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心神”早期模型
“心神”下線只是走完了第一步
印度LCA“光輝”戰機
美國把F-35項目延遲的責任都扣在了F-35B的頭上
“光輝”戰機還要開發海軍艦載機版本,印度人的思維就是這麼獨特。
日本防衛省裝備廳的相關人員近日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雖然已經解決了“如何重啟空中停車的發動機”這個問題,但“心神”首飛的時間也因此被繼續推遲到2016年1月。
無法在原定日期推出產品都可說是跳了票,昂貴非常的戰斗機跳票更是大事件,除了日本“心神”,其他國家戰機也在這上面跌過大大小小的跟頭。
日本“心神”:跳了多少次數不清了
ATD-X“心神”由日本防衛省技術研究本部開發,三菱重工負責制造。按照日本方面的原定計劃,ATD-X項目將於2008年末結束,而且日方也於2006年爆出了全尺寸模型,但隨后整個工程進度一拖再拖,直到2012年3月,三菱重工才舉行儀式,開始組裝首架原型機。
事實上,去年“心神”就因為各種原因推遲了首飛,今年年初又推遲了一次。按照年初的說法,日本防衛省將在今年1月正式公開、3月交貨“心神”戰機,但研制方三菱重工當時提出要“繼續研究如何重啟空中停車的發動機”,戰機首飛計劃不得不因此推遲。到了今年7月,日本媒體一度又開始鼓吹“心神”要“公開”、“首飛”的消息,聲稱“心神”將在今年9月首飛,結果所有關心“心神”戰機的人士又被日本防衛省放了鴿子。到現在為止,“心神”的首飛日期被具體推遲了多少次,已經難以統計。
在一些日媒的報道中,“心神”的機動性能優秀,具備推力矢量的“心神”“無論是急速上升還是下降的過程中都能緊緊咬住敵機”。然而從定義上來說,“心神”實際上不應該被稱為戰斗機,因為它是一種先進航空技術的驗証機,為日本自研第五代戰斗機做技術鋪墊。“心神”的主要用途是研究第五代以及第六代作戰飛機的戰術技術特點,並對相關技術進行實驗驗証。以此為基礎確定第五代、第六代作戰飛機的總體戰術技術要求,確定相關的指標,然后圍繞這些指標來確定未來作戰飛機的氣動布局、動力系統等關鍵技術參數。因此“心神”雖然外形上具有戰斗機的一些典型特征,但實際並不實用。例如“心神”配套的發動機是石川島播磨重工的XF-5-1發動機,它是日本上世紀“發動機研究項目”的成果,主要是研制第三代作戰飛機的動力系統。
此外日本還要在這個先天不足的發動機上,驗証先進的折流板推力矢量推力系統。這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心神”的尺寸被大大縮小,與前蘇聯的米格-21相差無幾。
即便如此,日本的發動機仍然不堪一用。這次“心神”的首飛被再次延遲,直接原因就是發動機不過關。在現在的國際背景下,一旦首飛失敗,日本武器研發的挫折很可能被放大,從而給其未來武器出口帶來負面影響。
至於說現在第五代戰機的相關雷達、電子、內置武器艙等技術的開發,日本的“心神”由於先天不足就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從根本上說,“心神”最大的意義在於幫助日本走完未來戰機研發的必要過程,至少在購買未來戰機上,不至於讓美國坑得太狠。
關注延伸
日本買了F-35 為何還要自研F-3
日本空中自衛隊使用的正式國產戰機,是用F開頭的,目前已經有F-1和F-2兩種型號。日本未來打算取代F-2,並和引進的美國F-35搭配使用的,是國產F-3戰斗機。
日本研制F-3首先是為了應對F-35的可能變化。現在日本政府在2012年度的防衛預算中將每架F-35戰機的價格定為102億日元(約合6.6億元人民幣),第一批購買4架,2013年再以每架150億日元(約合9.7億元人民幣)的價格購買2架。未來日本將總共進口42架F-35,但美國政府在2014年度的國防預算案中將價格提升到每一架1.9億美元(約合11.7億元人民幣)。這意味著,日本購機的預算也不得不提高,對此日本政府感到無法承受。如果美國堅持價格不下降的話,日本就隻能減少F-35的採購量。而同時為了保証空中作戰,日本勢必要研制更多國產飛機以滿足數量缺口。
日本研制第五代戰機的第二個原因是F-35在日本的定位不清晰。按照日本對“23DMU”和“24DMU”的定義,是未來取代F-2的支援戰斗機,也就是一種攻擊機,那麼F-35就要起到主力制空戰斗機的作用。然而事實上看,F-35這種單發戰斗機,很難承擔起主力制空戰機的作用,反而更適合對地攻擊作戰。因此日本的下一代戰機雖然會被命名為F-3,但其角色不是支援戰斗機,而是主力制空多用途戰機。造成這種定位不清晰,主要是由於美國一直不向日本出售F-22,隻用F-35來頂事。日本對F-35性能和價格均不滿意,但卻無計可施,隻能在本來的國產支援戰斗機上,加入更多的功能,提高研發難度。
