11個外挂點可挂載武器或副油箱。針對空戰,殲-10還可配備霹靂-9紅外制導導彈和霹靂-12雷達制導導彈,以及俄制GSH-23型23毫米機炮,同時還能挂載各種激光和衛星制導炸彈。
美媒稱,殲-10和F-2都非常優秀,但是誰會取勝呢?文章稱,F-2作戰半徑達520英裡(837公裡),相比殲-10的340英裡(547公裡)更有優勢。假設兩架戰機在距離本方基地相同的距離相遇,那麼F-2將有更多的燃料來進行機動和加速。文章認為,F-2配備更現代化的有源相控陣雷達,比殲-10老舊的脈沖多普勒雷達更先進,所以F-2可能比殲-10更早發現對方。同時,兩種戰斗機的重量大致相同,但是F-2的推重比稍微高些。
在比較了上述指標后,美媒認為,F-2相比殲-10更具優勢。但是美媒稱,故事並未結束。中日都在升級殲-10和F-2戰機,中國已經開始生產殲-10B戰機,其配備了改進型的AL-31FN發動機,推力和航程更大。進一步的改進還包括安裝相控陣雷達以及機載紅外搜索跟蹤系統 ( IRST) 。
美媒稱,日本的F-2戰斗機已停產,所以其重點是升級現有的戰機。F-2正在升級新型的數據鏈系統和J/APG-2雷達,可以配合AAM-4B空空導彈。美媒稱,AAM-4B導彈是世界唯一一種擁有有源相控陣雷達的空對空導彈,這種導彈能使飛行員在完成雷達鎖定之前發射導彈,並開始回避機動。
因此,美媒認為,日本的F-2戰斗機在遠距離空戰中將佔據優勢,它能在超視距范圍發射AAM-4B導彈,然后“打了就跑”撤退。得益於數據鏈系統,F-2還能最大限度協調發射的遠程導彈。文章稱,雖然中國的新型相控陣雷達可能更先進,但是考慮到日本在雷達方面長期的使用經驗,所以可以認為日本人的雷達更好。
美媒稱,另一方面,如果戰斗發生在近距離,那麼殲-10將取得優勢,這是因為殲-10配備了F-2所沒有的機載紅外搜索跟蹤系統 ( IRST) 。
美媒最后總結道,殲-10和F-2都有著各自的優勢和不足。在遠距離相遇,F-2將能夠“生吞”殲-10,但在近距離,形勢正好相反。鑒於遠距離空戰將首先爆發,因此F-2將可能在雙方進入可視范圍之前結束戰斗。最終F-2將在這場戰斗機對決中笑到最后。
美媒的觀點有無道理?首先,殲-10和F-2確實可堪比較,前者在1998年首飛,后者則在1995年首飛,兩者在各自國家都肩負著振興本國軍用航空工業的希望。美媒一直認為,殲-10項目其實脫胎於上世紀80年代流產的美國以色列聯合研制的“幼獅”戰斗機,因此與F-2一樣也擁有“美國血統”,這種說法早被批駁,就不再贅述。與F-16相比,F-2最大的變化是在航電方面。在該機服役的2000年,其很多電子設備都堪稱世界一流,不少性能甚至優於F-16,其中以有源相控陣雷達為代表。但是據報道,雖然F-2看似不錯,但是其實受到了美國的“技術閹割”,在研制之初,美國就要求F-2在技術上不能超越美國的F-16C戰機,技術上的限制以及昂貴的造價使得F-2從誕生伊始就處於一種尷尬境地,雖然日本近年來也在盡力升級該型戰機,但是由於先天不足,其最終效果如何也不得而知。
退一步講,就算F-2經過升級后能夠煥發“第二春”,但就算隻比較數量,以其區區幾十架的裝備數量(包括因海嘯受損的18架,至今仍未全部修復),與中國這邊幾百架數量的殲-10系列戰機對抗,結果如何也是顯而易見。(劉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