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右)和到訪的法國總統奧朗德在莫斯科出席記者會時握手。
美俄各自為戰 反恐難見曙光
美軍部署地面部隊的消息傳出后,伊拉克境內多個什葉派穆斯林武裝團體周二立即表示,拒絕美國在該國部署兵力,並宣誓將以武力進行打擊。另一方面,德國內閣1號批准聯邦國防軍參與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行動。根據計劃,德國除了將派出1200名士兵以外,還將提供軍事偵察和后勤等方面的服務。
李莉認為,國際社會反恐必須在聯合國統領之下,充分發揮各方的力量優勢,才能盡快迎來勝利的曙光。
國際社會在一個大的統一框架之下是有共識的。下一步,從現在歐洲國家總體的表態來看,相對比較積極。不管是法國實質性的已經派出了航母,包括相關的打擊力量,也包括英國未來這個行動,也包括目前德國,已經非常明確的這個數量規模,包括相關的一些打擊的步驟,都能夠讓我們看到未來國際社會聯合打擊IS的這種曙光。
但是應該說缺一股力量。目前,俄羅斯他所統領的,包括那四國的情報聯盟,也包括俄羅斯反復呼吁的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國際聯盟,是不是能夠更緊密地團結。
目前,不管是歐洲國家,還是美國,他們所倡導和實際構架的這樣一個打擊ISIS的國際合作,實際上很多時候是以俄羅斯力量的缺失,以敘利亞政府力量的缺失,包括伊朗力量的缺失作為基本架構,這顯然是不符合未來長期打擊ISIS能夠取得實質性進展的基本條件。
所以,必須由聯合國出面,把更多的國家納入,那麼組織成一個更加強力的機構,恐怕才能夠讓我們真正的看到未來的曙光。(記者鄧曦光)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