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射,最神秘
中國新型武器的試驗,歷來是國外媒體關注的重點。當今世界,最前沿的技術之一無疑是高超音速武器,威力最大的武器無疑是能夠攜帶核彈頭的洲際導彈,而一些國家最擔心的則是反衛星武器。中國在相關領域的一舉一動牽動著世界的神經,也讓外媒感到最神秘。美國媒體稱,中國一年內進行了3次高超音速武器試射、至少2次東風-41洲際導彈試射及反衛星試驗。不過,其大多數報道並無可靠依據,其中不乏毫無根據的猜測。
在這些報道中,夸大其詞,故弄玄虛有之。而實際上,美媒的報道總是從“匿名消息源”獲得情報,根本經不起推敲。美國五角大樓發言人比爾·厄本中校基本拒絕評論相關事件,他的標准回答模式是:“我們不評論中華人民共和國具體的武器試驗,但我們將仔細關注中國軍事現代化進程。”
巡航,最深遠
中國空軍轟-6K飛機遠海訓練。李平攝
中國空軍新聞發言人3月30日在廣州發布消息稱,中國空軍當天首次組織航空兵赴西太平洋開展遠海訓練,提升空軍部隊遠海機動作戰能力。兩個月后的5月21日,中國空軍轟炸機首次飛越宮古海峽赴西太平洋開展遠海訓練。在外媒看來,一年之內,中國空軍轟炸機群多次遠航西太平洋有著深遠的意義。
日本《外交學者》雜志認為,中國空軍的遠海訓練是實現強大遠征能力的重要步驟。美國《國際財經時報》援引一份國會報告說,美國曾是無可爭議的空軍領袖,但中國可能很快佔據主導地位。美國“商業內幕”則認為,中國正謀求提升在“第二島鏈”的作戰能力。美國海軍戰爭學院中國海事研究所的研究員彼得·達頓說“這種演練展示出,中國人正在發展其反介入、區域阻遏能力組成部分的遠程空中力量。”
另一方面,美國媒體披露所謂中國戰略核潛艇“帶彈巡航”,並強調其重要意義完全不亞於轟炸機遠航。這意味著一個國家擁有了可靠的二次核打擊能力,對於一個庄嚴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國家尤為重要,在外媒看來,中國在2015年首次實現了這種能力,對於中國來說是一個關鍵時刻。
軍購,最慎重
隨著中國國防工業突飛猛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先進國產裝備充實解放軍,甚至走出國門,以至於長期以來,中國很少與國外武器生產商簽訂大宗武器採購合同。不過今年以來,有關中國採購俄S-400防空導彈及蘇-35的消息時常出現在國外媒體中。
在外媒看來,在採購裝備方面,中國比以往更加挑剔了,這背后是中國國防工業巨大進步的支撐。引進裝備,對於中國了解同類裝備的發展進度、改善裝備結構,與國產裝備揚長避短、優勢互補起到一定作用。實際上,即便不採購國外裝備,中國軍工企業也能為軍隊提供大多數足夠好的武器裝備,中國的裝備企業不能生產的東西越來越少,甚至中國採購的國外武器裝備,在軍隊的武器庫中已“屈居”配角。在這種情況,中國自然會以更加慎重的眼光看待武器進口。(張亦馳)
上一頁 |