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
人民網>>軍事>>正文

中國臨近空間飛艇成功放飛 全球首個投入使用

 

2015年10月15日08:19  來源:科技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中國臨近空間飛艇成功放飛 全球首個投入使用

  資料圖:臨近空間飛艇能長期待在一個地區上空,全面監控該地區交通、火災等,還能向警方提供必要的情報支援,由於高度比衛星低監控質量十分高,此外還能協調無線通訊。低軌衛星最大的不便就是需要繞地球飛行,不能實時監控某個地區,同步衛星則離地面太遠,監測質量不高。

  我新型臨近空間飛艇成功放飛

  13日2點10分,我國首個軍民通用新型臨近空間平台“圓夢號”在內蒙古錫林浩特成功放飛。這是全球首次具備持續動力、可控飛行、重復使用能力的臨近空間飛艇飛行,也是首次向企業和個人用戶提供商業服務的飛行。本次飛行搭載了客戶的寬帶通信、數據中繼、高清觀測、空間成像和空中態勢感知等系統。截至記者發稿時,飛艇正在20公裡高度指定范圍駐空和飛行,系統一切正常。

  記者在發射現場看到,“圓夢號”是一艘巨大的銀色飛艇,體積達18000立方米,依靠氦氣浮力升入空中。它採用三個六維電機的螺旋槳,升空后依靠太陽能提供動力,按計劃將駐空48小時。

  “圓夢號”由北京南江空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共同研制。

  在發射現場,中國工程院院士於全告訴記者,臨近空間是指距地球表面20千米到100千米之間的區域,是傳統航空空間和航天空間的接合部。由於受到物理高度和空氣密度的影響,傳統航空器和航天器都無法在這一空間內飛行,因而成為普通航空飛行器最高飛行高度和天基衛星最低軌道高度之間極為特殊的區域。

  “圓夢號”採用太陽能和持續動力,能自主和遙控升空、降落、定點和巡航飛行,可執行通信覆蓋與中繼、對地成像與觀測等多種任務。

  “臨近空間飛行器最大的難點在於升上去,還要留得住,由於臨近空間晝夜溫差極大,對材料及系統控制要求極高。”於全告訴記者。

  “我們的囊體材料更輕,承受的壓力更大,柔性太陽能電池的能量轉換率超過18%,而且航電系統也是全球最輕的。”南江空天董事長林立新告訴記者。(申明)

分享到:
(責編:黃子娟、閆嘉琪)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