日本研制第五代戰機的第三個原因是,需要有項目來維持軍事航空工業的需要。日本現在已經有軍工企業在參與F-35的生產。通過這種方式,日本企業能夠進一步積累第五代戰機的設計生產經驗。此外,日本不斷在武器出口上鬆綁,在這種情況下,日本保持一個先進的軍用航空工業不但可以幫助日本參與到西方軍事產業鏈,而且還有可能向國際市場推銷日本國產戰機。這對於日本實現“正常國家”、走向海外的目標,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
美國F-35:好萊塢式跳票王
相比美國F-35的跳票,日本“心神”首飛延遲這點事都不叫事了。因為畢竟“心神”只是一個驗証機,而F-35則是涉及整個西方世界戰斗機項目、耗資上千億美元的天價工程。
從2006年開始,有關F-35項目要延遲的說法,就在美國國會議員和國防部官員的圈子裡傳開了。2009年,美國主管採購的國防部副部長卡特曾經想組織聯合評估小組,來阻止F-35項目的延遲。但現在看來,這一努力已經失敗了。
2010年,時任美國國防部長的蓋茨,免掉了對項目延遲具有不可推卸責任的項目主任——一位陸戰隊少將。而在當年,蓋茨又不得不對國會宣布,F-35整個項目至少要再延遲13個月。
2011年1月,氣急敗壞的美國防部長蓋茨宣布將進行為期兩年的F-35B生產暫停,以期重新設計提高表現,如果不成功將會取消該型號。
洛克希德·馬丁副總裁Tom Burbage曾說,大部分的F-35發展延誤都是由於B型造成的。為了保証進度,美軍陸戰隊打算搶先一步不經過驗收,就部署F-35B已達到預定的初步作戰能力節點。到了2014年,整個F-35項目與原計劃相比,整整延遲了7年之久。
印度“光輝”:跳票跳了快40年
F-35跳票跳得很酸爽,但和印度“光輝”戰機相比,也隻能黯然失色。誰又能想到,印度在1984年成立、計劃在1995年來取代米格-21的LCA項目,除了LCA項目被賦予一個響亮的稱號:“光輝”,直到2001年才實現艱難的首飛,竟然在2015年的今天也沒有完全完成。
事實上,2001年首飛的,隻不過是LCA項目的驗証機。2003年首飛的才是LCA項目的原型機。據防務新聞報道,在LCA MK-1型延遲了長達15年之后,原本2015年是MK-1型獲得最終飛行許可(FOC)的時間,但是分析人士和印度空軍官員表示,這個時間還要延后到2016年。目前,印度空軍隻收到一架飛機,用來測試武器集成和整合,而印度空軍在這個階段原本需要4架LCA MK-1型。同時,印度空軍也指望LCA MK-2型能挑大梁,但是MK-2型還在研制中,將使用更強大的發動機。印度空軍高級官員表示,雖然LCA MK-2型比米格-21優越的多,但是2021年是否能服役還是未知數。
2021年距離1984年,已經將近40年。世界戰斗機發展已經經歷了第四、第五、第六3代戰斗機的發展。
更讓人感到印度人強大心理承受能力的,是印方還要開發“光輝”戰機的海軍版艦載戰斗機。磕磕絆絆的印度航空業,如何讓單發的“光輝”戰機走上印度的國產航母,而避免過去的跳票歷史,這個問題真是讓人越琢磨越有趣。
長知識
為什麼戰機會跳票?
在現代武器貿易領域,戰斗機是單價僅次於艦艇的最昂貴軍事平台之一。考慮到平台重量、打擊能力和作戰環境,因此可以確定,現代戰斗機是單位重量最昂貴也是技術最復雜、最集中的武器裝備。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可以充分說明戰斗機的“含金量”:艦艇無論多昂貴,發動機有問題還能在水上漂著﹔而戰斗機一旦有心臟病,就隻能墜落大地。
從F-15、蘇-27這類四代機來衡量,具備研制現代戰斗機能力的國家也就是美俄法德中這五個國家,印度、日本也就隻能算半個。而到了隱形的第五代戰機,也就剩下了中美俄三國﹔印度、日本連算半個都比較勉強。然而印度和日本這兩個地區強國,又不甘心將空中戰力寄托於外人,總想打造屬於自己的先進軍用航空工業。同時,先進軍用航空工業不是一蹴而就,總會有大量問題顯現,技術的短板更不是簡單就能解決,外在大環境很可能還受到國內外各種因素的干擾,因此日本、印度發展先進戰斗機頻頻跳票的現象,就不難理解了。
即便是具備全頻譜戰機研制能力的國家,其戰斗機發展也受到國家戰略和裝備作戰使命的影響而可能出現偏差。F-35項目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具備垂直起降能力的F-35B的存在,極大地阻礙了整個項目的正常發展。這是美軍當初設想F-35戰機三軍通用之時所預料不到的。但這種通用化的設計,又必須盡可能堅持下去,否則美軍下一代戰機的大格局就有可能分崩離析,造成更大的損害。
因此,戰斗機跳票對於每一個國家來說都是需要避免的情況,但國家對這些“天之驕子”的渴求和希冀,使它們對“跳票”擁有著無止境的容忍度。
鄭文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